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舉措出爐 北京樓市調控加碼
□本報記者 張敏實習記者 毛萬熙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23日表示,北京市“穩房價”的決心堅定不移,在既定政策的執行上將進行全面升級和強化,具體包括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應力度等7條措施。北京市住建、發展改革、規劃、國土、財政等部門23日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中低價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設的意見》明確,北京市今后將加快發展自住型商品住房,通過采取“限房價、競地價”等方式供地,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銷售均價比同地段、同品質商品住房低30%左右。今年年底前將完成2萬套供應,明年預計完成5萬套。業內人士介紹,北京是自深圳后,本月以來第二個出臺強化樓市調控政策的一線城市。樓市政策已進入窗口期,隨后可能將有更多熱點城市強化調控。
今年年初,北京在年度房價控制目標中已提出“進一步降低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的價格,逐步將其納入限價房序列管理”。此次出臺的意見重點要解決自住性、改善性購房需求。預計明年5萬套的自住型商品住房的供應將占全部新增供應的50%以上。
按照自住型商品住房定位,意見規定,符合限購政策在北京市具有購房資格的家庭,均可購買自住型商品住房,其中兩類家庭可優先購買:一是北京市戶籍無房家庭(含夫妻雙方及未成年子女),其中單身人士購買的要年滿25周歲;二是已在輪候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的家庭。購房家庭只能購買一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如將該住房出售,以后不能再購買自住型商品住房。
為防止個別購房人利用轉讓自住型住房獲利,意見規定,自住型商品住房購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后,原則上5年內不得轉讓;購房人取得房屋所有權證5年以后轉讓的,如果有增值,應當將差價的30%交納土地收益等價款。
同日推出的“京七條”,從多個方面強化了對北京樓市的調控。
一是加強限購政策社會監督,組建限購監督委員會,嚴厲打擊騙購行為。限購監督委員會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業內專家和購房代表等參加,抽查限購資格審核情況。對弄虛作假違規騙購的購房人列入黑名單,5年內不準在京買房,對企業協助造假的,凍結全部在京項目的手續辦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二是嚴格資金監管,加強審查和稅收稽查。進一步強化預售資金監管,對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利潤率過大的項目,將啟動全額監管,重點審查地價款來源和開發成本,并加強稅收征管和稽查。
三是強化價格引導,嚴查變相漲價項目。參照前期和周邊項目價格,引導開發商合理定價,對定價高漲幅大且不接受政府引導的項目,將暫緩上市。
四是進一步嚴格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的執行。進一步強化購房人貸款資格審核,嚴格按規定調查家庭住房登記記錄和借款人征信記錄,嚴禁向不符合信貸政策的借款人違規發放貸款。相關部門將聯合開展執法檢查。
五是切實增加供應,有效滿足居民剛性自住需求。通過“限房價、競地價”方式,加大自住型商品住房供應力度,滿足中端需求和夾心層家庭需求。今后年度這類住房用地在土地供應計劃中單列。
六是加強市場監管,部門聯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對存在閑置土地、炒地、捂盤惜售、哄抬房價、變相漲價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采取禁止其參加土地競買、不對其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強化土地增值稅征收管理等措施。
七是加強市場信息公開,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防止誤導誤讀。加強房地產市場信息公開,防止不當言論和錯誤數據信息誤導市場預期,對惡意制造和散播謠言、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嚴肅查處。
分析人士認為,“京七條”中的措施更多是對原有手段的強化,將對市場預期帶來影響,但不易從根本上改善市場供需。推出自住型商品住房政策雖屬首創,但行政色彩仍較濃厚。
多家機構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政策出臺和傳統淡季到來,未來一段時間,北京房價快速上漲局面將得到緩解,但由于庫存不足,上漲壓力仍然存在。上海和廣州可能在近期出臺政策,對原有調控措施予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