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生吞雅士利布局奶粉市場
距離加碼酸奶業務尚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中國蒙牛乳業[微博](2319.HK,以下簡稱“蒙牛”)又高調對外宣布,將斥資超過110億港元布局奶粉市場。經過多方洽談,蒙牛和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230.HK,以下簡稱“雅士利”)達成合作協議,將其奶粉業務納入麾下,直接在國內奶粉市場形成“破局”。
近期,蒙牛相繼大手筆收購,在產品線及上下游的布局上動作不斷,與其母公司中糧集團的“全產業鏈”發展思路相契合。但是,2013年以來,中糧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因其旗下包括蒙牛在內的多家上市子公司均出現業績下滑或虧損而備受質疑。
百億生吞雅士利
雅士利做了十多年的奶粉產品,產品質量本身也曾遇到過危機,在產品和奶源上并沒有太大優勢,但其真正強勢和吸引蒙牛的地方就是在于“會賣奶粉”。
6月18日,蒙牛乳業與雅士利聯合宣布,蒙牛向雅士利所有股東發出要約收購,并獲得后者控股股東張氏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第二大股東凱雷亞洲基金合資子公司CA Dairy Holdings接受要約的不可撤銷承諾,承諾出售合計約75.3%的股權。
據蒙牛方面介紹,此次交易涉及的最大現金量超過110億港元,將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乳業最大規模的一次并購,同時也是蒙牛在奶粉領域發力的重要信號。雙方均表示,合作完成后,雙方將通過資源整合與互補,利用雙方在產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加快高端奶粉行業整體升級的速度。
蒙牛官方在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雖然在過去幾年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階段,但是市場需求仍然巨大,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蒙牛已在乳品行業的其他領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嬰幼兒奶粉這個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雅士利業務增長前景良好,能有效補充蒙牛的乳業產業鏈。收購雅士利將使蒙牛迅速進入奶粉行業第一梯隊。”
據工信部披露的信息顯示,當前國內奶粉產量超過3萬噸的只有三家企業,分別是伊利6.42萬噸、完達山和飛鶴超過3.3萬噸。雅士利和蒙牛分別以2.58萬噸和4758噸位列第五和第十位,而收購后,蒙牛將以超過3萬噸的產量排到第四位。
此外,還有評論指出,蒙牛選中雅士利或許也是看中了其“會賣奶粉”的優勢。分析認為,蒙牛之所以在奶粉業務投入了多年但沒有成效,主要是因為它更擅長于做適合液態奶的“短平快”營銷,而奶粉很講究品牌和積累,需要慢工出細活,雅士利做了十多年的奶粉產品,產品質量本身也曾遇到過危機,在產品和奶源上并沒有太大優勢,但其真正強勢和吸引蒙牛的地方就是在于“會賣奶粉”。
其實,并購對于雙方來講是各取所需。據傳雅士利大股東近幾年一直在尋求買家,2012年9月還曾爆出與亨氏洽談出售的消息。據以上乳業研究人員透露,自三聚氰胺及其旗下施恩的“假洋鬼子”事件后,雅士利的奶粉銷售業績和市場份額都出現明顯下滑,加之在新西蘭收購奶粉廠要不斷投入資金,高風險和較低的收益令大股東萌生退意。
雖然蒙牛方面對于“此次收購是否由中糧主導”并未給出明確回應,僅表示,“我們相信,作為公司大股東,凡對公司發展有利的計劃,中糧集團均會十分支持。”但是,該合作仍可窺見中糧的影子。
其實,作為蒙牛控股股東,自2012年“三年不干涉蒙牛管理”的協議到期后,中糧即開始對蒙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2013年4月以來更是加緊動刀,每月都出現一個大手筆的動作。不僅中糧系高管全線接管蒙牛,在企業全產業鏈建設上也煞費苦心。
這不得不說是緣于中糧集團掌門人寧高寧對蒙牛的不滿。2012年年初,他曾公開對外表示,企業發展一定要以產品質量為首要考慮因素,其次才是規模、盈利等,他不滿意蒙牛過去3年的表現。寧高寧當時似乎就為改造蒙牛預設了圖紙。
先是引入歐洲乳業巨頭愛氏晨曦成為其第二大戰略股東,與以往單純的投資行為不同的是,愛氏晨曦參與蒙牛的管理,從前端奶源管理到生產質量控制等關鍵領域。此舉是希望通過引入洋幫手,改善其在奶源建設和管理上的短板,并提升其品牌形象,提振消費者的消費信心。
包括2012年4月以一次性支付32億港元現金增持其主要高端奶源供應商現代牧業,希望將控制力延伸至上游,確保高端原料乳的質量安全及穩定供應,同樣是為了在源頭上得以保障,提高品牌的形象。
而從2013年5月開始更是加快了對產品線的調整與布局。5月20日,在中糧的主導下,蒙牛與達能簽訂合作協議,達能在中國的酸奶業務與蒙牛的酸奶業務進行合并,雙方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項從事酸奶生產及銷售業務。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簡愛華分析稱,中糧對蒙牛的期待無疑是使其成為國內乳制品行業第一,過去蒙牛的發展存有一定不足之處,如今中糧主要以糾正和完善為主。其引進外資股東以期恢復品牌影響力,乳制品加工行業對上游資源依賴度較高,蒙牛收購現代牧業、建立大型牧場都是布局奶源,不僅可以進一步加強品牌影響力,還可以解除企業未來發展的原料之憂。而與達能和雅士利的合作,重心在于酸奶和奶粉業務。
全產業鏈大考
值得一提的是,中糧引以為傲的全產業鏈建設已經開始受到質疑。
中糧大手筆收購蒙牛,出發點即為填補其產業鏈布局中乳業板塊的空白。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早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糧推進全產業鏈戰略發展,包括米面油糖肉蛋奶各個業務板塊的全產業鏈,從中糧當時的乳業發展情況來看,該業務的產業鏈建設就是蒙牛的建設,所以“蒙牛的發展是中糧整個集團體系里重要的一環”。
可以說,蒙牛發力上游,控制奶源,加碼酸奶、奶粉品類業務,是從縱向和橫向進行其乳制品領域的全產業鏈整合。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中糧引以為傲的全產業鏈建設已經開始受到質疑。隨著旗下各業務板塊的集體虧損,其全產業鏈模式成為“看上去很美”的空中樓閣。
2013年年初,中糧集團各上市子公司的2012年業績報告透露,其旗下七家上市公司中有六家陷入業績泥潭。除中糧包裝外,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乳業、中糧屯河、中糧地產和中糧生化六家公司,不是業績大幅下滑,就是出現嚴重的虧損,使中糧集團發展顯得極其尷尬。
據悉,中糧業務過去主要在上游大宗商品領域,這也是其業務占比中較重的成分,其全產業鏈是利用已有的優勢延伸到下游,寧高寧希望能夠控制從原料到終端食品的全過程,也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的過程。然而經過幾年的市場考驗,無論是對中糧屯河的并購,還是對五谷道場和蒙牛的整合,效果似乎都不盡如人意。就連其一手締造的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悅活飲料、香雪面包等品牌,在市場競爭中也并不占據優勢,有些甚至已經龜縮到市場一隅。
聯眾智達咨詢集團創始人何慕在微博中提出質疑,“近些年全產業鏈經營被當成不少企業的發展戰略,除了極個別因搶占資源而占了些便宜的,好像并沒啥成功的。”
而對中糧全產業鏈的質疑,也使外界對蒙牛不斷大手筆加碼產業鏈布局打上了問號。簡愛華認為,中糧推動下的全產業鏈發展對提升蒙牛品牌影響力有一定作用,但是也加重了蒙牛的負擔,有可能會加大蒙牛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資料顯示,中糧并購蒙牛后,后者的業績即呈現放緩趨勢,2012年還提交了營收下滑3.5%,凈利下滑20.9%的成績單,其年營業額也被競爭對手伊利拉開了60多億元的差距。另外,在其原本搖搖領先的液態奶市場,伊利與其在營收方面的差距也由2011年的70億元,縮短到了2012年的0.7億元。
就連其對酸奶、奶粉業務的整合,也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北京普天盛道品牌營銷顧問機構董事長雷永軍指出,中糧集團收購蒙牛后把重心放在補課上,戰略性地調整讓蒙牛原有“敢闖”的經營文化喪失。同時,蒙牛的問題是到現在對奶粉業務都沒有任何經驗和模式可以遵循,收購雅士利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光明乳業一位離任的高管還向記者透露,蒙牛與達能合作是希望借助對方的技術優勢,實現酸奶業務的進一步發展,但是當初達能與光明合作的時候,雙方共同研發產品,達能方對技術的限制很多,比如有些菌種開發出來后,只允許用于達能的品牌上,而不同意用于光明品牌的酸奶上,這也是當初光明與達能分開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達能是否能“優待”蒙牛,讓蒙牛達成所愿仍不得而知。
所以有評論認為,中糧改造蒙牛,將其發展速度降了下來,導致業績也出現下滑,加之近期頻頻大手筆收購,對其資金方面造成壓力,短期內蒙牛的業績將不會好看,甚至有可能出現虧損。
而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高級研究員宋亮則認為,蒙牛會步中糧旗下虧損上市公司業績后塵的可能性并不大,因為其仍為主體公司,獨立性較強,而且經過多年的市場打拼有自己的運營體系,雖然管理團隊已經改變,但是營銷團隊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其營銷能力仍然不強,短期內業績不會太好,并非來自市場層面的原因,所以長期來看,業績扭轉向好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發展速度降下來提供品質是對的,但是也要在業績提升方面做到平衡,否則會使投資者喪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