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家工商總局證實,已對瑞典包裝巨頭利樂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予以立案。
業內對利樂的“懷疑”由來已久,工商部門曾載文指乳品包裝居然占銷售成本四成。有業內人士推測,對利樂立案或與最近國家乳業反壟斷有關。
指其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業內推測或與乳業反壟斷有關
本報訊 昨日,國家工商總局證實,已對瑞典包裝巨頭利樂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予以立案。利樂在華聯系人對本報確認了事件,“我們接到國家工商總局的要求,提供利樂公司在華業務的相關信息,我們給予全力配合。”
國家工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茅昨日在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座談會上披露了此次立案,“為加大反壟斷執法辦案力度,總局已對利樂公司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予以立案,目前正組織20多個省市工商機關進行相關調查。”
早被盯上 利樂包占乳品銷售成本40%
記者昨日在工商總局官網搜索到2005年一篇名為《對跨國公司限制競爭行為和跨國公司限制競爭行的防范對策》的文章。文章說,從灌裝機到紙質復合包裝材料,中國的各大乳品加工企業幾乎都在使用瑞典利樂一家公司的產品。
該文表示,如果要使用瑞典利樂的灌裝機,就要購買瑞典利樂的紙質復合包裝材料。而且在中國,乳品包裝居然占了銷售成本的40%。
2008年反壟斷法出臺后,發改委負責價格相關問題,而工商總局處理與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相關事件。
反壟斷法列明7種行為屬于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包括沒有正當理由,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等。“當經營者市場份額達到50%,就可以推定它有市場支配地位。”該人士說,濫用者有可能會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1%以上10%以下的罰款。
業內觀點:
反壟斷調查正深入到“上游”
“調查和乳業多少都有點關系。”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昨日對本報記者分析稱,反壟斷調查正深入到上游。
王丁棉說,包括伊利、蒙牛,都是依靠利樂提供的無菌包裝“打天下”。但王丁棉指,在10年前他已經質疑利樂涉嫌壟斷,除了份額高,還直指其生產線“不能兼容”。
此外,也有未經利樂證實的報道指,如果利樂發現其無菌包裝機客戶使用非利樂的包裝材料,一旦客戶需要設備維修或者備件更換時將花費長得多的時間,此外也會給中小客戶低價,以阻擊國內同行。
不過,業內對利樂并非只有聲討。一家地方乳企負責人昨日告訴本報記者,在無菌包裝上除了利樂,還可以選購德國SIG康美包、意大利IPI等,“但利樂并非只賣設備,我還能從它那得到包裝設計、配方建議甚至是乳業消費潮流。”
利樂在華管理層在2008年反壟斷法出臺后曾否認壟斷,“液態食品的包裝材料有多種選擇,利樂只是在無菌紙包裝市場占有較大份額。”
奶粉業反壟斷應慎防“假摔”
今年6月起,為了“嚴管”奶粉業和挽回消費信心,國家主管部門出臺了系列重典治亂措施。其中,發改委奶粉價格反壟斷一出招,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富仕蘭(美素佳兒)等巨頭就相繼卷入,部分企業紛紛吹起“降價風”。一家份額超過10%的“洋奶粉”最先祭出的降價方案,一時還收獲了“認錯態度好”的美名。
“這家企業太精明了!與其說是降價不如說是促銷。”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這份降價方案若成榜樣實屬不幸。
慎防降價“假摔”,就要避免把“認錯”辦成促銷宣傳。1段奶粉是部分嬰幼兒的“剛需”食品,既是售價最貴也是消費者怨氣最深的產品;企業降價方案若只涉及1歲以后替代性較強的奶粉,不但等同把調查轉化成“年中大促”,也是對廣大消費者智商的侮辱。
慎防降價“假摔”,要預防在“價格”兩字上和稀泥。從目前表態降價的企業看,有說降出廠價,有只籠統說是降價。事實上,奶粉出廠價和建議零售價間有巨大落差。到底要降什么價,應以消費者是否能獲得實惠為標準。
慎防降價“假摔”,要避免口惠而實不至。對于奶粉企業只表明降價意向,卻沒有降價的具體時間表,外界務必保持高度警覺。檢驗它們是否有意降價,一看它官方旗艦店的定價,二看超市和嬰童店售價。否則,一切只以宣傳為目的的“降價讓利”都是耍流氓。
慎防降價“假摔”,要真正把暴利部分降下來。目前,多家奶粉企業的毛利率已超60%,以“有機”、“原裝進口”、“更接近母乳”等為噱頭,一罐售價超過400元的“天價”奶粉已不鮮見。到底暴利奶粉降不降,值得繼續關注。
奶粉業這場反壟斷,須成各行業的標桿。記者在此呼吁,切勿讓這場轟轟烈烈的執法淪為一臺執法部門明表揚、奶粉企業暗獲利、消費者空歡喜的“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