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 周銳 石巖)時隔17個月,中國外貿再度出現進口、出口同比回落的“雙降”局面。
10日公布的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3215.1億美元),下降2%。其中出口1.09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743.2億美元),下降3.1%;進口0.91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471.9億美元),下降0.7%;貿易順差1693.4億元人民幣(折合271.3億美元),收窄14%。
中國外貿上一次出現“雙降”還是在2012年的1月份。當月,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比上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降0.5%,進口降15.3%。
不過,看似疲軟的數據主要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由于2012年的春節在1月份,當月只有17個工作日,比上年同期少4個工作日。據測算,如果剔除上述“時間差”的干擾,2012年1月份,中國的進口和出口事實上分別增長了10.3%和1.5%。
相較而言,本次進口和出口數據的同比“雙降”則更多體現了中國外貿基本面上的壓力。
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1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指出,二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特別是5、6月份進出口的情況更加不容樂觀,當前中國外貿面臨著比較嚴峻的挑戰。
在鄭躍聲看來,進出口數據的雙雙疲軟是五大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抑制中國出口的進一步擴大。鄭躍聲指出,外部市場需求的疲軟直接導致中國出口企業的訂單在下滑,出口增長陷入低迷。
他透露,在接受月度調查的近2000家出口企業當中,2013年以來每個月都有45%以上的企業反映新增出口訂單金額同比在下降。6月底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企業反映新訂單金額同比減少。這個數據較上個月擴大了1.9個百分點。
第二,匯率、勞動力工資等出口成本在持續上升,加大了出口企業的出口難度。鄭躍聲指出,截止到6月28日,人民幣兌美元、兌歐元、兌日元匯率中間價分別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與此同時,國內勞動力成本在繼續增加,這導致出口企業產品競爭優勢逐漸削弱,出口難度加大。
第三,貿易摩擦頻發且多樣化。鄭躍聲表示,2013年一季度一共有12個國家對中國發起了22起貿易救濟調查。貿易摩擦發生的國家、產品呈現多樣化的態勢,對中國相關優勢產品的出口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第四,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了原材料的進口需求。而過剩的鋼鐵、水泥、造船、光伏等行業的盈利能力的下降,進一步抑制了對上游原材料進口的需求。
第五,海關的貿易統計是按照進出口的金額來統計的。伴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的大宗原材料的進口均價出現了明顯下降。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微博]表示,6月進出口雙雙差于預期,顯示外需仍然疲弱,考慮到匯豐制造業PMI也在繼續回落,下周一即將公布的中國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較一季度繼續放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