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覃澈
在這條漫長的訴訟道路上,家族使命成為讓陳家祖孫堅持77年的信念。在這個原本足以成為一方巨鱷的家族當中,使命的傳承遠高于財富創造。
2014年4月,浙江舟山,一艘隸屬于日本三井株式會社的鐵礦石運輸船,被上海海事法院正式扣押。
同時,對方被要求立即按照四年前的《限期履行通知書》,全面賠償中威公司共計29億日元的現金。
——“中威船案”,一段長達77年的離合悲歡,這個甚至被收錄進百度百科[微博]的傳奇故事,到今天似乎終于塵埃落定。
2014年5月,浦東新區,上海海事法院。
59歲的陳平,靜靜地向上推了推眼鏡,望著鋪滿桌面的關于中威公司的資料和剪報——這些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朋友”,禁不住濕了眼眶。
因為兩艘船,從其祖父陳順通算起,陳家三代人先后向日方展開了一場逾半世紀的法律訴訟戰。漫長歲月中所蒙受的委屈、恥辱、壓力、煎熬、痛苦難以言表。第一代陳順通、第二代陳恰群和第三代陳春相繼在不甘中離世,僅剩陳家第三代和第四代子孫如今還在苦苦堅持。
這場民間海事賠償大案,牽涉著巨額的財富,同樣也關系到一個家族的使命傳承。商業即人性,從某種意義上說,使命傳承的價值啟示,遠超過財富傳承。
船王第一代:我的船去哪了?
這本是一個傳奇家族。
1930年,35歲的寧波人陳順通在上海成立中威輪船公司。作為當時第一家獨資海運公司,中威巨資購進“新太平”、“源長”和“順豐[微博]”等當時中國最大的貨輪,運輸航線覆蓋東南亞,也吸引了后來被譽為“世界七大航運巨子”的、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的父親董浩云等一大批海運人才的加盟。
風云激蕩的歲月,一代船王名聲顯赫。
然而,一份意外的租船合同卻改變了中威公司,乃至整個陳氏家族的命運。
1936年10月,中威與日本大同海運株式會社簽訂了一份為期一年的租船合同。雙方協定:從1936年11月起,中威將旗下“順豐”與“新太平”兩艘貨輪租給大同使用。
天有不測風云。租船后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中日兩國進入戰爭狀態。自此,陳順通的貨輪再也沒有任何消息。
1939年,牽掛貨輪下落的陳順通冒險東渡。不料,日本大同株式會社負責人哭喪著臉告訴他,這兩艘貨輪均被日本軍方強行征用,想把船要回來,只能去找日本政府交涉。
這無疑于晴天霹靂。兩國交戰,一個商人,如何去找敵國政府“要說法”?
一無所獲的陳順通回到上海后大病一場。他時常會手握租船合同、保險單等文件只身來到黃浦江畔,佇立江邊,遠眺大海,期望自己的貨輪能出現在海平線上。
“當時祖父設定了一條鐵規:今后中威和日本不準有任何貿易往來。只要發現,當即開除,同時還登報撇清關系。”陳家第三代陳平告訴記者。
1945年,在日本宣告投降后,盟軍出臺了關于“戰時被劫財物償還”的公告。這一消息讓陳順通看到了索船的曙光,他當即向駐日盟軍遞交了償還申請書,希望能收回兩艘貨輪,并得到因日方違約而造成的損失賠償。
但希望很快破滅。對方回信告知他:兩艘貨輪已經在戰時滅失,建議其“實物償還之外,另求補救之道”。
直到此時,陳順通才知道自己的貨輪早已沉沒大海,巨大的噩耗讓他當場暈厥,一病不起。
1949年,陳順通在彌留之際,拉著長子陳恰群的手,重重地囑咐道:“務必討船回來!只有索賠成功,才能重振中威!告慰我的在天之靈!”
船王第二代:討船三十載
與父親的內斂性格不同,陳家第二代陳恰群,性格豪爽奔放,嬉笑怒罵寫在臉上。早在復旦大學攻讀經濟管理時,他就曾擔任學生會領袖,每遇看不順眼的事情,總會沖在最前面。
接過家族使命后,陳恰群發現,船案的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想象。
兩艘貨輪先后沉沒,本應交付給中威的船租以及賠償金,都被日本政府“代收”。這意味著,要債的對象不僅是大同株式會社,還有日本政府!
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國家,何其之難?然而父親臨終前的眼神,陳恰群不敢忘卻。
自1961年第一次赴日起,陳洽群先后數次與日本財政部及大同公司交涉賠償事宜,但對方態度蠻橫,稱船是否被日本海軍扣留“證據不清,情況不明”,要求陳恰群不要“無事生非”。
一怒之下,陳恰群決定以法律途徑來奪回利益。
1964年,陳洽群向東京地方法庭提交索賠訴訟。沒想到的是,這場原本看似證據確鑿,能夠快速結案的訴訟,卻因被告人的數番推諉而陷入漫長的膠著當中。
訴訟中,日方抓住陳恰群的身份大做文章。聲稱這場官司是由上海中威和日本大同兩家企業的租船合同而起,如今中威不復存在,而陳洽群的身份是香港中威公司的獨資所有人,定居香港,無法證明其與陳順通以及上海中威公司的關系。
原來,為了更方便自己往來于中日兩國,陳恰群將中威公司從上海搬遷至香港,殊不知,這竟成了日方反擊的關鍵。
“我是陳順通的兒子!誰敢說我們之間沒有關系?”
為了證明身份,陳恰群不得不答應東京地方法庭“審判延期”,而向中國外交部領事司、英國駐中國大使館等尋求幫助,此時的他樂觀認為,只要身份無誤就能最終得勝。他一度還來到中國交通銀行,就賠款的交付問題做出安排,甚至開始構思如何用這筆資金復興家族事業。
令人絕望的是,盡管身份得到證明,但隨后的訴訟中,日方又提出眾多質疑,讓陳恰群不得不一次次被迫同意庭審延期。
“當時父親的精力都放在收集資料準備訴訟上,很少和家人聯系,只能從信件中獲知他的情況。”22歲之前,陳平從來沒看到過陳恰群本人,他只知道父親在做一件大事情。
1974年,這樁跨越10年之久的案件,最終由東京地方法庭做出審判:因案件發生時間過于久遠,導致“時效消滅”,原告敗訴。
宣布結果那一剎那,陳恰群神情恍然:不僅訴訟先后花費近60萬美元,而且由于無暇分心管理,香港中威公司也生意蕭條,幾近倒閉。
此時的陳恰群不到六十歲,但兩鬢早已白發斑斑。不甘心的他繼而向東京高等法庭提出上訴,但對方卻稱“案件耗時過長,需周密調查才能作相應判決。”這意味著案件又將陷入漫長的等待。
1985年7月,香港潮江春酒店的一次宴會上,朋友頻頻寬慰陳恰群:來日方長,這么多年都熬過來了,多熬一天就離勝利更近一天。再說孩子長大了,也可以接你的班……
朋友的好意難以平復陳恰群洶涌的心潮,他苦笑著,嘴角開始抽搐,手中酒杯隨之顫抖起來,腦海中朋友的聲音越來越遠。在一片尖叫聲中,他栽在了地上。
突發腦溢血讓陳恰群從此半身不遂,語言能力喪失過半。病床中的他用木訥的唇舌配合手勢,向跪在床前的陳平等三個兒子比劃著:中威船案決不能算完,要繼續追討下去,一代一代追下去。
船王第三代:鏖戰繼承者(一)
《商界》記者問:“為了這樁并不一定成功的官司,這么執著值得么?”
陳平毫不猶豫地回答:“受再多的苦難都值得!這不僅是財物的賠償,更是為了一個公道!”
接力棒傳到了陳家第三代。
在得知陳平兄弟將繼續投身訴訟索賠時,外界一片嘩然。不少親友勸說:吸取教訓吧。祖父和父親把命都搭進去了,還貼了60萬美元的訴訟經費,代價太大,不如老老實實地搞公司經營,也算是為陳家爭光。
親友的建議不無道理,然而兄弟們卻不為所動。和父親“單兵作戰”不同,陳氏兄弟決定“分工合作”,以確保案件勝訴和重振中威“兩不誤”。大哥陳震善于經營,負責中威公司的管理;二哥陳春負責中威船案的訴訟事務;而小弟陳平則前往日本學習,以便今后能從中協調輔助。
事實上,在接替陳恰群前,陳春就已是父親最得力的助手。從小愛看書和電影的他,一直有著記筆記的習慣,總會把書或電影的梗概以最精煉的文字記錄下來,這一積累被他運用到收集案件材料當中。另外,為了更好地分析案件,陳春還自學起法律來。
“二哥在兄弟中最有遠見,也最早為船案做準備,自然是我們這代人的領軍者。”提及為何會推選陳春來帶領第三代進行訴訟,陳平如此解釋。
1986年,美國一位華裔商人找到陳春,坦言愿意幫助陳家。但他建議陳家加入美國國籍,這樣可以援用美國法律向日方進行訴訟,不但成功率大為增加,甚至還能通過追討精神損失賠償,將索賠額度提高十倍。
這一建議分外誘人,但兄弟幾人商量后,最終謝絕了對方:“祖父和父親一直為自己中國商人身份而自豪,如果我們為了官司而改變國籍,顯然有違初衷。”
或許,換個身份已經成功將賠款拿到,但正是這種中國商人獨有的情懷,以及家族傳承,讓陳氏兄弟拒絕了太多誘惑,獨自咬牙堅持。
同樣是在那一年,年輕的陳平抵達日本。意外的是,當所讀學校老師接到他后,第一句話竟是“陳君,我們支持你索賠!”原來中威案件早在日本鬧得沸沸揚揚,日本民眾大多支持中威討回賠款,甚至在陳恰群官司失敗后,日本頂級律師緒方浩等人還公然指責政府的“無恥”。
日本民眾的友好態度讓陳平深受觸動,慢慢適應日本生活的他,在學習之余還在當地一家大型快遞公司工作,每個月有35萬日元的工資。然而除去必要開支外,大部分薪水都被陳平寄給了兄長,用作訴訟資金。
1990年,赴日已有四年時間的陳平,接到兄長“回國幫忙”的電話。原來這段時間內,陳春翻閱了多本法律資料后,按照《民法通則》的解釋推翻了此前日方“已過訴訟時效”的說法,興奮的他決定在中威公司原所在地上海再度提出訴訟。
“我們就像愚公移山一樣,一點一點地搬,總會有看到希望的那天。”
船王第三代:鏖戰繼承者(二)
1991年,上海海事法院開庭審理中威船案。
這一天,陳震、陳春、陳平以及其他家人全部正裝出場。“那是家族最重要的日子,我們必須全員出席。”
遺憾的是,原本應是主角的父親陳恰群卻因為病重缺席,只得在香港家中等待法院的結果。
由于案件歷史跨度長達半個世紀,雙方當事人幾近變更,查清誰是利害關系人,并不容易。在經過一番激烈辯論后,法院決定休庭延期再判。
沒等到結果的陳恰群失望萬分。1992年4月,陳恰群病逝香港。臨走前,病痛讓這個堅強的男人沒能留下一句遺言。
“父親就想打贏官司出一口氣。他和祖父一樣是在憤憤不平中離開的。”回憶起父親臨走的情景,文靜的陳平激動起來。
1995年1月,在延期四年時間后,中威輪船索賠案再度在上海海事法院開庭。
日方在庭上再次糾纏原告代理人陳春的身份問題,并以陳恰群已經逝世為由,要求法院終結此案。但法院裁定,陳春的繼承地位不可否定,更有陳恰群遺囑作證,可以繼續訴訟。
為避免日方始終在“身份”上作祟,陳平來到當年負責收藏公司材料的檔案局,希望能找到關于中威船廠檔案、船籍歸屬等資料。但讓他詫異的是,在得知他來意后,工作人員竟要求“支付10萬美金,或者將索賠成功后的賠款按百分之一提成”來作為查詢資料的回報。
盡管在朋友、律師的幫助下還是成功將檔案拿到,但時隔多年,陳平回憶起當時的情況仍然哭笑不得。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1996年,就在法院審理關鍵時刻,陳家內部卻突然出現了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矛盾和危機——陳家第二代,陳順通的次子陳乾康突然提起訴訟,要求法院確認父親遺囑的無效。
原來,陳順通育有二子,長子陳恰群、次子陳乾康。但自l949年陳順通去世到如今,這些年來陳乾康從未就父親的遺囑提出過異議,也沒阻止過大哥向日本索賠。而此次陳乾康卻提出,中威案發時間是在民國時期,如今時代變更,早已過了法律效應,自然陳春幾人也沒有索賠權利。
這一意外讓陳家憤怒無比。祖父的遺囑焉能無效?更讓他們氣憤的是,作為陳家人,陳乾康卻“叛變家族”!
“我從不知道二伯是怎么想的!有人說他被收買了,我不清楚。但讓人心寒的是,作為陳家人,他將祖父的心血置之不顧,完全忘了陳家的使命傳承!”此后的十多年時間里,陳恰群一脈和陳乾康斷絕關系,再無來往。
時至2007年,這樁拖延了大半個世紀的懸案終于在上海海事法院作出判決。日方敗訴,并責令賠償中威公司各種損失共計約29億日元。
船王第四代:船回來了
盡管法院審判日方敗訴,但日方并未按照審判結果進行賠償。“戰爭”沒有結束。
“人生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第二天起來有什么事情在等待你。”2012年,陳春在上海突發心梗去世,這讓原本無意涉足家族討船責任的陳家第四代陳中威,不得不面臨一道選擇題——作為陳春的長子,是繼續過原本簡單的老師生活?還是接下接力棒,繼續家族使命?
事實上,隨著時間推移,“討船”這個在陳家前三代眼里無比神圣的家族傳承,已經在第四代心中逐漸淡化。對于祖父輩畢生所投入的心血事業,他們不但很少關心在意,甚至還紛紛勸其放棄。
“大哥的兒子曾拿出一張銀行卡給他,勸他放棄訴訟,安享晚年,盡管孩子們出于好意,但我們的心卻難受無比。”在提及第四代對于家族傳承的淡漠,陳平有些郁悶。
家族的索賠案雖然大局已定,但判決何時執行、索賠款何時拿到卻尚無日期。陳中威會選擇何種答案,讓陳震、陳平無比在意。
2012年,在家族的緊急會議上,所有長輩都認為,陳中威是第四代中的長子,而且名字中又有“中威”,應該承接責任。于是,家族的接力棒交到了陳中威手中。
“我的名字,是為了紀念中威而起的。”陳中威如此評價自己的名字。“這種家族責任就好像是與生俱來的。”幾近思索后,陳中威最終選擇了家族使命。
對于陳中威的決定,陳平在松下一口氣后感慨萬千:“不論他選擇哪種方式,我們都能夠理解。回想這些年的經歷,索賠、訴訟改變了我們家族以及每個人的命運,盡管這是深入到陳家骨髓的家族使命,但究竟是得到了更多還是失去了更多,誰也說不清楚。”
2014年4月19日,上海海事法院扣留了被告方“商船三井”的一艘貨輪,以迫使對方執行法院判決進行賠款。4天后,這家日本公司宣布履行上海海事法院的判決,支付29億日元的賠償金。在接到法院的電話后,陳家眾人百感交集,而這場長達77年的“戰役”終于獲勝。只是什么時候才能真正拿到賠款,誰也說不清楚。
2014年4月20日,陳中威冒著小雨手捧父親的骨灰盒來到陵園,在棺木落下前,他的眼淚情不自禁地一顆顆地淌下來……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