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改革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鐵路運輸有很強的公益性。只有先區分鐵路運輸的公益性和經營性問題,才能解決鐵路債務劃分的問題,為鐵路建設融資找到更多渠道
2013年被視為鐵路改革元年,中國鐵路改革由此拉開序幕。開弓沒有回頭箭,接下來鐵路系統將迎來更多變化,不斷以新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近年來一直在研究鐵路改革的問題,為鐵路改革建言獻策。3月中旬,《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就鐵路改革的步驟、鐵路歷史債務劃分、鐵路運價等熱點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改革剛邁出第一步
今年3月,討論醞釀多年的鐵路改革終于取得歷史性突破,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實現鐵路系統政企分開,成立中國鐵路總公司,以及組建國家鐵路局,都只是鐵路改革邁出的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財經國家周刊》:目前政企分開的改革只是邁出了鐵路改革的第一步,接下來鐵路改革將按照怎樣的步驟進行?
馮飛:鐵路改革其實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政企分開的問題。政企不分的體制,會導致鐵路系統不能按照市場機制配置資源,效率低下。同時,在政企合一的條件下,鐵道部既是鐵路的擁有者、運營者,也是鐵路安全的監管者,缺乏第三方監管,會使政府的很多監管職能難以得到有效施行。所以鐵路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實現政企分開。
二是引入競爭機制的問題。在鐵路運輸市場當中,其它可替代的運輸方式,一定程度上也與鐵路存在競爭關系,此外,還有鐵路運輸市場內部的競爭問題。如何在鐵路行業引入內部競爭?從全球范圍來看,還沒有一個可供借鑒的、公認的鐵路改革的成功模式。無論采取網運分開的方式,還是網運合一的方式,或者混合模式,都既有可取之處,也存在弊端。
所以說,鐵路改革分兩步走,第一步先解決政企不分的問題,本次機構改革,重點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步解決引入內部競爭、提高效率的問題。第二部要走,但何時采取行動,以什么方式進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深入研究,不能著急。
《財經國家周刊》:從交通運輸部的角度來看,鐵路獨立運作和管理對發展綜合運輸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您如何看這個問題?
馮飛:現階段,中國的綜合交通發展相對滯后。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政府管理體制分散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基礎設施的規劃,很難在政府層面統籌考慮,基本上都是各做各的,缺乏銜接和協調。將鐵路管理納入到交通運輸部,有利于綜合運輸體系建設。
成立國家鐵路局,預計也會采取兩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先把鐵路的各項管理職能剝離出來,移交國家鐵路局,將來還要進行國家鐵路局和交通運輸部相關職能的整合。上一輪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從交通運輸部整合國家民航局的經驗和教訓來看,要實現綜合運輸目標,還需要進行內部職能的二次整合,將一些管理職能納入到交通運輸部相關綜合的司局當中去,例如規劃的職能、制定行業技術標準的職能等。
解決債務等問題的思路
鐵路改革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鐵路運輸有很強的公益性。只有先區分鐵路運輸的公益性和經營性問題,才能解決鐵路債務劃分的問題,也才能為鐵路建設融資,找到更多渠道。
《財經國家周刊》:當前鐵路改革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
馮飛:鐵路改革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第一是債務問題,鐵路系統目前有2.8萬億元債務,負債率60%多一點。負債率雖然不高,但鐵路償債能力弱。第二,鐵路目前還有大量在建項目,還處在大發展的過程當中。從市場需求來看,鐵路還存在運力短缺的問題。所以改革既要考慮短期的債務清償能力,還要考慮長期的投資能力。
《財經國家周刊》:中國鐵路總公司公告,自組建之日起,承繼原鐵道部負債,這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安排?
馮飛:當然,從法律角度來說,承債主體只能是公司。下一步要解決鐵路債務劃分的問題,由政府和企業共同分擔。
《財經國家周刊》:關于鐵路債務問題,有一種說法是,由于公益性運輸和公益性線路建設導致的負債由國家財政承擔,由經營性運輸及經營性線路建設導致的債務,由鐵路運輸企業承擔,這樣劃分合理嗎?
馮飛:鐵路實現政企分開后,首先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債務問題,在國外,日本、德國、俄羅斯等國家進行鐵路改革時,都遇到過相同的問題。日本鐵路改革到目前為止,還有大量的債務沒有處置完。
鐵路的歷史債務要分類處置,確實是公益性運輸或建設公益性鐵路造成的債務,應該由政府負擔。對于經營性鐵路,包括一些當期回報還不足以清償債務的經營性鐵路,這一部分債務應該是由鐵路公司來承擔。還有一些債務可能處于模糊地帶,難以確定是公益性還是經營性造成的,這樣的債務需要政府和企業共同來分擔。必須要找到合適的分擔方式,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財經國家周刊》:鐵路政企分開改革之后,會不會對鐵路建設產生什么不利影響?
馮飛:鐵路改革后,鐵路建設將面向市場需求,更加注重解決運力短缺和運輸瓶頸等關鍵問題。不會因為某個鐵路領導人的偏好,而集中投資在某些區域或領域。
另外,鐵路實現政企分開之后,將帶來鐵路投資方式的變革。也就是除鐵路自身的投資之外,還有可能吸引其它資本包括社會資本進入,可以讓社會資本獨立建設鐵路線路,獨立運營。也可以由鐵路運輸企業和其它的投資方組建合資公司,共同投資運營,將出現更多選擇。
從負面影響來看,政企分開之后,鐵路投資肯定會更加追求經濟效益,對建設社會性效益突出的線路,如西部的一些鐵路,可能會產生不利影響。未來公益性線路投資建設,可以考慮由幾方面共同投資。中央政府拿一部分錢,鐵路運輸企業也需要有一定投入,這樣做的目的,是鐵路企業會更多考慮投資效率的問題。此外還可以考慮由地方政府拿一部分錢,多方出資共同解決公益性鐵路建設的問題。也可以考慮成立鐵路建設基金,投資建設鐵路。
需要靈活的定價機制
鐵路實現政企分開之后,對于公益性運輸,政府還將采取適當的價格管制。對于非公益性運輸,可以讓鐵路企業獲得定價權,但這并不意味著鐵路運價將單方面上漲,鐵路運輸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上浮或下調鐵路運價。
《財經國家周刊》:大家都比較關心鐵路的票價問題,鐵路客運將來的定價方式會發生變化嗎?
馮飛:鐵路運輸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它有公益性,對于鐵路運輸中公益性的部分,如普通列車的硬座,涉及到許多老百姓特別是農民工出行,采取低票價,并且對其票價進行政府管制,是有必要的。對這類運輸,政府要給予鐵路運輸企業適當補貼,我想可以采取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方式,由暗補、交叉補貼變為明補。
而一些增值服務,像高鐵、臥鋪等,也可以采取更靈活的定價方式,根據市場的需求定價,將定價權交給鐵路運輸企業。
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段,客運市場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在同一天當中,不同時間段,需求也不一樣。采取靈活的定價機制,可以通過票價來調配運力和市場的需求,從而更有效地配置資源。鐵路客運可以通過更靈活的價格服務,通過提高服務質量等方式,更多地參與到與其他運輸方式的競爭當中去。
《財經國家周刊》:貨運價格調整的方向是怎樣的?
馮飛:道理還是一樣的。對事關民生的公益性運輸,我認為政策不需要做太大的調整。比如農用物資、農產品運輸,會影響到農產品的價格,對老百姓的生活影響很大,鐵路有義務以較低的價格運輸這些貨物。對此,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貼。對非公益性運輸,應該給予鐵路運輸企業自主定價權。
《財經國家周刊》:您認為鐵路改革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就算是成功?
馮飛:第一,能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二,能提高效率,在多種運輸方式中,有一定的競爭力;第三,能夠滿足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實現這三個目標,就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