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網專稿】記者 劉林 2014年,政府在經濟增長與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之間必須有所取舍,從中央高層釋放的信號來看,政府更傾向于放緩經濟增速來降低風險。
野村證券對869家融資平臺公司數據進行的估算顯示,2012年融資平臺債務總額為人民幣19萬億,其中帶息債務14.3萬億。
雖然從全國范圍看融資平臺債務與GDP比率可控,但債務與財政收入的比率表明融資平臺債務仍給地方政府造成沉重負擔,野村證券估計債務與財政收入的比率為109%,仍高于許多地方政府設定的100%的臨界值。
“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債務問題對中國經濟前景尤為關鍵,”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9月26日表示,“我們認為政府將穩定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增速,強化對融資平臺債券發行的控制。”
流動性緊張是當前融資平臺面臨的主要風險。一方面,融資平臺的盈利能力偏低并且還在下滑,有賴于政府注資;另一方面,政府稅收大幅縮水、房地產和土地市場增長可能放緩。與此同時,利率在上升,更多融資平臺信用評級被下調,這也體現了市場擔憂情緒,這些都對融資平臺債務問題產生不利影響。
政府需要解決兩個問題——降低融資平臺債務余額,控制融資平臺新增債務。國家審計署摸底全國融資平臺債務可能是解決債務余額問題的第一步。一旦各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包括銀行、信托公司、基金和公眾在內的債權人)清楚了解到融資平臺的債務余額規模,第二步便是各方討論如何分擔風險,有關討論可能發生在2014年。
野村估計,中央政府可能承擔部分的融資平臺債務,實施債務重組,延長部分融資平臺債務的期限,甚至可能允許個別信用違約發生;地方政府可能需要剝離部分資產來償還債務。
考慮到現階段政府仍有財政能力,“融資平臺發生系統性違約風險的概率不大。”張智威表示,“2013-14年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引發經濟硬著陸的情況。”
據估算,2012年維持融資平臺償還債務利息所需要的財政補貼將占GDP的0.25%。2013和2014年所需的財政補貼可能增高,但不可能超過GDP的1%。地方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向資金狀況不佳的融資平臺提供補貼,幫助其支付利息費用。如果地方政府無法再提供補貼,中央政府有能力也有義務介入。
不過,降低融資平臺債務增速意味著基建投資增速放緩,這會直接影響GDP增速。過去五年來基礎設施投資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支柱,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政府需要在經濟增長與融資平臺債務風險之間有所取舍。“在我們看來,政府更傾向于放緩經濟增速來降低風險,”張智威表示,“因為自2012年年底以來中央高層一直在強調這樣的信號。”
考慮到潛在增長率降低而且金融風險上升,張智威認為這是合理的做法。當前開展的全國性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也表明了中央政府對融資平臺的擔憂。此外,“十二五”規劃已將2011-2015年的增長目標設定在7.0%,因此2014年經濟增長目標降至7%并不突兀。
(證券市場周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