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社會和民營資本入股,只會促使權貴資本惡化,大國企最終成為龐大怪胎。
讓我們隔著厚重的PM2.5,看看兩會前夕亮起的信號燈。
中石化說,要和民營企業(yè)一起賣油,途徑就是搞一種混合所有制,鼓勵“社會和民營資本入股”,但股份限制在30%以內。
市場隨后表現(xiàn)了各種樂觀,中石化的股價5年來首次漲停。看看石化業(yè)這5年發(fā)生了什么,你就知道漲停有多么來之不易—漏油爆炸、腐敗和壟斷,高級官員下臺。眼下這個公司宣稱可以“鼓勵”民間資本了。有這么樂觀嗎?
大方向上,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把“繼續(xù)深化國企改革”列為重點,類似中石化式的改革將成為未來方向,在進入兩會正式議題之前,這一點已經表現(xiàn)出種種跡象。
除了中石化的“放開”,還有格力集團的變化:它的實際控制人珠海市國資委,打算掛牌轉讓格力集團不超過49%的股權,而另外51%則變相注入它新成立的全資公司。
廣東省國資委聲稱未來3年廣東國企將有超過六成使用這種混合所有制,也就是向民企和外資開放入股權。
與此同時,鐵路基建也向民營資本示好,第一家由地方政府籌建的城際鐵路公司—川南城際鐵路公司,將通過轉讓股份的形式向社會資本開放,并且比例不設上限。
混合所有制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說法,往好的方面去理解,在民間資本進入國有體系之后,可以更市場化,讓企業(yè)更有活力,但實際更可能的結果是促使權貴資本的做大做強,被施舍30%的民營企業(yè),它是更有主體地位,還是更愿意為虎作倀?
只要看看過去十年,中石化和它身邊的民營企業(yè)的共存關系,就會得到結論。
中石油和中石化相對于民營加油站競爭者而言,前者占據的是全產業(yè)鏈,從煉油輸油到賣油,而后者則只掌握前端加油站。
國內國際油價倒掛時,為避免損失,上游就減少煉油,導致各地出現(xiàn)油荒,而中石化曾拋出過“沒有責任保障供應民營加油站”的說法,在當時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論。
民企面對兩桶油一直是被施舍的姿態(tài),求著壟斷者辦事。讓人更感到畏懼的是,2006年中國第一民營石油大亨龔家龍的被捕入獄。他的天發(fā)集團曾經是湖北荊州最大的民營企業(yè),一度聯(lián)合了30多家民營油企,經營資產曾達到1000億元,想嘗試打通石油整條產業(yè)鏈,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競爭。但這一夢想卻止于他的牢獄之災。可笑的是,在他出獄之后,又被證明是無罪之人。
民營企業(yè)在入股中石化這件事上,并不存在安全感。假如中石化真的想要通過民營入股來提高經營效率,那不如直接賣掉一部分業(yè)務或者干脆將服務外包,這種混合制經營,將公私捆綁在一起,最后很有可能雙方都不會有好結果。
歸根結底,它不是一種市場化的做法,缺乏充分的市場競爭,民營企業(yè)仍然擺脫不掉被施舍的命運。代表政府話語權的國資委在新公司里到底充當什么樣的角色,董事會和公司治理機制是否能夠健全,民企所擁有的30%股權又能發(fā)揮什么經營作用,這些都讓民營企業(yè)心里沒底,也就是它們說的,怕“輸不起”。
這種只為解決改革中的利益格局而并非出自市場競爭需求的入股機制,結果也將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這至少表現(xiàn)了壟斷利益的部分松動。在今年兩會上,除了國企改革外,醫(yī)療、養(yǎng)老改革也將是重點議題,同時,環(huán)保、新能源、農業(yè)和信息領域等產業(yè)也受到了高度關注。電力能源領域,破除壟斷的呼聲同樣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