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召開
張有義
昨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本屆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指出:政府不該管的事情管多了,就沒有精力去管住管好自己該管的事。結果很可能是干了市場的事但弱化了政府的責,甚至是失了政府的責。
在上周的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李克強曾將轉變政府職能作為新一屆政府開門要辦的第一件大事,昨日他更是把它稱作了“反腐倡廉的釜底抽薪之策”。
李克強在此次會議上指出:“當前很多領域腐敗現象仍然嚴重,人民群眾意見很大。各部門、各級政府要全面貫徹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大決策部署,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有貪必肅、有腐必反。”
李克強指出,簡政放權是反腐倡廉的良藥,不僅有利于發揮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而且在當前經濟形勢嚴峻復雜的情況下,簡政放權也可以有效刺激民間投資的潛力和全社會的活力、創造力,釋放制度紅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轉變政府職能包含很多方面的內容,簡政放權是必須要走出的第一步,如何簡政放權?就需要大力削減政府的行政審批權力。
李克強在上述會議上指出,權力是雙刃劍,用得好可以為老百姓辦好事,用得不好誤民誤事甚至滋生腐敗。
謝春濤認為,削減行政審批權力,把不應由政府管的交給市場和社會,科學構建政府的權力架構,才能縮小行政權力的平臺,減少尋租機會,從而為打造廉潔政府奠定基礎。
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后,3月17日,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機構改革不易,轉變職能更難,因為它更深刻。我經常在地方調研的時候,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辦個事、創個業要蓋幾十個公章,群眾說惱火得很。這既影響了效率,也容易有腐敗或者叫尋租行為,損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須從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入手來轉變政府職能。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
在第二天召開的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上,“削減三分之一”行政審批事項的計劃被詳細分解為9部分:投資審批事項;國家采用補助、貼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項目;生產經營活動和產品物品的許可事項;達標、評比、評估和相關檢查活動;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等放寬工商登記條件的方案;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項目;整合房屋、林地、草原和土地登記的職責等。
業內學者對國務院迅速推動的簡政放權的行動,表示了認可和贊許。
在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看來,這也是邁向有限政府的必由之路。他認為,建設法治政府的第一要義是保障人民的權利,而要保障人民的權利,就必須限制政府的權力,建設“有限政府”。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則認為,“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需要打造一個科學的組織體系和權力結構,擺脫過去那種權力過于集中的體制,才能真正實現法治政府。
姜明安稱,權力過于集中,是由于缺乏公開、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所以,還要暢通監督渠道,除了人大監督、行政監督外,還要打通人民監督政府的通道。說到底,就是需要行政權力和行政執法程序的公開透明。
李克強在上述會議上亦指出,讓權力的運行公開透明,是廉潔政府建設的重要保證。“有些地方政府,信息不及時公開,社會上議論紛紛,甚至無端猜測,容易引起群眾恐慌,產生負面影響,給政府工作造成被動。與其如此,還不如我們主動及時地公開,向群眾‘說真話,交實底’,有些事情也可以通過公開讓群眾參與,與群眾商量,共謀解決的辦法。這樣反而會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也會逐步提高我們干部的辦事能力。”
李克強再次強調了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的態度:“陽光的地方多了,陰暗的地方就少了。腐敗也就少了藏身之地。”
他同時表示,要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人,形成不能貪不敢貪機制,給權力涂上反腐劑戴上緊箍。權力運行領域都要有制度有規范,讓權力只能用來為公不能謀私。
如何打造廉潔型政府?李克強用六點意見、24個字予以了總結:簡政放權、管住權力、管好金錢、政務公開、勤儉從政、依法促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