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彪 發自北京
昨日(6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全國低碳日”。當天,一份《京津冀地區燃煤電廠造成的健康危害評估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1年,京津冀區域196家燃煤電廠排放導致的PM2.5污染造成了該地區約9900人過早死亡,其中,河北省的152家燃煤電廠就導致了75%過早死亡。同時,這三個區域有近70000人次因健康受損而就醫。
《報告》指出,煤炭消費是京津冀空氣污染的主要元兇。2006~2011年,這一地區煤電廠耗煤量增長43%,煤炭總消耗量增長36%。
對此,中國疾病預防中心環境流行病與健康影響室副主任尚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大氣污染對人體機體健康會有一定影響,但目前難以將大氣污染和某一疾病直接掛鉤。
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了減少污染物排放等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明確提出“建立環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
河北“兩高”企業快速增長/
這份上述由綠色和平組織與美國權威環境專家團隊共同發布的《報告》顯示,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PM2.5的兩個主要來源——遠遠高于其他經濟部門的排放量。
同時,近年來河北的煤電企業不斷增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河北經濟年鑒——2012》發現,2011年河北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行業能源消耗情況中,從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的企業數量已由2005年的215家增至257家,指標值(萬噸標準煤)也從3175增至4074。
關于煤電廠大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報告》指出,由于河北地區人口眾多,當地公眾受到京津冀煤電廠排放的PM2.5導致的健康損失最為嚴重。雖然這是2011年的大氣污染信息,但對當下治理大氣污染更具警示作用。
2013年4月,環保部網站發布的今年3月份及一季度74個城市空氣質量信息顯示,1~3月,按照城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進行評價,石家莊、邢臺、保定、邯鄲、唐山、濟南、西安、衡水、廊坊和烏魯木齊等十城市空氣污染較重,其中河北省占據七席。
“(造成大氣污染嚴重,)煤電廠燃煤排放是一方面,但主要還是工業結構的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告訴記者。
河北省的能源結構調整一直是該省政府重點強調的工作,節能降耗也是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內容之一。
早在2008年,省政府曾公布城鎮面貌三年大變樣環保行動計劃,其中就污染物排放各項目標做了要求,并將其納入領導政績考核。
河北作為傳統產業大省,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的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高技術產業比重偏小。據了解,2012年該省財政安排用于技術開發、淘汰落后產能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專項引導資金超40億。
即便如此,河北的煤炭消費總量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據業內人士說,河北省除了對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陣痛的恐懼外,自身龐大的煤炭需求多屬剛性、消減后缺口巨大難以補足,更是制約其實際動作的另一要因。
“聯防聯控”尚無推進
上述《報告》顯示,2011年,京津冀地區196家煤電廠導致該地區約9900例過早死亡,其中北京有2000例。這196家煤電廠中,63%來自河北,19%來自天津。換句話說,河北、天津的煤電廠給北京帶來的健康影響是北京當地煤電廠造成影響的4倍。
實際上,為緩解大氣污染壓力,2010年以來,北京市逐步對煤電廠進行改造、升級和淘汰。目前,北京市內的煤電廠已基本搬離主城區,年燃煤總量已由2010年的2635萬噸下降至2012年的2330萬噸,且這一下降趨勢仍在繼續。但是,這并沒有阻止北京天氣的不斷惡化。今年1月,北京遭遇了嚴重的霧霾污染天氣。據北京市氣候中心統計,1月份北京主城區有17天出現霧霾。
燃煤一直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據統計,北京每年燃燒約2300萬噸標準煤,天津燃燒約7000萬噸,河北燃燒約2.7億噸。對比該數據不難發現,北京地區減少的燃煤量在整個京津冀燃煤總量中比例非常低,同時,記者了解到,整個京津冀的燃煤消費總量正在逐年增加。
很明顯,當單個地區的排放量減少不能帶動整個區域排放量下降時,該地區將無法因為減排而受益,其空氣質量依然會隨著整個地區排放量的增加而惡化。
鑒于此,有關部門提出了“聯防聯控”這一措施。目前,北京市已先后與天津、河北簽署區域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涉及促進空氣質量改善、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重要內容。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一些區域內城市間簽署的合作協議仍舊原則性較強,可能更多的只是停留在互通信息上。“在缺乏約束、監督的情況下,‘聯防聯控’政策很難落到實處。”
“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結構、發展目標和發展訴求不一樣,即使形成針對大氣污染日常化的‘聯防聯控’政策,能否達到預期效果也存在疑問。”周宏春指出,“聯防聯控”實施起來難度很大,各地更加重視污染天氣的短期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