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北京商報:尋找水價上漲的真實理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30日 00:34  北京商報

  商報實習記者 于華鵬/文 王曉瑩/圖 韓瑋/制表

  從今年初開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沉浸在“水價上漲曲”中,雖然各個城市表現不一,有高調聽證者、有靜音觀望者,還有欲勢爆發者,但隨著夏日的到來,“上漲曲”進入了高潮部分。但是,隨著聽證會的接續性展開,質疑聲也此起彼伏:水企是否真的成本虧損?調整部分的水價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城市供水定價成本如何構成并核算?水費收繳后如何劃撥?錢流向了哪里?是不是外資提高了水價等等,而這一切都將矛頭指向了至今難產的《水價成本監審辦法》。對此,記者深入調查,力圖從水價質疑的“起點”一路查尋,直至水費的“終點”。

  ■供水成本,有無水分?

  張大明(化名)的心終于放下了。近半個月來,他一直處于水價上漲的焦慮中。因為一年多前,他入股經營了青島的一家酒店。

  “酒店自開張以來,生意就不太景氣,現在基本處于維持經營狀態,如果水價上漲,成本將大幅提高,如果那樣,我將考慮撤股。”張大明談及水價調整,態度十分堅決。

  但是,一紙“不調令”讓張大明吃了寬心丸。日前,青島市物價局對外發布消息稱,青島水價近期不會調整。

  但不是所有城市都像青島這樣“慷慨”,最近兩個月以來,包括上海、天津、沈陽、廣州、南京等多個大中城市都已經舉行了水價上調的聽證會。包括北京在內的多個城市也都在醞釀調整之中,似乎水價上漲已是大勢所趨、當務之急。

  然而隨著聽證會的召開,諸多質疑鋪天蓋地,無論是居民用水還是商業工業用水,所有的聲音都在不約而同地指向同一個地方:供水成本究竟有多少水分?

  根據2004年修訂的《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城市供水價格由供水成本、費用、稅金和利潤構成。成本和費用按國家財政主管部門頒發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等有關規定核定。

  其中城市供水成本包括供水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原水費、電費、原材料費、資產折舊費、修理費、直接工資、水質檢測和監測費以及其他應計入供水成本的直接費用。費用是指組織和管理供水生產經營所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稅金是供水企業應繳納的稅金。城市供水價格中的利潤,按凈資產利潤率核定。同時,輸水、配水等環節中的水損可合理計入成本。污水處理成本按管理體制單獨核算。

  據建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徐宗威介紹,從原水成本、運營成本、稅費成本來看,三者的比例大概占到水價的20%、70%和10%。在其中,記者沒有找到利潤的身影。

  《辦法》給出的供水企業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是凈資產利潤率的8%-10%。其中,主要靠政府投資的,企業凈資產利潤率不得高于6%;主要靠企業投資的,包括利用貸款、引用外資、發行債券或股票等方式籌資建設供水設施的供水價格,還貸期間凈資產利潤率不得高于12%。還貸期結束后,供水價格應按本條規定的平均凈資產利潤率核定。

  “8%-10%的凈資產利潤率很難實現,就我所知,幾乎所有的自來水公司都處于負利潤,它們在整體上都處于虧損狀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也表示,如果不找出原因,虧損局面可能長時間不能得到解決。也就是說,水價將會因此持續上漲。

  “從原水成本來看,主要對應的是水資源費。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同時年缺水量達400億立方米,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所以從節約資源角度來講,可以看做是提高價格的一個因素。”安邦咨詢公司特聘研究員李朝林對記者表示。

  李朝林同時還認為,輸配成本也是造成虧損或漲價的原因之一。“加工為成品水后,要將水輸送到居民或者工商企中去,就需要龐大的供水輸配管網,由其產生的輸送線折舊、維護和跑冒滴漏等費用也是運營成本的支出重頭。其中跑冒滴漏造成的水損失多者能達到運送量的40%,也就是說,這些費用最終要攤到用水人身上去。這時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錢有多少,它們應該由政府財政支出還是由用水人平攤?”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漲價因素,傅濤認為還有很多看不見的因素。“其實,自來水公司承擔著很多公共責任。比如自來水公司每年都要幫助公眾廣場灌水,而這些錢國家一般是不會給的,到最后這些錢都要攤到價格上去。諸如此類還有很多,政府沒有公開這些成本,企業也不會公開。”

  “所以說,并不是漲價不合理,而是水價的定價機制不盡如人意。所有的擔心都來自于公眾對水價成本明細的不知情及對漲價可能成為供水企業轉嫁不合理成本的猜疑。”李朝林對記者表示。

  那么,如何在供水成本中糾出不合理的水分呢?傅濤表示:“其實對企業供水的成本監審有專門辦法和公式。” 傅濤所說的辦法,就是至今還在難產中的《水價成本監審辦法》。

  ■水企虧損,虧在哪里?

  “現在,水價上漲一般焦點都會落在漲價的憑據上,也就是說,你可以漲,但你憑什么漲這些?這就說明我們國家對公共事務的公開性不夠,所以對供水成本的監審勢在必行。”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參與《水價成本監審辦法》制定的傅濤給記者分析了一筆賬。

  日前,在蘭州水價調整聽證會上,甘肅省工農業產品成本調查隊就此次水價調整發布了一份成本監審報告。報告稱威立雅水務的供水成本為每噸1.95元,與現行水價倒掛,造成企業嚴重虧損,要求將蘭州市供水價格調整至每噸2.16元。

  隨后,甘肅省工農業產品成本調查隊進行調查、審核,結果為2008年實際售水量為21005.04萬立方米,售水收入28813.52萬元,售水成本34604.73萬元,虧損5791.21萬元,每立方米虧損0.276元。

  而物價部門的審核結果為總成本較申報成本40969.15萬元核減掉了4856.62萬元,審核后2008年實際虧損數為5484.59萬元,每立方米虧損0.261元。

  甘肅省工農業產品成本調查隊提出,核減數4856.62萬元的具體構成中,預計2009年支出的戶表改造費3950萬元,2009年預計增加的其他費用600萬元,在2008年實際財

  務支出中按規定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費用支出306.62萬元。經審核,威立雅水務單位定價成本為1.72元/噸,較申報成本1.95元/噸核減0.23元/噸。

  記者:你如何看待這份呈現在聽證會上的報表?

  傅濤:這是一個很大、很籠統的報表,僅從報表看不出所以然,而且這個數據只是聽證會的數據,只能看出它在虧損,至于虧損是怎么組成的,報表中看不出來。

  真正的報表,專業人士要花幾天時間研究才能分析出結果,作為非專業人士,僅通過聽證會根本不可能看出它的問題。我一直不認同聽證會能真正地進行把關。

  像對虧損的分析,哪些虧損需要提價,哪些虧損需要政府財政支付,聽證會都沒有給出明細。蘭州自來水公司在全國屬于運營比較不錯的自來水公司,你說它的成本合不合理,誰也不能做出判斷,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成本是不能在合理性上進行判斷的,只能在合法性上進行判斷,這些虧損是賬面上的,而真實的虧損是隱蔽存在的,所以很多細節問題體現不了。

  比如設備、管線的折舊年限對水價成本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不公示提出,就容易被誤解會產生“水分”。再有,成本中的人工成本,是全額計算呢還是部分計算呢?包括產銷差的計算方法,是全部認可呢還是部分認可呢?很多細節光靠這些報表的數據是判斷不了的,因為不知道它的具體計算公式是什么,即便是專業人士也要花好幾天的時間才能對它的合理性做出判斷,但我們國家現在對合理性不做判斷,只對合法性做出判斷,所以出現糊涂賬就很正常了。

  記者:我們的現行辦法,是否認可這種審查制度呢?

  傅濤:虧損是表象,報表是政府指定的審計部門認可的,財務上確實是虧損的,但關鍵是虧損原因是什么。是監管性的虧損、管理上的虧損,還是社會責任上的虧損?性質不太一樣,但最后都會從水價上來考慮。

  我們現在的價格管理辦法,是認可這種審查報告的。但新的監審辦法一旦實施的話,可能是另外一種結果。

  記者:新的監審辦法是通過哪些規定對它進行監審的呢?

  傅濤:監審辦法只是對它的一些合理性做出了評價,透明度是要靠另外的一些辦法來進行約束。監審辦法只是要求監管部門要公開,社會的公開監審辦法涉及不到,我們多次提過建議,必須要完善數據,這需要多方面的呼吁。

  記者:它的阻力主要在哪里?

  傅濤:相關部門都不愿意公開。

  記者:為什么不愿意公開呢?

  傅濤:那樣的話,盈利就小了。

  據記者了解,從2006年國家發改委就開始醞釀出臺《水價成本監審辦法》,但時至今日,《辦法》仍在征求意見。傅濤表示,隨著水價的普漲和對水價成本的高度關注,辦法的出臺不會太遠。

  ■水費流向,何去何從?

  除了對“上游”水價成本廣泛關注外,水費的流向劃撥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從1997年起,陸續有省份將水費標準改為水價,各地的供水企業開始往商品化方向過渡,轉為經營性收費管理,從此各地的水價一路高漲。

  根據中國水網近10年對全國35個重點城市的水價跟蹤統計,我國35個重點城市的水價逐年增長,平均速度達到7.14%,污水處理費平均增長速度達到13.91%,到2007年,我國35個重點城市的平均供水價格為1.63元/噸,污水價格費平均0.65元/噸。其中供水價格較2000年平均供水價格上漲了0.55元/噸;污水處理費增長幅度更大,從0.25元/噸增長到0.70元/噸。

  以濟南為例,從1990年到2003年間一共經歷了十次水價調整,居民用水也從1990年的0.4元漲到了現在的2.95元。

  伴隨著水價上漲的,是對利益、利潤的覬覦和劃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企員工告訴記者,本來由自來水公司獨享的利潤被分散。“以前自來水公司的費用直接劃撥給市政公用事業局,現在被分開了,一條分支是取水上游,比如水庫,現在屬于水利部門,自來水公司則劃撥給了國資委管理。”

  “以前,城市的自來水直接取自地下水,不需要向上游交原水費,現在由于不采用地下水,開始向水庫或其他省份買水,成本增加了,而且上游建造水庫的貸款等建設費用也平攤下來,這也是造成自來水公司虧損的一個重大原因。”該員工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并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

  自來水公司在收取的水費中將水資源費劃撥給上游的水庫,作為原水的費用,然后上交給其上級水務局或相關部門。“現在原水的價格遠遠高于自來水賣水的價格,價

  格的倒掛讓水企最為吃不消。”上述員工表示,與自來水公司進行合資的外資的利潤就來自于此,他們以“救世主”的姿態進駐當地,與政府簽訂合同,購買30年到50年的經營權,其間負責自來水公司全部盈虧。“主要是能維持企業經營,不至于倒閉,還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和員工工資。”

  俗話說,無利不起早,千里之外而來的外資并不是活菩薩,他們有他們的算盤,他們在收購和改擴建污水處理廠、大面積鋪設管線、提高水廠水質的同時,盈利的部分是一定要拿在手里的。

  據上述員工介紹,外資一般在買水賣水上吃差價,而且污水處理這塊因為有單獨的費用劃撥也是盈利點。“外資主要控制上游的水廠,他們在水庫買來水后,進行水加工,然后把水賣給國有的管網自來水公司,由自來水公司隨后將水輸送并賣給用戶。在整個過程中,外資起到了倒賣水的角色。”

  他解釋說,買賣水的差價在于外資方會與地方政府“協商”,并與相關部門簽訂合同,保證原水價格低于凈水價格,以保證它的盈利。

  而在賣水時,外資又會根據合同將“成品水”高于水價成本賣給自來水公司,比如,一噸水2元錢的成本,政府的收購價格可能在2.3-2.5元。然后政府再將水以低于收購成本的價格賣給居民用戶。“這樣經營不虧損才怪。”上述員工說。

  據記者了解,當地方自來水公司與外資進行合資時,還會對水量輸出和水價上漲進行一個規定,每年合資水廠價格上漲的依據是,以成本水價乘以K系數,而K系數共有5個因素,分別為電價、化學藥劑價格、工人工資、匯率變化系數、CPI指數。由此來算,漲價在所難免。

  “這對于當地政府和外資是雙贏的局面,水企被救活了,外資也盈利了。”該員工表示。

  對于自來水公司收繳的水費如何劃撥,該員工稱,自來水公司會將收繳上來的水費按照比例分撥給各個部門,水資源費給水庫或水務局;水價部分則歸屬自來水公司,污水費用會劃給污水處理廠,三方去除運營成本和相關利潤后,剩余部分將劃撥給當地市政公用事業局或更上一級部門。“由于虧損,劃到市政的資金就不會太多了。”

  至于劃撥比例和詳細內容,該員工沒有透露,記者致電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咨詢相關情況,截至發稿,沒有獲得相關信息。

  ■中國水務,外資坐莊?

  7月的中國,因為水價的上調而波瀾四起,在人們質疑外資造成了水價上漲的輿論時,處于浪尖的外資水務巨頭們卻在法國享受著自己的假期。

  周小華是,穆橋石是,威立雅的兩位老總目前都在國外。

  他們的悠然或許來源于他們對中國水務市場的掌握和自信。根據威立雅水務網站上的資料,這家有著150多年歷史的世界水務巨頭,目前在中國的20個省市地區擁有運營項目,擁有員工11000余名,合同涉及居民超過3000萬。

  資料顯示,該水企的業務有市政用水的水處理回用、收集自然環境中的水資源、制造和供應飲用水、收集污水以及水資源再利用等。

  “外資正在逐漸滲透并入侵中國的水市場,他們在中國發掘了這塊待興的投資角落。”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讓一家外資在收購當地一家國企和合資當地自來水公司中去選擇,八成以上的外資會選擇自來水公司。“因為自來水屬于壟斷行業!”

  或許正是嗅到了中國水資源的稀缺和壟斷性質,越來越多的外資到中國來經營水。

  “我看好中國的水資源行業。我幾次環游世界,曾經去過的有些城市現在已經消失了,因為失去了水資源。中國也亟待解決水資源的問題,而這其中就蘊含了寶貴的投資機會。”國際投資大師羅杰斯一年前來中國時直言中國水市場的商機,并感嘆下手已晚。

  因為早他之前的十數年,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務公司法國威立雅、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和泰晤士水務公司就開始涉足中國的水務。由于資金優勢明顯,技術和管理方面經驗先進,很快便通過特許經營、BOT模式、TOT模式、控股、合作等投資方式,打入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個城市的水務市場。

  據記者了解,從1994年至2008年,6家最有影響力、最活躍的外資水務企業威立雅水務、中法水務、中華煤氣、金州環境、匯津水務和美國西部水務共獲得簽約項目53個。其中法國蘇伊士集團在全國范圍內擁有22家合資企業,供水人口達到了1400萬。

  與此同時,其他和水有關的跨國巨頭也紛紛“淘水”中國,比如西門子、陶氏化學、GE、ITT等國際著名企業,就經常活躍在中國的水務市場上。其中的ITT是全球最大的流體技術設備和系統的供應商之一,其產品已廣泛應用于中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重點污水處理工程項目。

  “自從2002年3月出臺《外商投資產業指導》后,我國的供排水城市管網開始對外資開放,這些外資水務公司一般在合資時對原公司的股權份額占有都接近或等于絕對控股的50%。所以說這些城市的自來水公司或與水有關的企業基本上都被外資牢牢控制了。”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外資在全國水市場的占有量和城市數量沒有數據統計,但只要被外資合并的企業,基本都是外資坐莊。”

  該人士說,外資高價拿下負債累累并連年虧損的中國水企,更看重的是長遠利益的回報,它們的高投入必然要爭取高回收,正是看到了中國水市場的廣闊,它們才舍得下血本去逐利、豪賭。

  “但這種逐利是危險的。地方政府考慮到基礎設施投入和運營成本緊張,才引入了外資,而外資一旦全盤坐莊中國水市場,水價的定價權將旁落外資手中,到那時,無能為力的或許將不只是普通消費者了。”上述人士表示。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