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7月15日電 (記者 姜煜)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2013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5%,分析人士對中新社記者稱,二季度經濟增速相比一季度繼續放緩,是短期內外需疲弱、經濟結構性問題阻礙及中長期潛在經濟增長率放緩所致,但中國經濟運行已經接近潛在增長水平,未來不可能持續大幅下挫。
在政策“擠水分”的作用下,二季度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出現了明顯的回調。1至6月份中國制造業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6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速創下近十年以來最低水平,受其影響,1至6月份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截至2013年6月份,中國PPI已經連續16個月負增長,近期還出現了同比跌幅進一步擴大的勢頭。此外,當前中國用電量及鐵路貨運等反映實體經濟活力的數據也表現疲弱。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對中新社記者分析說,上述情形表明,中國經濟的內生性增長動力整體仍顯不足,加之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將拉低全年消費增速,下半年經濟增速仍有下行的壓力。不過他同時指出,中國經濟運行很可能已經接近其潛在增長水平,未來不大可能持續大幅下挫。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認為,由于貿易競爭力下滑、大量新畢業生使就業市場承受壓力,以及商業銀行的“去杠桿化”對中小企業造成影響,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著一定的下行風險。但中國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投資空間,因此財政政策仍然有效,中國如果在城市建設、科技創新以及人力資本上投入更多的資金,同時進一步改革金融體系,應能重建市場信心,“我們認為在這些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經濟仍然有望實現全年7.6%的增速!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同樣不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內會發生硬著陸或爆發金融危機。她稱,中國新一屆政府想要確保經濟在一個較低的增速上平穩運行并保持金融環境穩定,不想立即實施重大的結構性措施令經濟劇烈波動,中國政府債務水平較為溫和、國內儲蓄水平較高且資本賬戶封閉,這意味著政府能夠以更加漸進的方式來推動結構性調整并降低杠桿水平。
“在我們看來,最可能的結果是中國經濟將經歷一段時期的疲弱增長和結構性調整,在此期間內一些壞賬以及實體經濟中的過剩產能將得到重組。”汪濤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