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題:解讀國內成品油價格年內首次調整
記者安蓓、張藝
我國自14日零時起年內首度上調成品油價格。此次上調后,含消費稅在內的國內成品油價格達歷史新高。在我國實施與國際原油價格聯動更加緊密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后,對國內消費者來說,國際油價重返高位或意味著更加直接的高油價沖擊。
油價上調對宏觀經濟影響有限
此次調整后,汽油、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20元,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平均零售價格每升分別提高0.24元、0.27元。以常用的93號汽油為例,北京市每升上漲0.26元至6.92元。以普通有車族每月加油150升至200升計算,每月油價開支增加50元左右。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國際油價重返高位對正在復蘇的全球經濟肯定是一個打擊。對我國而言,油價上漲所產生的聯動效應將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預期。但他強調,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幅度尚屬“溫和”,鑒于石油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不高,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的影響有限。但未來一旦國際油價站穩每桶90美元以上,對通脹預期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
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這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當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環比上升約0.07個百分點,間接影響可能略大一些,但總體影響有限。
兼顧各方利益,國家適當調控了此次提價的幅度。國內第一大煉油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上調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對應的原油價格相當于每桶73美元左右,仍低于當前的原油價格水平。
國際油價趨勢性看漲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國際油價自去年下半年加快上漲步伐。特別是今年2月中旬以來連續上漲,3月份基本維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上,并于4月6日沖高至每桶86美元以上,創近18個月新高。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世界經濟復蘇以及美元長期貶值預期構成國際油價趨勢性看漲的宏觀因素。當前全球救市資金比較充裕,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原油市場,推高國際油價。
林伯強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可能呈階梯式上漲態勢,在每桶85美元的價位維持一段時間后,上升到每桶90美元以上,并可能于年內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關口。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周大地指出,從目前國際經濟復蘇程度看,每桶85美元的國際油價水平并不低。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中,國際油價提前反彈,充分說明資源性產品長期短缺的總體趨勢。“這種短缺并不意味著資源實質性短缺,而是在生產國加強資源控制條件下出現的供應短缺。”
重返國際高油價時代
“在國際油價總體上行趨勢基本明確的預期下,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都必須考慮的一個現實問題是,如果國際油價長期持續走高,中國應如何應對?這是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未能解決的問題。”林伯強指出。
我國于2008年底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同時啟動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根據現行機制,當國際油價高于每桶80美元時,逐步扣減加工利潤率,壓縮供應方利潤空間。當高于每桶130美元時,實行限價。
董秀成說,按照現行的定價機制,我國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適當減輕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對國內經濟的影響。但如果國際油價長期處于高位,國家可能會考慮犧牲煉油企業的部分利潤,但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倒掛”的老問題可能再度出現,并伴隨以“油荒”、“走私”等現象,屆時國內成品油價格也會做一定調整。“可以肯定的是,消費者將面對更高的成品油價格。”
去年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達到53%。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原油5668萬噸,同比增長39%,原油進口呈加速增長態勢。同期,我國汽車產銷繼續高速增長,產銷量雙雙突破400萬輛。
周大地指出,在一半以上原油依賴進口而國際油價處于高位的情況下,我國不可能長期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補貼。從當前我國石油消費增長態勢看,進一步提高消費稅,同時加大配套補貼的力度,是引導更加高效的石油消費模式的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