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近日發布《2012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其在河南、福建、陜西、內蒙古、重慶五省區市進行的2000份問卷調查顯示,近四成人認為養老金不能滿足生活需要。調查還發現不同養老保險制度的養老金相差很多。結合調查數據,《綠皮書》指出,目前我國以養老、醫療為代表的社會保險分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企業職工、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等多種制度,急需整合管理體制,增強社保在實踐操作中的公平性與效率性。
滿足需要?
39 .1%認為不能滿足需要 新農保參加者感受最強烈
調查顯示,領取了養老金的人中,只有17%的人認為養老金能夠完全滿足生活需要,而認為不能滿足的達到39.1%。其中,參加新農保的人認為不能滿足需要的感受最強烈,占78.9%;其次是居民,占56%;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只有3.8%認為不能滿足需要,但卻有53.8%的人認為完全能滿足需要。
是否公平?
城鎮居民職工公平感最差 機關事業單位公平感最好
調查顯示,有36.4%的人認為自己領到的養老金與周圍人相比不公平。其中,公平感最差的是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參與者,分別有48.1%和42.4%的人認為自己領取的養老金與周圍人相比不公平。
公平感最好的人群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者,被調查者中80%的人認為公平。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者的養老金待遇,與前三者相比都較低,但這些參保者的公平感僅次于機關事業單位人群達65.2%。
待遇差別?
廈門樣本:不同類型養老金差別巨大
調查還發現,不同養老保險制度的養老金待遇差別較大。以福建廈門為例,被訪者在2011年8月領取的養老金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0元。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中,75.4%的老人養老金在2000元以內,甚至低至200元,僅有1位老人的養老金高于4000元;參加居民養老保險的3位老人養老金都低于2000元;而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老人領取的養老金高于4000元,并且無一低于2000元。
調查人員特別說明,廈門市養老金總體水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事實上全國的養老金雙軌制或許更甚于廈門市。
分析
受失業、收入差距加大、暴富階層出現等影響
城市人口更易產生不滿情緒
《報告》主編、中國社科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王延中指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社會保障體制基本沿用改革前的國家完全再分配的原則,因此滿意度最高。而企業員工和城鎮居民與其相比,其待遇與再分配利益都較少,所以會產生強烈的不公平感。
王延中認為,失業、收入差距加大、暴富階層出現等使城市人口更易產生不滿情緒,因此必須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全面考慮、統籌協調,平衡好不同群體成員內部與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
具體來說,一方面,政府要通過各種手段縮小收入差距,加大保障力度,尤其對于農民,實現其社會保障水平與城市的接近,縮小基尼系數,努力達到客觀上的不平等程度的減小,這是減少人們不公平感的基礎。另一方面,政府要努力讓人們在改革的過程中感覺到,與以前相比不會產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與周圍人群相比不會產生強烈的落差感。
建議
機關事業單位實行“個人兩項繳費”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桂世勛: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應實行“個人兩項繳費”和構建“過渡性退休補貼與職業年金消長互補機制”。前者即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既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又繳納職業年金保險費。后者將使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收入,除基本養老金支出外的部分,補充到養老金中。
發放“國民養老金”降低社保繳費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建議將增值稅標準稅率從17%增加到20%,同比提高增值稅其他稅率和消費稅稅率,并將這兩類稅收的20%建立“國民養老計劃”,用于給所有老年人發放“國民養老金”。同時將現有養老保險繳費率降低到13%至18%,設置多檔供企業、職工選擇。
綜合《北京晨報》、《京華時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