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2日電“今年春季召開的中國兩會不僅將進行新舊領導人的更替,同時也引出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方案。中國政府決心消除雙重管理以及實現政商分離。”德國之聲如此形容中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國外媒體看來,中國新一輪改革表明,政府開始著手解決中國快速增長和發展所面臨的諸多難題,順應民意訴求,強調政府職能轉變。特別是被稱為“鐵老大”的鐵道部被撤并,意味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最后壁壘被打破。
“大部制”改革提高政府職能 減少行政干預經濟
德國之聲報道稱,中國新一屆政府希望通過大幅改革國務院機構設置以達到提高政府職能的效果。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馬凱11日在兩會上公布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顯示,中國現有的27個部委將減少至25個。美國之音評論稱,此舉有意減少繁文縟節的官僚體制,減輕行政干預經濟運行的問題。
英國《金融時報》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府機構經歷了6輪重組,但很多機構仍未完成從行業小天地到投資與監管職權分開的轉型。“現行行政體制仍存在許多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的地方。”馬凱在向全國人大作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的說明時表示,“不該管的管得過多,一些該管的又沒有管好。”
路透社援引中國專家的話稱,相較08年更注重機構合并裁撤,本次的改革著力在于更強調政府職能轉變,界定政府監管范圍,順應民意,而不是單純地減少機構數量。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專家分析稱,中國的“大部制”改革應該把目標明確設定為政府職能轉型,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實施社會管理的能力。“大部制”而非以大為好,以大為美,其目的是實現對政府行政管理與調控資源的更高效的配置。如果“大部制改革”不能解決權力過于集中而又缺乏監督,也缺乏歸責與糾正機制的問題,它就很難負起所謂“政治體制改革突破口”的重任,也難以避免“新瓶裝舊酒”之譏。
分析認為,中國新的政府部門的職能應該精簡和轉化,更加公開和信息透明,減少對經濟的直接干預,逐漸退出各種價格管制,降低各種市場準入壁壘,逐步減少審批制的空間,增強在公共服務提供方面的職能。可以說政府體制改革的“本”在于改變傳統的政府職能,增強政府的公共性,增強公民社會對政府的監督。
“鐵老大”不再存在 打破計劃經濟時代最后壁壘
“新中國成立以來,鐵道部就存在了。它運行并監管著世界上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中國人都把叫它‘鐵老大’。”美聯社如是說。
3月10日披露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表明,“鐵老大”將不再保留。鐵路將實行政企分開,鐵道部擬訂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將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由交通運輸部管理,承擔鐵道部的其他行政職責;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鐵道部的企業職責。
“隨著鐵道部的消失,多年來自成體系、威風八面的‘鐵老大’或許將成為人們的記憶。”新加坡《聯合早報》說,作為一個政府機構,鐵道部繼續將全國鐵路的行政、運營和管理大權集于一身,顯然不利于中國走向更加公平的市場經濟。撤銷鐵道部,其實就是要打破了鐵道部這個計劃經濟時代的“最后堡壘”,將中國鐵路引向市場化發展道路。
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目前鐵道部不但監管,而且實際運營中國鐵路系統,這種模糊的架構不但有礙于競爭,而且對融資活動也產生不利影響。分析師稱,鐵道部改革將是一個艱巨的任務,但對維持中國經濟和交通運輸領域的順利發展來說又是必要的。
《華爾街日報》認為,撤并鐵道部可能會改善鐵路系統的籌資狀況。分析師表示,這將提高財務透明度,也是利用資本市場籌資的第一步。這將打開從股票市場融資的大門。還有分析師認為,作為改革的長期結果,如果中國的鐵路系統引入更多競爭,可能也會給鐵路系統的供貨商帶來好處。
能源改革“云開霧散” 食品藥品改革順應民意訴求
中國即將啟動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到的部門包括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能源局等。外媒分析認為,此舉表明當局開始著手解決中國快速增長和發展所面臨的諸多難題。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隨著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中國為經濟發展付出了高昂的環境代價,加上最近國際市場能源價格回落的契機,意味著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有動力、并有機會完成中國能源法的制定。中國國家發改委已經承諾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并推進能源價格改革,改變對傳統燃料的依賴。分析稱,中國改革向來都是循序漸進的。鑒于圍繞清潔能源發展的政治、經濟和環境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越來越統一,這一輪改革似乎不太可能在北京的霧霾中迷失。
路透社援引中國專家的分析稱,此次改革方案更體現順應民意的訴求,如食品藥品安全近年來問題層出不窮,政府職能監管混亂難辭其咎。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管理總局,就是將食品與藥品安全的監管職能整合,有效實施統一監管。
路透社還稱,而撤消衛生部、組建國家衛生和計生委的合并方案也讓專家們預計,未來中國的人口政策可能會有所調整,尤其是中國的人口紅利面臨衰竭,人口老齡化來臨,以及現行執行獨生子女政策后,失獨家庭逐漸增多等新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