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華池閣
嬰幼兒奶粉是面人心的鏡子,什么時候新生兒父母不再“用腳投票”,坦然購買國貨,什么時候我們就建樹了最基本的國家信任和信心。
嬰幼兒奶粉將開啟“史上最嚴監管”,這是國家食藥監總局等九部委出臺系列嚴格監管措施,所傳遞給社會公眾的明確信號。
這些措施看上去具有史無前例的嚴厲。比如,將不再審批新乳企,由此通過一系列整合,國內乳企可能從127家減至20家。將按藥品標準監管嬰幼兒奶粉,實現全程追溯。企業須“五不準”: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
實行專柜專區銷售,試行藥店專柜銷售。凡此種種,給人一個強烈的感覺就是,各相關職能和監管部門都動起來了。
真是其盼也久,其效也憂,其事也思。
在10年前的大頭娃娃事件起時,人們在盼。在5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起時,人們在盼。在近些年人們漂洋過海去“背奶”時,人們在盼。而今終于盼來了,激動么,欣慰么?
10年,5年前,近些年,每一起事件后,其實也都有加強監管的,但結果如何呢?這一次,與以往不同之處又在哪里?如果僅僅是監管的措施多一些,聯合部門多一些,而沒有對監管的公信反思,沒有對嬰幼兒奶粉背后的信譽反思,那么這一次也許就只是此前N次監管的第N+1次而已,還會有未必見諸實效的第N+2、N+3次……
如此,監管次數再多,聲勢再浩大,又有何用?民眾也愿意相信這一次絕不同于以往,那么,這一次又將拿什么令民眾建樹對國產嬰幼兒奶粉的信任?
所以有此憂,有此思,原因就在于,嬰幼兒奶粉不比其他,委實關系大國公信,確需非同尋常的大國治理。此前的若干次監管,此前民眾對嬰幼兒奶粉的某種不信任,原因就在于監管部門在這個問題上缺乏根本性反思。
在一個社會里,沒有一個群體比嬰幼兒更能凝聚社會共識、贏得社會良心、阻滯社會惡行。如果連嬰幼兒的食品安全都不能保障,連在嬰幼兒嘴邊掠食、作惡的行為都可以得到輕恕,那么民眾的國家信心和信任就會受到挑戰。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作為國家的監管職能部門,應當有深刻的恥感,如果對嬰幼兒的衣食都不能給予安全保障,那么就將有愧于國家,有愧于國民。也只有這樣深刻的知恥,才有知恥而后勇的氣魄,才能喚醒最深重的責任意識,絕不允許有伸向嬰幼兒嘴邊的黑手,絕不放過危害嬰幼兒食品安全的行為。
嬰幼兒奶粉是面人心的鏡子,什么時候新生兒父母不再“用腳投票”,坦然購買國貨,什么時候我們就建樹了最基本的國家信任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