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婧 北京報道
兩會期間,如何為企業減負從而激發企業活力的話題備受關注,“稅制改革”一詞也反復出現在代表委員的小組發言、議案提案中。多位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的政協委員認為,應降低間接稅即流轉稅的比重,清理規范現有稅收優惠政策,系統設計“更優”稅收優惠政策。
“從我國上市公司2013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看,全部上市公司實際繳納稅費總額高達1.83萬億元,超過企業創造全部價值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國政協委員、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漢元告訴記者,“可以說,稅費過重已成困擾我國企業生存發展的頭號難題。”
企業稅負偏高,在社會各界基本形成共識。此前,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我國的稅負90%甚至更多都壓在企業身上,因而不能認為企業抱怨稅負重是一個托詞,雖然從宏觀稅負看,我國在世界上并不屬于偏高狀態。”
劉漢元認為,從根子上說,導致企業稅費負擔過重的主要原因是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對企業不利。“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處于競爭性領域,利潤較為微薄,主要依靠‘流水’,稅基大、交稅多,與稅收掛鉤的稅收附加費進一步加重企業負擔”。
民革中央在提案中建議,降低間接稅即流轉稅的比重。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浙江省專職副主委徐向東分析道:“我國基本實行比例稅率,比例稅率實際上具有累退性質,經濟越景氣,經濟效益越好,納稅人實際稅負水平就越低。經濟不景氣時期,企業盈利能力下滑,但只要收入規模還在,稅收負擔就降不下來,形成對經濟周期的逆向調節。”
多位政協委員認為,增值稅作為我國最大的流轉稅,在“稅改”中應該首當其沖。
徐向東稱,增值稅稅率應該加以簡化并適度下調。“適當調低增值稅稅率,可以體現對高物耗產業的稅收抑制,對低物耗、高附加值產業的稅收激勵。同時,讓尚未進入盈利期的企業、經營出現暫時困難的企業能從流轉環節的低稅負擔中得到休養生息,形成國家對企業風險共擔、收益分享的分配機制,回歸增值稅的中性特征。”他說。
此外,有政協委員認為,清理規范現有稅收優惠政策,系統設計“更優”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減稅輕賦”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尤其是區域優惠政策過多過濫。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和財稅部門執法不嚴,通過稅收返還等方式變相減免稅,制造“稅收洼地”,嚴重影響了國家稅制規范和市場公平競爭,必須下大力氣清理整頓。
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建議:“規范清理競爭性領域專項和‘稅收洼地’式優惠政策,對執行到期的稅收優惠應徹底終止,未到期的要明確政策終止的過渡期,具有全國性推廣價值的,應盡快轉化為普惠制。”
“我建議,以創新要素投入為切入點系統設計稅收優惠政策,加大對研發投入、智力資本投入的稅收優惠力度。”徐向東說,“現有的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對于高科技企業的認定,應以企業是否擁有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創新要素的投入強度為主要考核指標,而不論其是否屬于新興產業還是傳統行業,不論其雇傭的員工學歷高低,只要符合產業轉型升級的條件,企業應該可以同等享受稅收優惠。”
劉漢元還建議,按行業特性進行基本分類,按照不同行業的經營特點和盈利能力設計優惠政策。“另外,我們應該根據經濟運行情況核定稅收標準,靈活調整稅收寬緊尺度。”他進一步解釋道,“經濟形勢好的時候,稅收力度可適當加大,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需放寬稅收政策以保護企業,防止將稅收壓力直接、簡單地轉嫁給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