中國經濟沒有大的下行壓力
——訪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希勒
⊙記者 姜隅瓊 ○編輯 阮奇
憑借基本面分析,以一部《非理性繁榮》準確預測了互聯網泡沫,又以對“資產價格的實證分析”獲得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伯特·希勒,近日來到中國參加由新華都商學院、《北大商業評論》和哥倫比亞大學資本與社會中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諾貝爾獎經濟學家中國峰會”。期間上證報記者帶著對中國經濟和股市的種種疑問對他進行了專訪。言談中,他仍然維持一貫的判斷,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和股市,隱隱擔憂中國的房地產泡沫。
上證報記者:近期一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有下行壓力,您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前景怎樣?
希勒:縱觀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表現是令人震驚的奇跡,在這么高的增速下對抗下行風險是比較容易的,西方國家看到中國居然有對經濟下行的措辭是非常驚訝的。對比中國和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數據,我們并沒有看到中國經濟出現非常大的下行壓力。目前觀察到國際上對于原料鐵的需求量有所下降,這可能是一個端倪,然而宏觀經濟沒這么快反映出來。
目前的資料顯示,中國經濟近期內不會出現所謂的“衰退”。根據NBER數據,我們都不可能看到中國在可預見未來出現特別大的衰退。對于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來說,現代化進程中不可能一直保持這么高的速度,這種暫時的浮動是正常的。中國要發展市場經濟,任何人可以在市場上進行自由貿易,突然出現經濟下滑的情況是有可能的,這本身就是市場經濟帶來的沖擊。
上證報記者:中國現在出現了一些信貸產品違約風險,您認為中國的金融風險是否過大,政府是否需要加強監管?
希勒:金融行業肯定存在金融違約風險,信貸市場上不但有投資者還有不誠信投機分子,隨著發債和貸款越來越多,讓投機分子鉆空子的可能性也會增加;最終貸款總量達到一個規模,危機也伴隨而來。貸款之間的拆東墻補西墻以及行業之間會互相影響,沒有任何一個行業可以在危機中獨善其身。銀行必須知道,放貸太多風險是存在的,借款人借款太多也會帶來壞賬累計。
不過,中國短期之內出現信貸危機是不太可能的。從另一方面來說,貸款自由化或者說利率市場化,都是市場不斷推進的好現象。
政府監管有時代價是非常大的,太多監管帶來的負面影響無法估計,我也很難預測。在中國談監管非常復雜,每做一步舉措都要審而慎之;但武斷地說不需要監管或監管必須隨處都有,都是比較極端的回答。唯一有效的決策是支付高薪酬給監管規劃人員。
上證報記者:您之前一直秉持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的觀點,您現在是否維持這一判斷?
希勒:我覺得房地產價格是有可能下跌的,因為中國的房價居高不下,是有一定危險性的。比如說,北京的房價已經類似于倫敦和紐約房價這么高的位置了,換句話說,是全世界最高位的房價市場了,因此下跌風險是非常巨大的。但是我并不能預測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未來是否會崩潰,只能說有這種可能性。中國去年房地產交易頻繁度非常高,造成一定泡沫,可以通過增加交易稅來解決這個問題。
上證報記者:根據您的理論,一個股市是否高估看它與GDP的占比,最新測算A股市值占中國去年GDP的41%左右,您如何評估A股市場?
希勒:只有41%,我認為是比較低的一個數字。為什么呢?我覺得中國的私營經濟是推動股市發展非常巨大的一個動力,這個數字不足以估計A股正確的市場現象。此外,中國股市正在加快與國際市場的融合,建立更開放的市場,這是一個好現象。
上證報記者:總體來看,中國短期和長期要實現什么目標?
希勒:中國在各方面都做得極為出色,這么多年在世界上保持了最高的GDP速度。長期來看中國一定會融入世界經濟大團體中,包括人力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是對中國來說長期要實現的目標,而短期來說要達到什么目標,這個問題太技術性了,我沒有具體建議。據我所知,中國比較擔心環境問題,比如北京的霧霾問題。中國的發展目標長期是融入世界經濟中,短期怎么做還需步步為營,看中國政府的政策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