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傅成玉的標志性描述,或許要在“走出去”之后加上新的關鍵詞——“走向綠色”。
一向以中國企業成功實現國際化戰略標桿性人物而聞名的傅成玉,近來幾次的引人注目亮相,多與中國石化的“綠色戰略”有關。一如其此前每每就“中國企業如何國際化”拋出充滿個性、極具原創性的觀點一樣,傅成玉對于“綠色發展”的見解,也因其坦白、犀利,直面問題與困境而引發強烈關注。
傅成玉釋放出的“綠色信號”,與剛剛結束的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高度契合。但這并非國企掌門人的應景式表態,而是源于現實需要與理性思考后的自覺呼應。
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11月29日,中國石化在北京發布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環境保護白皮書》(2012年版),這是中國石化首次發布環境保護白皮書,也是中國企業發布的首個環境保護白皮書。
傅成玉在發布儀式上的“三不承諾”被輿論廣為傳播。他提出:“凡是環境保護需要花的錢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環境保護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效益一分不要。”而且歡迎政府、媒體、社會公眾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與傅成玉靠實力、靠事實支撐的風格相一致,這份白皮書不僅僅是展成果、提倡議,而是非常務實地承諾:中國石化預計在“十二五”期間投資316.9億元用于污染防治、減排工程等。
最近,傅成玉密集地在公開場合提出關于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論述。
11月12日,在英國倫敦,傅成玉榮獲世界能源行業權威機構“能源情報集團”評選的2012年度“全球石油業年度領袖人物”大獎。這是中國企業家首次獲此殊榮。傅成玉在演講中袒露沉重而堅定的心緒:“無論是今天的榮譽還是今后我在中國石化任董事長的職業生涯,都將致力于一個共同的目標——在滿足日益增長的人類需求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之間取得平衡,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榮。這也許是當今時代最大的挑戰。”
不久后的11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聯合國[微博]全球契約中國網絡年會上,傅成玉提出,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國際社會的共識層面,都要求企業特別是對可持續發展有積極承諾的中國網絡成員積極行動,通過創新與合作,探討可持續發展之路,走在世界的前列,為社會和人類的和諧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有益貢獻。
“綠色戰略”早已開始布局
當世人都在矚目傅成玉如何率領中國石化這艘巨輪乘風破浪駛向海外的時候,集團內部的人們則早已體察到他對于企業更長遠未來的“綠色發展”規劃。
2011年,來到中國石化半年后,傅成玉就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標,并在原有的資源戰略、市場戰略、一體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基礎上,特別增加了差異化戰略和綠色低碳戰略,強調充分發揮獨特競爭優勢,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企業。
作為龐大能源企業的掌舵者,傅成玉從不諱言工業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除了在公開場合常常就溫室氣體排放對氣候環境的惡劣影響、固體廢棄物引發的土地污染、工業和生活廢水的排放引發的水體污染等問題發表學術性憂慮之外,他還常常對身邊的人發出對環境破壞的感嘆:幼時家境貧寒,在東北的冰天雪地里,他常常吃冰充饑解渴。那時的冰雪是純凈無色的,而如今卻被污染得無法進食。
傅成玉透露中國石化的“綠色目標”:將大力發展天然氣等低碳能源業務,優化能源供應結構。具體包括:將實現到2020年天然氣產量翻一番以上;加快建設液化天然氣儲運設施,提升液化天然氣供給能力;完善鉆井和壓裂技術,力爭早日實現非常規油氣資源工業化生產;努力突破纖維素制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技術,進一步提升生物質能源供給能力;開展國際和國內合作,推進地熱在工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中的推廣與應用,形成包括技術開發、工業生產和產品銷售在內的較為完整的低碳能源業務產業鏈,并將于2020 年形成規模化產業。
“國家情懷”與“全球視野”
如果在傅成玉的照片背后設置一個背景,最適合的,恐怕就是一張中國地圖。“國家情懷”是準確解讀這位企業家思想和行為的一把“鑰匙”。
傅成玉常常說,國家就是他心中的“靠山”和“根”。“他的行事和想法都可以從‘報國’兩個字來解釋,這是他的精神原動力。”中國石化一位企業高管說。
據悉,中國石化2011年總資產17450億元人民幣,有橫跨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企業除了員工106萬人,還有94萬離退休員工,合計超過200多萬人。這個體量巨大的企業,意味著同樣巨大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傅成玉明確認識到,無論國家還是國際社會,都要求企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一方面,國家已將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十二五”規劃,對地方政府和企業形成硬性約束。中央企業的主要任務是要服務、服從于國家發展戰略,綠色低碳、節能減排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最主要內容之一,中國石化將綠色低碳引入公司發展戰略,就是要把企業的發展同服從國家發展戰略有機融合。傅成玉說:“創效益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職責,但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創出來的效益是不被公眾認可的效益,是不受公眾歡迎的效益。”
而另一方面,傅成玉也強烈感受到國際社會的壓力和期待。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喬治?科爾說:“目前,人類共同面臨氣候變化、環境保護等全球性問題,而企業正是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主體,它可以促進綠色環保技術的發展及其在全球的推廣實踐。”
國際社會已經關注到中國石化在環境問題方面所做的力。喬治?科爾在中國石化環境保護白皮書的發布會上說:“作為全球契約的領先企業,過去幾年中國石化在履行全球契約十項原則、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傅成玉也獲得聯合國環境署2012年度“綠色與發展優秀踐行者”的榮譽,表彰他“作為中國企業家的標桿人物,傅成玉的‘國家情懷’和‘全球視野’折射出整個中國企業界對發展模式的最新思考——其間既包含對本民族的,也包含對全世界的;既注視現實,也遠瞻后世。”在大會的閉幕新聞發布會上,傅成玉作為全球工商界唯一代表做了講話,呼吁企業家們:“立即采取行動,通過創新和合作,實現我們共同美好的未來。”
不過,即便是樂觀積極的傅成玉也十分明了,中國的“綠色之路”絕非坦途。他坦言:“我們國家不缺資源,但效率低,浪費驚人,如果效率和歐洲一樣,可以省三分之二的資源。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內部。中國GDP翻番,可以不增加能源消耗,但前提是效率要提高,浪費要減少。”
可以說,對于今天的傅成玉來說,如何關注環保和民生,讓中國石化成功實現綠色經濟轉型,將成為他實現“國際企業公民”夢想的最大挑戰。(新華社記者劉江)
來源: 半月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