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層身體力行各地訓導結構調整 創新驅動,中國經濟升級版新引擎
“一個國家只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
⊙記者 梁敏 覃秘 ○編輯 姚問 孫放
如果說,中國經濟三十多年以來的改革開放走過了“青銅時代”和“白銀時代”,那么,新一屆領導集體著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將迎來一個以創新為引擎的嶄新的“黃金時代”。
在過去半年多的時間里,總書記、總理及其他常委們的身影,頻頻出現在經濟自主創新的最前沿,下車間、到碼頭,考察科研院所、召開專家座談會。在他們的講話中,一個詞匯密集出現:創新驅動。
“一個國家只是經濟體量大,還不能代表強。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在湖北調研全面深化改革問題和當前經濟運行情況時強調,“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21日下午,習近平來到武漢光谷。在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他詳細觀看了光纖通訊、3D打印、生物質能源等創新成果展示。他在現場說,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這天上午,習近平考察了武漢新港陽邏集裝箱港區,了解港口生產經營情況,還特別問到港區設備是否為國產。
一周前的7月17日,習近平走訪了中國科學院。他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要結合實際堅持運用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經驗,積極回應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小組討論的開場白是“當了總書記后,我第一個來科技組!庇忻襟w報道,習近平在小組討論時多次提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問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近代史證明中國每一次受屈辱,并不是因為經濟體量不夠大,而是科技不夠強大,沒有起到支撐作用!
去年12月,習近平在十八大后首次出行南方,被外界視為又一次釋放改革強音的信號。在廣東,他考察了民營科技企業自主創新的代表——騰訊。他希望騰訊繼續保持創新優勢,為推動中國互聯網發展作更多貢獻。
在持續高速發展30多年后,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多人認為,中國奇跡的產生主要依靠的是廉價勞動力和以高能耗為代價的低成本制造。隨著經濟潛在生產率的下降,以及經濟越來越受制于資源、環境、勞動力等要素制約,中國不得不通過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來實現經濟可持續的發展。
事實上,早在2012年7月,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就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此后這一戰略被明確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并強調“科技創新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新一屆政府更是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強調把創新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施政中,力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重視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加大財稅政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扶持力度。
李克強在上周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專門提出,“創新驅動也是調整結構的重要方面”,在推動創新驅動方面,還需要下大力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創新建設,抓緊建立一套衡量科技創新的指標,增強可衡量性,可操作性。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活力,依靠創新驅動能夠帶來更有質量、更有競爭力的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近期中國最高層頻頻強調“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向外界傳遞了明確的信息:未來,在經濟結構調整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將有更多相匹配的實質性舉措出臺。對中國經濟來說,無論是短期的穩增長,還是中長期的轉型升級,創新驅動都是關鍵之舉。
中國經濟將迎來一個 “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