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融創駐綠城高管被免 宋衛平三大渠道補充人才
每經實習記者 林東岳 發自上海
融綠平臺之爭正在持續發酵,綠城中國方面的人事變動也在悄然推進。
一名原綠城浙東區域公司的內部人士在微信朋友圈貼出了綠城的免職令。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融創方面派駐綠城的人已經離開。記者為此向綠城中國董事長宋衛平的秘書柳思嘉進行了求證,融創派駐綠城的管理人員的確已經離開。
宋衛平此前已經在多個場合表示融綠雙方“基因”不合,雙方的經營理念也存在巨大差異。如今綠城已經“改嫁”中交集團,宋衛平的回歸也是既定事實,因此綠城管理和營銷團隊的人事變更在所難免。收回控制權的宋衛平將對綠城的人事構架進行調整。
融創派駐人員已全部離開
綠城的這份內部文件顯示,綠城浙東區域公司等多家分公司的營銷、運營和財務等多位管理人員被免職。上述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人均是融創派駐綠城的管理人員,目前已經全部離開。
2014年12月23日,在綠城“改嫁”中交集團的新聞發布會上,宋衛平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綠城在與中交的簽約結束之后將會發布公告,屆時所有融創派駐綠城的團隊都會離開,希望他們回到融創之后能更加注重產品質量。
沒想到,僅僅半個月之后,當各方把關注焦點都集中在融綠平臺之爭的時候,綠城方面悄然開始對人事進行“動刀”。雖然宋衛平也曾表示融創身上有他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是在他重掌綠城之后,對人事的清理卻顯得斬釘截鐵,融創派駐綠城的管理人員最終都沒能留下。
綠城的人事變動可能還不止于此。2014年11月19日,綠城曾下發文件免除綠城總經理田強的職務,但是當時的綠城管理團隊曾發布聲明不予采納,宋衛平舊部翁曉寧、童曉君和韓波曾為此發聲。
1月7日,綠城相關人士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示了對融綠平臺的兩位董事王虹斌和錢曉華通報批評的決定,稱其在未向集團領導請示下,擅自簽署影響集團重大利益的文件,而這兩人正是綠城派駐上海融綠的董事。隨后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上述二人稱簽署文件是獲得授意的,二人并未擅自簽署文件。記者為此向王洪斌等人進行求證,但是未得到回復。
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綠城的老員工也將離開綠城前往融創。只是,暫不知是否與上述事件有關。對此,記者曾向綠城方面核實上述消息,但相關人士不愿對此置評。
睿信致成管理顧問公司合伙人薛迥文此前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宋衛平回歸綠城,表明立場支持孫宏斌的老綠城員工肯定會因此淡出。
通過3個渠道進行人員補充
在融創團隊集體離開和部分老綠城員工也將謝幕的情況下,綠城經營業務和人事架構也將迎來調整。綠城執行董事曹舟南在接受鳳凰網采訪時曾表示,綠城的人才戰略包括3個板塊,一是公司內部的人才培養;二是新股東中交集團可能會補充一些新的管理人員進來;三是通過社會招聘來完善人才戰略。
顯然,融創團隊和部分綠城老員工離去帶來的職位空缺,將通過這3個渠道進行補充。在綠城“改嫁”中交集團的新聞發布會上,宋衛平表示,綠城和藍城會按照現有的人事體系進行接下來的工作,但是從現狀來看,部分藍城員工回歸綠城也不無可能。
綠城在短短半年內經歷了兩度易帥的陣痛,人事調整還牽扯到戰略變化。曹舟南曾提到綠城將會有產品線調整、輕資產比重提升和向大眾生活的綜合服務商轉型等戰略變化,這些戰略調整將給綠城的人事架構帶來更多未知的挑戰。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頻繁的人事變動對企業的傷害非常嚴重,尤其是像綠城這樣短短半年之內出現如此劇變,甚至連原有的管理團隊都沒能完整保留下來,可以說影響非常深遠。一方面,人事與經營密切關聯,人事動蕩就意味著戰略調整,短期內連續的調整會對企業的業績造成難以估量的傷害;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員離去,勢必意味著新的人員要補充進來,新進人員能否快速融入對企業而言也是一大難題。
對于動蕩中的綠城和重掌大權的宋衛平而言,如何調整戰略,維護好管理團隊的穩定,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