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鳴
文/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副省長 徐鳴
作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幾天來,我發現媒體采訪時總是希望代表委員們談談對當前高房價的看法。
我認為,當前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高房價,就江蘇來講,不同城市的房價往往能夠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高房價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大型的中心城市和一線城市。
對形成高房價的主要原因,我以為,在住房市場化的大背景下,總體上講,這是不平衡的住房供求關系的一種體現。而所謂不平衡的供求關系,一是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土地后備資源匱乏,沒有了土地后備資源,投資者看到了商品住房的投資價值;二是投資性和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增加,這兩者湊到一起,共同推高了房價。因此,現在的高房價本質上反映了一種扭曲了的市場供求關系。
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還要研究這些一線城市、中心城市既然房價這么高、生活成本也這么高,為什么人們還是這么趨之若鶩。
道理很簡單,因為這些一線城市、特大型的中心城市有著良好的公共設施,也能夠提供更好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
我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城鄉面貌,尤其是城市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種變化不是均衡的,有些地方變化非常大,有些地方變化不是很大,形成了比較大的落差。
我因為工作關系,這些年跑過一些地方,總體上講,一般省會城市都變化比較大,而邊遠城市變化比較小;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變化比較大,中小城市變化比較小;這幾年能源、資源緊張,結果造成了一些能源城市、資源性城市由于資金充裕,發展變化也比較大,而一些能源、資源匱乏的城市變化就比較小。
總之,在整體發展的大前提下,出現了比較大的發展不平衡性,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這種缺憾也反映了我們一種不是很正確的政績觀,往往不能夠很均衡地使用公共資源,而是經常喜歡制造“亮點”。
既然有“亮點”,一定也會有“盲點”;在公共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往往“亮點”是少數,“盲點”是多數。在有一些地區,往往中心城市集中了一個地區一半的人口和一半的經濟總量,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間的落差越來越大,人們都往中心城市跑,結果“城市病”、“大城市病”越來越嚴重。高房價僅僅是“大城市病”的一種病癥,應該講,交通堵塞、灰霾嚴重、生活成本上升,甚至生活焦躁不安等等,都是“大城市病”的一種具體體現。
從整體解決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的高房價來講,我以為,還要控制中心城市、一些特大城市的過度擴張,從根本上治理已經日益嚴重的“城市病”、“大城市病”,這才是“病根”。治“病”方法,就是要嚴格控制特大城市的發展,適當發展中小城市,切實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各種中心鎮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