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疫苗安全事件的曝光都牽動億萬公眾的神經:疫苗還安全嗎?
孟慶偉,龍飛
疫苗是各國預防控制傳染病最主要的手段。官方的數據顯示,我國自1978年開始實施免疫規劃以來,通過普及兒童免疫,減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質炎、結核、破傷風等疾病發病3億多人,減少死亡400萬人。
雖然有專家及業內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目前并無數據表明,由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或死亡有增多趨勢,但每一次疫苗安全事件的曝光都牽動億萬公眾的神經:疫苗還安全嗎?
疫苗為何會有危險?
連日來,湖南兩名兒童在先后接種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康泰”)生產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后死亡的事件持續受到關注。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一個月前的11月20日,一名1個月大的男嬰在廣東中山黃圃鎮防保所注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疫苗,12個小時后死亡。其乙肝疫苗同樣來自深圳康泰公司。
然而記者注意到,從事疫苗生產的業內人士卻對此事件表現鎮定。
就在12月13日媒體首次披露疫苗事件后的第三天,深圳康泰在其官網上發布了一份“關于湖南疑似偶合死亡事件的通報”。據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日前通報,此次涉事疫苗批號分別為C201207088、C201207090。
“如果是疫苗質量問題,一般表現為同一批號、多起,而此次事件中涉及的疫苗屬于兩個不同批次,且批次不相連。”一位疫苗生產企業的人士分析認為,此次事件可能是偶合反應。
什么是偶合癥?在近幾年與疫苗有關的報道中,偶合癥的提法并不鮮見。偶合癥是指受種者正處于某種疾病的潛伏期,或者存在尚未發現的基礎疾病,接種后巧合發病(復發或加重),因此偶合癥的發生與疫苗本身無關。疫苗接種率越高、品種越多,發生的偶合率越大。
預防接種過程中的偶合癥發生概率有多大?原衛生部對此曾有專門解釋:以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偶合死亡為例,我國新生兒(0~28天)死亡率為10.7‰。按照我國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規定,乙肝疫苗在兒童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以全國新生兒乙肝疫苗首針及時(出生后24小時內)接種率75%計算,即全國每天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可能出現偶合死亡350起。
廣東省疾控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對28例在2009年~2011年期間接種疫苗死亡的嬰兒進行分析,結果有24例為偶合癥。
與偶合癥狀相對的,是疫苗的異常反應。異常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過程中或接種后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
“疫苗的不良反應,從科學的角度解釋,是向人體內注入一種人體本身所沒有的蛋白質或多糖等物質,人體會產生一種排斥反應,而因個體差異,這種排斥反應有輕有重,重的可能會導致死亡。”上述疫苗企業人士解釋稱。
據了解,這種個體差異包括健康狀況、過敏性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因素。
計劃免疫資深專家迮文遠表示,藥物(包括疫苗)“過敏反應”是藥物在應用過程中時有發生,在近些年收集到的國內外文獻450余例,他發現,疫苗所致不良反應,85%屬“過敏反應”。
“這是可以理解的,疫苗的保護作用機理是增進機體的免疫保護力。過敏反應本質也是免疫反應。這種反應只是超過了正常,對機體產生了傷害,所產生的概率不會太高。”
衛生部門的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每年預防接種大約10億劑次,但是經過調查診斷與接種疫苗有關且較為嚴重的異常反應很少,發生率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偶合發病是不屬于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范圍的。
據了解,不同品種的疫苗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不一樣的。比如世界衛生組織對部分疫苗的異常反應研究顯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結炎、骨髓炎、播散癥發生率分別為100~1000/100萬劑次、0.01~300/100萬劑次、0.19~1.56/100萬劑次;乙肝疫苗引起的過敏性休克為1~2/100萬劑次。
“無論是藥品,還是疫苗,不良反應的搜集都是通過臨床試驗、臨床應用不斷發現,再加入到產品說明書中。”上述疫苗企業人士說。
按照我國相關規定,對于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引起的死亡事件,需要進行尸檢才能得出結論,而尸檢一般需要兩個月左右時間。
此外,為保障因預防接種引起異常反應的受種者權益,規范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工作,各地出臺了預防接種異常反應補償辦法。如北京出臺的辦法規定,對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給予一次性補償,所需資金由市財政在預防接種工作經費中安排,實行一次性結算。
不過專家表示,由于人體結構及機能的復雜性,尸檢也很難明確死亡原因是否與疫苗有關,這個時候還需要專家綜合多個因素來評判。
疫苗總體安全?
“包括乙肝疫苗在內,總體上來說,疫苗是安全的。”12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李蘭娟向記者表示,疫苗在臨床試驗階段就會在健康人身上做試驗,證明安全以后才進入到臨床應用。
據記者了解,疫苗在大規模使用之前,主要有兩個階段的試驗,一個是以動物為實驗對象的研發試驗,一個是以人為試驗對象的臨床試驗,后者是需要獲得國家相關部門審批才能進行的。
上述疫苗企業人士介紹,對已存在的疫苗的審批,采取與已有疫苗進行比照,其安全性、有效性大于等于已有疫苗,即非劣效性,就能獲批。而一款全新的疫苗,在沒有已有疫苗進行比照的情況下,往往需要從頭證明其有效性、安全性。安全性就通過臨床試驗來證明,一般來說,一期檢驗安全性,二期摸索劑量,三期進行大規模有效性的研究。而研究樣本的數量是根據發病率來計算的,比如有些疫苗發病率低,可以選擇1萬個樣本,但比如發病率高的戊肝,三期試驗階段就需要十萬人的樣本。
和一般的技術不同,疫苗技術的更新周期很長,可以長達幾十年。
據了解,此次深圳康泰涉事疫苗系約20年前從國際知名制藥公司默沙東(在美國和加拿大稱為默克公司)引進的。
我國是肝炎大國,在引入默沙東重組疫苗技術前,只能做血源性疫苗。相比血源性疫苗,重組疫苗的優點是不含血液成分,使用更安全。
“為了解決乙肝問題,國家出面引入了國外的技術,這是全方位的引入,百分百復制,包括菌種、設備等,都是和默沙東一樣的。”上述疫苗企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默沙東仍然還在使用這個技術,是經過時間檢驗的,但和過去相比,技術會有微調。據了解,深圳康泰是我國第一家引入重組疫苗技術的企業。
前述疫苗企業人士稱,如果技術的改變不能大幅提升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那么就不會改變,一項技術會使用幾十年。而技術微調一般有兩種方向,一是提高質量,一個是成本的考慮,但同時必須保證疫苗質量不劣于之前的。
在李蘭娟看來,疫苗對預防傳染病非常重要。她表示,1992年,我國開始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一項浙江的調查顯示,20歲以下的人群乙肝感染率不足2%,但是20歲以上的成人感染率在7%~8%左右。“大量的人不感染乙肝,乙肝疫苗在降低乙肝感染率上發揮的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接近深圳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全國有31個省市自治區在使用深圳泰康的疫苗產品,按以往的經驗,這種乙肝疫苗最多發生的問題是接種者不能產生抗體保護,也有因接種疫苗出現發燒等癥狀的情況,但通常24時之內就會自行恢復。“因接種乙肝疫苗猝死的案例我基本沒聽過,深圳疾控中心的數據也顯示,目前沒有因接種乙肝疫苗而出現重癥或者死亡的案例。因為這種疫苗的‘工程菌’是釀酒酵母菌,是生活很常接觸的菌種。而這種疫苗最有可能發生問題是在疫苗運輸途中。因為乙肝疫苗對溫度要求很高,必須控制在2~8度左右。”
深圳康泰回復本報記者稱:經公司自查,批號為C201207088、C201207090的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的生產、儲存、運輸等環節按照《重組乙型肝炎疫苗(釀酒酵母)制造及檢定規程(YBS01472011)》進行生產和檢驗,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和GMP要求。公司還對這兩個批號的疫苗進行了異常毒性檢查,檢查有結果后將馬上公布。
2007年國家實施擴大免疫規劃,以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將甲肝、流腦、乙腦、麻風腮等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擴大到14種疫苗防15種疾病。
截至目前,我國有疫苗生產企業近40家,生產41種疫苗(有簽發,2011年),每年產出超過10億劑量,在全球排名第一。2011年,疫苗市場規模約為123.2億元人民幣。
在我國,疫苗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規定受種的疫苗;第二類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其他疫苗。
目前一類疫苗市場集中度較高。據記者了解,2007年,國有企業占試產份額為95%,民營企業占5%。2009年,國有企業占83%,民營企業占16%,外資企業占1%。到了2011年,國有企業占比上升到89%,民營企業下降到9.6%,外資企業占1.4%。
上述疫苗企業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在兒童計劃免疫中使用的疫苗基本是傳統疫苗。在傳統疫苗的技術上,我國與國外的差距不大,但在尖端技術上,我國和世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而制約尖端疫苗研發的一個障礙就是缺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