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曬11央企審計結果 190人受處
涉嫌違法違紀線索已移送紀檢監察或司法機關立案查處,11央企稱大部分問題已整改
綜合新華社電 審計署昨日發布了11家央企2012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公告。公告顯示,問題主要集中在有的企業執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政策不到位;有的企業部分投資項目存在論證不充分、程序不合規的問題;有的企業財務管理不夠規范;有的企業內部管理存在薄弱環節,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存在。
挽回避免損失近33億
2013年,審計署統一組織了對11家央企財務收支審計,審計資產量占企業資產總額的50%以上。這11家央企包括:中國煙草總公司、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
截至5月31日,相關企業制定完善規章制度1194項,對190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其中廳局級干部32人。同時,按照審計要求,企業已補繳各項稅款1.78億元,挽回和避免損失32.96億元。對提出的62項審計建議,企業均已采納。下一步,審計署將對企業整改情況進行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告。
此外,本次審計查出一些企業的個別人員涉嫌經濟違法違紀線索,審計署已將有關案件線索移送紀檢監察或司法機關立案查處,待查處結案后再予以公告。
國資委[微博]:督促企業整改
11家被審計央企昨日均在官網公布了針對審計署審計報告的整改情況,稱大部分問題已經整改落實,并表示將吸取教訓,強化制度建設,建立長效機制,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風控能力。
國資委[微博]認為,審計結果表明,部分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存在薄弱環節,一些內部管理方面的共性問題在被審計央企中普遍存在。作為國有資產監管部門,國資委將督促相關企業深入剖析原因,對癥下藥,認真落實整改,并要求中央企業探索建立常態化的長效機制,尋求治本之策,著力解決共性問題。
焦點1
“彈簧”利潤
9央企少計利潤超29億
由于各類賬目問題,導致利潤不實,多計利潤或少計利潤,11家央企都被查出這一問題。
大唐集團、中冶集團、兵裝集團等9央企及其所屬企業,2012年少計利潤29.48億。而中海集團和大唐集團所屬5家單位、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6家單位,則多計利潤10.52億。
少計利潤金額最高的是中船集團,少計了9.51億元利潤;多計利潤金額最多的是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單位,多計利潤4.36億元。
為何利潤不實,被多計或者少計?審計報告呈現出的原因主要是未按規定核算收入和成本,如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單位,就未按規定核算銷售收入及成本、少計固定資產維修費用,利潤多計4.36億元。
類似的收入和成本核算差異,還有中冶集團及二十二冶等7家所屬單位,少確認工程收入2.58億元,少提工程成本(費用)1.36億元,導致少計當年利潤1.22億元等。
中石油集團所屬10家單位少計利潤6.03億元,其采用的方式則是當期天然氣銷售收入計入次年,而盤盈成品油未沖減管理費用。
解讀:審計署特約審計員、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各種會計手段,達到多計利潤或少計利潤的目的。比如要多計利潤,就不計固定資產折舊;要少計利潤,該入賬的收入就不入賬,今年的收入“留”給明年。
他強調說,目前,央企上繳國家的利潤比例為5%,“這個標準一直爭議很大,多年來不斷有專家學者呼吁提高標準,但個別企業表示自身虧損。那么央企上繳國家利潤的標準到底該定到多少?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搞清真實的利潤情況到底如何,這次審計可初步摸清這個問題”。
焦點2
違規經營
查出71起違規經營
審計報告顯示,11個央企的各類違規行為多達71起。中石油及所屬企業最多,達16起;其次是大唐集團及所屬企業,有12起。
重大投資未經審批即啟動運行,71起違規經營中,以此類行為居多。大唐集團及所屬企業就被查出6起,如大唐集團7個煤化工等非主業投資項目,并未上報國資委審批,就已累計完成投資304.04億元。初步統計,這6起未經審批的重大經營事項,涉及金額高達403.84億元。
違規拆借、違規融資、違規并購等金融和資本違規行為也較為集中。大唐集團、華潤集團等都被查出此類問題。
中石油則被查出,所屬西南油氣田分公司違反國家規定,向華油天然氣廣安有限公司LNG項目供應天然氣;所屬煙臺等130家銷售分公司,超過發改委最高限價,銷售成品油18.38萬噸,價差總計0.36億元。
中冶集團、中煙總公司被查出違規經營高爾夫。例如,中冶集團所屬二十二冶下屬唐海金熊置業有限公司投資5.76億元、租地1640畝,違規建設錦標級18洞高爾夫球場及配套設施。
此外,大唐集團、中海集團、中冶集團、中石油還被查出違規經營房地產。
大唐國際違規擴大非主業商業性房地產投資項目,但至2013年7月未有實質進展;中冶集團所屬二十二冶實施的兩個項目,違規建設了別墅類房產;中石油所屬撫順石化房地產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超資質開發房地產項目,違規融資2.5億元;中海集團所屬中海工業有限公司原總經理超出授權額度2.04億元,競拍商業地塊。
解讀:“與黨政機關相比,國企的腐敗隱患更嚴重”,葉青表示,國企特別是央企掌握大量資金,投資規模動輒數億元,“如果管控不到位,那么就會誘發大要案”。
不經審批就自主拍板數億元投資,公然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他認為,上述審計結果表明,對央企特別是所屬企業的監管欠缺,導致其“自主經營權”空間過大,“國企反腐的關鍵就是如何針對審計發現的這些問題,制定有效的管控機制”。
焦點3
隱形福利
8央企發放數億隱形福利
國企的職工福利到底有多高?審計結果揭開了冰山一角。大唐集團、中海集團、華潤集團、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技集團、中核集團、中煙總公司等8國企及其所屬企業,發放各類隱形福利數億元。
其隱形福利有多種形式。有的在工資外發補貼,中核集團總部及所屬20家公司,就在工資總額之外發放職工補貼獎金等4261.16萬元;有的購買購物卡,華潤集團所屬江蘇南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等2家公司,就通過虛列原材料費用等套取資金854萬元,購買超市購物卡發給職工。
有的私設“小金庫”,大唐集團所屬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唐國際燃料公司,就通過虛列派遣勞務人員費用套取211.40萬元現金設立“小金庫”,全部用于向領導班子成員及中層管理人員發放獎金;航天科工集團所屬河南航天工業總公司虛假發票套取的300萬元,其中141.10萬元也用于向中層領導和部分干部發放“重點工作完成考核獎。”
有的承擔職工個人所得稅,中海集運和中海集團所屬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2012年就承擔職工個人所得稅257.90萬元。
中船集團所屬中船工業貿易有限公司則未經批準,早在2008年開始就實行職工年金制度,并追溯繳費至2005年,2012年底年金凈資產為2169萬元。
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航天標準化研究所采取了分紅方式,部分職工違規持有下屬單位股權,至2012年累計獲分紅26.34萬元。
此外,2012年,中國煙草總公司所屬湖南中煙等38家企業存在超繳住房公積金和在工資總額之外列支工資性支出等問題,涉及金額2.56億元。
解讀: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迎秋表示,這些巧立名目濫發福利的行為,將集體財產為少數人謀福利,是侵蝕國有資產、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究其原因,是央企占有更多行政性壟斷資源、更容易獲得國家照顧政策和銀行貸款等造成的,應予以查處。據新華社
焦點4
資產損失
4央企境外投資虧損33億
由于未經審批、決策失誤、監管不力等原因,導致虧損等資產損失,審計查出此類事實35起,涉及大唐集團、華潤集團等10央企及其所屬企業。
其中金額最高的是中冶集團,2007年8月至11月,在未經董事會批準、未按規定對民營企業聯合體進行資產評估的情況下,中冶集團與唐山恒通集團以及1個自然人,共同成立中冶恒通。此后,中冶集團累計投入資金77.83億元。至2012年3月,國資委批復將中冶恒通全部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給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時,該企業凈資產僅5.62億元,形成損失72.21億元。
其次是兵裝集團所屬天威集團,其新能源投資造成負債規模和經營風險快速增長,2011年和2012年虧損分別高達11.90億元和33.28億元。
審計報告提到了各企業的境外投資,其中,中冶集團、兵裝集團、中核集團、航天科技集團及其所屬企業的境外投資,虧損合計33.73億元。
中冶集團未按規定進行可行性研究、未經集團董事會研究、未報發改委核準,就與國外企業合作開發3個境外礦山,截至2012年底,累計投入55.56億元,但形成虧損30.93億元。
兵裝集團境外投資總體效益不佳,至2012年末,17家海外公司5家已停業,7家累計虧損1.38億美元。所屬天威集團未經發改委批準,擅自上調投資計劃,境外新能源投資項目因設計缺陷,被迫停工、破產清算。
航天科技集團境外投資由于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至2012年底,共虧損1.42億元,而且仍有兩家企業的股權由單位委托個人代持。
此外,中核集團所屬中核二二有兩個境外項目,存在管理不規范問題,涉及金額5131.18萬元,如在未經集體研究決策和未評估海外分公司損益、債權債務情況下,支付海外分公司承包人補償費用。
解讀:“為什么造成資產損失?在監管不力、決策失誤、未經審批等表象下,有沒有貪腐行為?”葉青建議,追查審計發現的資產流失細節,及時處置腐敗問題,“國企特別是央企的境外投資,多次被曝出巨額虧空。但一些民營企業的境外投資卻在盈利。原因是什么?值得反思”。
焦點5
違規招投標
中石油260億未公開招標
中海集團、華潤集團、中冶集團、中石油、兵裝集團、中船集團、中煙總公司、中核集團、航天科技集團都被查出違規招投標。
金額最高的是中石油,所屬撫順石化分公司等9家單位部分工程建設和物資采購未按規定公開招標,涉及合同金額260.35億元,其中工程建設238.51億元、物資采購21.84億元。
其次是華潤集團,所屬華潤電力下屬單位未按規定公開招標,而是采取邀請招標、議標等方式確定工程承包方、物資及服務商,涉及586個項目、金額117.15億元。所屬華潤水泥采購金額共計64.5億元的862萬噸煤炭,也未按規定公開招標。
A06-07版采寫(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王姝
(原標題:審計署曬11央企審計結果 190人受處)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