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 丁蕊 [微博]
“無稽之談”、“ 不懷好意”,這是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建業集團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對美國“60分鐘”欄目最新有關中國房地產市場報道的回應。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新聞最為知名的一檔電視新聞欄目《60分鐘》在新近的一期欄目中聚焦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并評論稱由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和中國新型中產階級對房地產市場的龐大投資所創造的歷史上最大的房地產泡沫,可能即將破滅。
兩會之中,雖然還沒看到這檔欄目,但當新浪財經將這個結論和欄目中的一些報道轉述給胡葆森時,這個做了21年開發商、且所在企業位列中國房企百強的人大代表說:“他們才3億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2、3億人的國家怎么能預測14億人口國家發生的的事情,不能用你們的經驗預測我們的發展軌跡和趨勢”,“這些人都很幼稚。”
胡葆森繼續說,“一個發生在14億人口國度的經濟體的事情,不要被過去某個國家發生的現象作為案例來判定,如果用這種簡單方法這種判斷都是不準確的,應該用敬畏的(心態)。 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可能要發生什么樣的事情?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都有可能。”
在他看來,中國的整個樓市經過二十年發展還處在健康階段,未來也會平穩發展。
但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萬科董事長王石(兼任胡葆森所在公司的獨立董事)卻用泡沫來形容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而一個支撐他如是判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在中國的部分地區,房價收入比已經高的離譜。
這時候,胡葆森說,“我也同意王石的判定”。但與王石脫口而出的“泡沫論”不同,作為人大代表的胡葆森似乎對市場的看法更為樂觀。
他解釋說,5-8倍甚至到10倍的房價收入比都很合理,如果城市平均房價超過平均收入10倍以上泡沫就很大了。但不能把中高端樓盤房價和中低收入相比,對比口徑要科學些。
以胡葆森所深耕的河南市場為例,鄭州人均房價每平米6000元,人均家庭收入6-7萬,如果買一套80平米的房子總價50萬,這樣看房價和家庭收入的比是7、8倍,沒有超出太多。
胡葆森也并不贊同過去十年房價越調越高的論調,因為“如果不調控房價會更高”,但他沒有給出更詳盡的理由,只稱:“1998年以后到2010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快訊發展,新建房屋面積達上百億平方米,但保障房的缺位造成了供需失衡,成為房價上漲最根本的推動力。”
從2011年開始,中央政府明確規劃要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胡葆森認為這些保障房的大量推出會從根本上改善市場供應結構,從根本上抑制房價過快上漲。
他說,這屆兩會開始,空氣和環境已經替代房地產成為了最為矚目的話題,而再過幾年,保障房推出后房價平穩后,房地產就更不會成為話題了。
不過,在這個市場結構的轉化過程中,中央政府的另一只手也沒閑著,從2010年至今仍在維持的包括限購、提高二套房首付、利率等的調控政策。
在這輪調控的前半段時間市場的成交量和價格確實有所抑制,但去年四季度以來,一線城市仿佛重新開始“失韁”。
中央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房地產市場所存在的問題,但為了遏制房價的進一步失控,中國的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近日再次拋出了新的“國五條”,其中二手房轉讓從嚴征收差額20%的個人所得稅成為反響最熱烈的一條。
不過,在胡葆森看來,這個政策從積極意義上理解是對過去將近兩年的調控成果的鞏固,沒有太多新的東西。只有20%的二手房轉讓個人所得稅似乎是新的東西,但詳細研究發現也是老的政策。過去只是執行的不嚴格。
對于這一政策造成的恐慌,胡解釋為:“重申這個政策還是對二手房轉讓的業主們心理上產生影響。所以二手房交易量有上升趨勢,太高房價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和業界普遍的疑問一樣,胡葆森認為“似乎國五條從背景和意圖都不十分清晰,所以效果還處在觀望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