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鑫
9月16日,在太原參加第四屆中國(太原)能源博覽會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以清晰、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圖景,而且提出了“實現電力調度、交易、結算獨立運行”的新方向。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在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開始對電力體制改革進行專門調研。知情人士稱,這些調研結果將作為未來電力體制改革的政策儲備,有選擇地適時推出。
在電力體制改革啟動十年之際,電力行業人士對這場已經進入深水區的改革大都抱著悲觀的態度。即便劉琦的表態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仍不看好改革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多部委調研
劉琦是在談及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和部署時提起了電力體制改革。他表示,要加快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促進新能源發展躍上新的臺階,這就需要加快推進以價格市場化為核心的電力體制改革,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供需形成價格的現代電力市場體系為目標,建立并完善發電和用電價格由市場決定,輸配電價由政府核定并嚴格監管的電價機制,實現電力調度、交易、結算獨立運行,國家監管,為可再生能源加快發展創造體制環境。
此外,還要創新市場機制和管理措施,積極推動新能源、微電網和新能源示范區等綜合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加快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局部地區應用成為優勢能源,為更大開發利用新能源積累經驗、創造條件。
“這個表述是對電力體制改革比較標準的表述,意義、路徑、方式都對。”一位曾參與制定電力體制改革方案(5號文)的電力行業人士看到劉琦的講話內容后,對本報記者如是說,“之前(國家能源局主要領導)沒有這么系統地說過。”
國家電監會人士則認為,雖然業內私下里對電力體制改革的說法也差不多是這些內容,但考慮到改革會觸及相關利益集團,在公開場合很少有官員如此直言不諱。
對電改悲觀的人士則認為,電力體制改革十年來,“電力價格市場化”、“輸配價格政府核定”這類話語已經翻來覆去被提起,但實際行動并不多,改革仍然舉步維艱。
上述知情人士稱,今年7月曾有國家領導人對電力體制改革做出批示,要求國家發改委、國家電監會、國家能源局加快對電力體制改革的研究。兩個多月過去后,三個部門應該都已經形成了一些改革建議,但這些建議不會在近期形成實際的改革行動,而是將這些研究作為未來的政策儲備,有選擇性地適時推出。
調度、交易、結算獨立能否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劉琦在講話中提到了“實現電力調度、交易、結算獨立運行”。
“這是當年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里都沒有的內容。”上述電力行業人士說,“當時是想在改革方案里加入這部分內容的,但很多方面都不同意。”
他表示,這種改革的目的是將電網企業改革為真正的“服務型企業”。
目前,電網企業是依靠低價從發電企業買電、高價向用戶賣電來賺取其中的“電價差”,并對市場高度壟斷、握有電力調度的職權,是電力體制改革當前最為核心的改革對象。
華中電監局的一篇署名曉宇的文章中曾提到:電網企業通過調度不僅控制著發電市場還壟斷著輸電權,發電企業和電力用戶難有更多的知情權、話語權和選擇權,培育市場主體成為空話。在電力市場建設過程中,凡是符合電網企業利益的事情,調度就積極主動,否則就不予配合,甚至不理睬電力監管機構制定的市場方案和交易規則,很多有益的市場化探索流于形式而落不到實處。在推進電力市場建設過程中,電力監管機構缺少必要的抓手。而電網企業由于擁有電力調度機構,在市場交易中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既是買家又是賣家,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地位,完全可以操縱電力市場。
“調度獨立的公平性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國際慣例,所以呼吁調度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多。” 上述電力行業人士說,“剝離電網企業配置資源的權力是種進步,但最關鍵的是電價形成機制。”
他表示,如果能實現電價市場化、電網企業收入由政府核定監管,那么依靠調度獲利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
·相關鏈接·
十年電改存在什么問題?
?發電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嚴重削弱,表現為“生存難,發展難,不能實現良性循環”,留下新一輪電力短缺的隱患。
?電價機制改革十年來步履蹣跚,進展不大,沒有從根本上突破政府定價模式,電價水平偏低,電價信號沒有起到對電力投資、供求關系、資源配置、節能減排的引導作用。
?電網輸配一體化,實行統購統銷,發電企業售電端仍不能選擇,發電廠向大用戶直供電試點也屢屢受阻,“多買多賣”的電力市場化格局沒有形成。
?調度電網一體化,加之監管乏力,多電源、多價格上網格局,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風電棄風、分布式能源和燃機發電發展受阻等現象,發電企業的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電力行業發展缺乏規劃,電力法律法規建設滯后,政府行政管理體制處于多頭管理狀態。
(摘錄自《電改十年,了斷還是重啟》,作者陳宗法系華電集團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