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記者 劉美
7月22日,市場突然傳聞金螳螂實際控制人朱興良被異地檢察機關帶走協助調查。盡管從2003年伊始,這位江蘇首富已經掛靴歸隱,但這則消息還是重挫了金螳螂股價,公司股價在午后兩點開始放量跳水,最終以跌停收盤,當日成交量創下歷史新高。當日晚間,金螳螂公告表示,相關事項尚在核實過程中,股票自7月23日起停牌。昨日,金螳螂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依然沒有與朱興良取得聯系。“自從2003年開始,他就不再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的職務了。公司都是由一個職業經理人團隊所管理。”該負責人強調,朱興良“失蹤”不會對公司的日常運營造成影響。
在停牌三天之后,金螳螂依然沒有對“實際控制人、董事朱興良被帶走”這一消息進行公開回應。實際控制人去向成謎,而二級市場上幾路資金的動向,又為這個迷局增添了新的懸疑。統計顯示,朱興良年內曾三次減持,套現超過10億元。緊跟其后,兩位高管也在月內進行了減持操作,甚至還出現了烏龍指。
《經濟》記者發現,朱興良自去年7月開始先后四次對其控制的金螳螂集團和金羽公司進行減持,有三次都發生在年內,最近的一次發生在今年的6月28日。按照減持價格以及朱興良在以上兩家公司的持股比例計算,朱興良已套現超過了10億元,其中大部分套現的金額都集中發生于今年內。
無獨有偶,在朱興良事發前,金螳螂的兩位高管也進行了減持套現。公司總經理、董事楊震于7月15日賣出公司股票28萬股,套現金額高達852.32萬元。有意思的是,楊震在減持時還出現了烏龍指。當日他在賣出股票的同時,又買入公司股票5萬股,構成短線交易。除楊震外,本月減持的高管還有金螳螂副總經理王瓊。7月11日,王瓊通過大宗交易減持19.68萬股,減持600萬元。對此,公司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則稱,以上減持行為都是合規合法的,“屬于高管個人行為”。
驚魂一天
對于重倉持有金螳螂的投資者來說,22日真是驚心動魄的一天,作為長期優質成長股,金螳螂看上去總是那么令人放心,即使此前公司實際控制人朱興良家族不斷地從二級市場套現,金螳螂總經理楊震也在大跌前一周以30.44元/股賣出28萬股,但這些都沒有引起投資者的重視。“走也走不掉,只能焦慮的等待著。上個月大股東集中大量減持,不管什么原因都應該引起投資人的重視,但是很可惜,絕大多數人都只看到了好的一面。”重倉者事后扼腕嘆息道。
這是繼國騰電子(300101)實際控制人何燕被帶走調查后,又一個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被檢察機關帶走(7月25日晚間,明星電纜(603333)亦傳出“公司董事長李廣元遭查”一說)。“朱興良早在十幾天前已經被有關部門帶走協助調查,協助調查的原因暫時未知,不過很可能與當地的某位官員有關,和上市公司無直接關系。”一位接近金螳螂的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說。而在22日盤后由申銀萬國[微博]研究所組織召開的股價異動說明電話會議上,金螳螂董秘羅承云證實了朱興良已經被異地檢察機關帶走協助調查,但被帶走的原因、時間等均不清楚。此前很多人以為朱興良只是臨時出差了,因為朱上周曾經表示自己要出差,恐怕被檢察機關帶走這個結果是他自己都沒有料到的。
22日金螳螂的龍虎榜數據顯示,5家機構現身賣出席位,合計成交2.91億元,同時有3家機構買入4801萬元。更有意思的是,在股價跌停板上,融資買入額竟高達7043萬元,創下了歷史新高。同樣創出新高的還有融資當日償還額,達4625萬元。而融券賣出額則只有區區50萬元。這說明資金的博弈非常激烈,且市場資金對于金螳螂的后市行情還較為看好。但是在短期內,64家公募基金不免再次遭遇重慶啤酒(600132)式的悲劇,特別是大成基金[微博]最受傷。從已經公布完畢的基金二季報來看,大成旗下10只基金持有約3828萬股金螳螂,其中除大成藍籌穩健二季度增持了600萬股外,其余9只基金均為二季度新進,真可稱之為“踩雷”高手。25日,持有金螳螂的信達澳銀對旗下4只持有金螳螂的基金下調估值至一個跌停至22元。工銀瑞信[微博]也表示對金螳螂按指數收益法每日估值,直至復牌交易。
22日暴跌之后,金螳螂公告稱股票從7月23日起暫停交易。雖然朱興良目前只在上市公司里任職董事,但畢竟他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而朱興良究竟為何被帶走協助調查?需要調查多久?至今都是一團迷霧。
低調富豪
朱興良家族控股的金螳螂名氣不小,獲得了蘇州市有史以來第一個中國建筑(601668)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魯班獎,2008年奧運會的鳥巢、國家大劇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希爾頓酒店、無錫靈山勝景梵宮等大型公共建筑,裝修施工也是出自金螳螂的手筆,相比金螳螂的鼎鼎大名,其實際控制人朱興良卻鮮有在媒體上曝光。今年54歲的朱興良是蘇州本地人,畢業于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工民建專業,1993年他成立了金螳螂從事室內裝修設計,當時只有20多名員工,辦公條件也很簡陋,當年公司全年產值僅僅有0.26億元,起跑就比對手慢了一步。但朱興良是有戰略眼光的,次年他就跑到江蘇省會南京開了第二家分公司,1996年又去上海開了分公司,金螳螂由此從蘇州開始走向了全國。
金螳螂2006年在深交所掛牌,成為第一家裝飾行業的上市公司。截至去年底,朱興良家族通過金螳螂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上市公司19.88%的股權,還通過全資子公司GOLDEN FEATHER CORPORATION(金羽)間接持有金螳螂25.77%,合計持有45.65%金螳螂的股份,在新財富2013年富人榜上以189億元榮登江蘇首富。而今年上半年,朱興良以及朱氏家族控股的兩家公司,分別通過二級市場以及大宗交易平臺合計減持5460萬股,套現超過16億元,其中朱興良本人直接套現2860萬元,大宗交易套現超過10億元!媒體猜測,極有可能是云鋒基金接盤入股。
云鋒基金是由阿里巴巴[微博]董事局主席馬云[微博]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創立,史玉柱[微博]、劉永好等業內大腕都是云鋒的發起人。早在2年前在南京召開的“2010云鋒基金(江蘇)論壇暨蘇商投資年會”上,朱興良和云鋒基金的大部分創始人“一見如故”,云鋒基金也曾表示,投資金螳螂是看中了建筑裝飾行業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但剛剛入股就遭遇了股價的“黑色星期一”,在盤后安撫投資者情緒時,金螳螂方面表示,當日云鋒基金并無拋售,其戰略投資者的承諾也不會變。
或許云鋒基金并不擔心,因為2003年10月朱興良就從金螳螂董事長離任,由公司內部一路提拔上來的倪林接任,而且早在1999年,公司就實施了一項對長遠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措施——管理層持股,并在2008年8月推出了首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向20名激勵對象授予了300萬份股票期權。而在2010年2月,由朱氏家族控股的金螳螂集團將其持有的2200萬股以1元/股的價格轉給43名高管,這次轉讓后朱氏家族在金螳螂上市公司的股權被極大地稀釋了。“裝修公司主要開工程,大多都在異地,很難現場管理,因此這個行業多靠股權激勵來防止貪污問題。”媒體援引浙江一家開發商的話說。
朱興良不僅舍得對管理層股權激勵,也舍得給員工發錢,在公司金螳螂基金會中,一下子就掏出1000多萬元。俗話說錢散人聚,公司凈利潤最近3年快速發展,同比增幅分別為93.7%、88.5%、51.7%,相比同行業的廣田股份(002482)、亞廈股份(002375)等來說,金螳螂走得很快。因此也一直是基金重倉股,截至今年中期,基金持股總量占金螳螂流通股的15.83%。
一些工作中和朱興良有過接觸的人士評論其為人較為豪爽,懂得退讓,所以有了許多關系匪淺的朋友。而這其中就包括了官員,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一位與之相識的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朱跟官員走得很近。由于長袖善舞加上為人實在,這些年他積累了不少人脈,金螳螂頻頻接到大單。也因為這一點,許多供貨商還對朱興良被帶走協助調查表示十分意外。”而就在朱興良出事之后,一些供貨商還到金螳螂總部,表示愿意支持企業撐過這個“難關”。
靠譜的金螳螂?
網絡上曾經有篇文章評價朱興良——“很靠譜”,文中寫到“在蘇商投資年會上,聯合金融集團董事局主席蔡朝暉如是評價蘇商:我覺得蘇商是比較靠譜的商人,為什么?很實在。”而他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他和朱興良的接觸,“我接觸的最多的蘇商就是朱總,在他身上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也多次提出,要“學習金螳螂,研究朱興良”,而朱在被調查前,其一直擔任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朱興良看似業內評價還不錯,而且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機制也已經建立,所以朱興良曾經說生產環節分工專業化、流程化后,公司“更好管理了”。
盡管業內都評價朱總很靠譜,但是市場情緒并不見得也很靠譜,下周二(30日)將復牌的金螳螂會怎么走?雖然公司董秘羅承云表示,目前公司的客戶結構中有70%來自于民企,且項目是通過正常招投標程序獲得的,朱興良平時并不參與具體的項目,只審查大戰略。且公司還聲稱,今年3月份以來訂單逐月好轉的趨勢“應該是能夠維持的。”可一旦復牌再次暴跌,那些在22日融資買入者將不惜一切殺跌以償還資金,而且最近國務院新出臺了黨政機關5年內禁止新建樓堂會所的舉措,也令大型公共投資預期轉向悲觀。在這點上,湘鄂情(002306)、貴州茅臺(600519)等公司就因反腐風暴,基本面業績紛紛出現下行趨勢。
金螳螂復牌后的表現非常值得關注,當年重慶啤酒疫苗研制失敗后的連續跌停還歷歷在目。所幸的是,這次并非公司產品出現問題,而是早已不在上市公司任職的實際控制人出現了問題,比較同樣是實際控制人被帶走的國騰電子股價連續下行而言,金螳螂的股權結構和激勵做的更好,且作為A股罕見的優質成長股,市場寄予的成長預期是要遠遠高于國騰電子的。不過,股市炒作的不僅是業績而且也有預期,一旦出現業績增速放緩或預期改變,昨日還信誓旦旦堅守的股東則會立即棄城而去。
現在投資者需要關注的,還不僅僅是實際控制人朱興良是否出了問題?出了多大問題?而更應該把目光放在裝飾裝修行業是否能夠繼續保持成長,以及金螳螂離開了實際控制人是否依然能夠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基本問題上,如果答案都是肯定的,則是買入機會。如果不是,就請趕緊離開,當年的國美也正因離開了實際控制人黃光裕的掌控而被身后企業遠遠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