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凝
暫停了三年多之后,煤化工項目將在中國西部進入擴容期。
4月2日,中石化煤制天然氣項目基地在烏魯木齊啟動建設。該項目總投資70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轉化效率最高的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
而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2013年3月份以來,已經有10個新型煤化工項目獲國家發改委的批文,包括5個煤制天然氣、4個煤烯烴和1個煤制油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而更多的煤化工項目正在醞釀中。
清明節期間在西安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簡稱西洽會)上,陜西渭南、榆林、甘肅、新疆等地有多個煤化工項目對外推介。
與洶涌的項目熱潮相比,《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和《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尚未批復。
煤化工的經濟性和環保風險依然存在爭議。
新型產業受青睞
獲得批復的項目主要集中于新型煤化工產業支持的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
自2011年4月發布《關于規范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來,煤化工產業的準入和審批門檻大幅提高。兩年多的時間里,國內的煤化工項目審批幾乎處于停滯狀態。
此次發改委密集批復超過2000億元的煤化工項目,自然引來業內高度關注。
“這是國家發改委兩年來首次大規模批復煤化工項目,而本次獲批的項目大多都是國家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中煤遠大咨詢中心煤炭分析師張志斌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發改委網站公示信息顯示,5個煤制天然氣項目包括:中電投集團霍城年產60億立方米的項目,山東新汶礦業集團新疆伊犁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國電集團興安盟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中海油集團山西大同年產40億立方米的項目和內蒙新蒙能源年產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
4個煤制烯烴的項目為:中石化集團貴州織金60萬噸項目、中石化與河南煤業集團合作在河南投資的60萬噸煤,中煤在陜西榆林投資的二期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甘肅華鴻匯金公司在平涼投資60萬噸項目。1個 煤制油項目為潞安集團年產150萬噸油品的項目。
記者注意到,獲得批復的項目主要集中于新型煤化工產業支持的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煤焦化、煤電石、煤合成氨等傳統煤化工領域項目并不在其中。
然而,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卻并非萬事大吉。
“國家一直在鼓勵煤化工企業進行技術升級,能耗降低。”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一位高級工程師告訴記者,這些已經核準的新型煤化工項目其實在此次國家發改委主任調整前就已經批復了,當時考量的重點主要是企業的轉換效率、水耗、能耗等指標。但是否能夠進行建設運營, 企業仍需要對投資規劃、技術指標、企業論證等內容進行詳細的申請核準。
產業效益引發投資沖動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煤化工項目超過30個,陜西省的各類煤化工項目超過15家,新疆更是有78~80個煤化工項目。
盡管一下子有十個項目獲得審批,但據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透露,發改委收到的煤化工項目申請多達104個。
“如果申請項目全部在‘十二五’期間開工建設,投資規模將高達2萬億元。” 李冶表示,由于煤化工能耗高、耗水多、技術不成熟、投資大,國家不會鼓勵大規模發展。“十二五”期間仍是煤化工升級示范階段,能批準的項目只有十多個。
接近10∶1的項目批復比例一方面說明審批嚴格,另一方面也提示市場火熱。
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盡管企業還沒有拿到國家發改委的批復,但項目早已開始建設。這一現象,在煤炭富集地的西北地區尤其明顯。
在西洽會上,陜西渭南、榆林、甘肅、新疆等地均推出多個煤化工項目。以將煤化工產業作為推介重點的新疆為例,據新疆自治區招商發展局局長鄭強介紹,在簽約項目中,能源、電力、煤化工等產業項目簽約金額242.02億元,占總額的45.6%。其中,山西信友集團公司和新疆博樂市政府簽訂的投資84億元的煤電煤化工項目,是新疆在西洽會上簽約金額最大的項目。據了解,將未來新疆政府將重點建設烏昌、準東、伊犁、吐哈、庫拜、和豐-克拉瑪依五大煤炭開發加工基地。
“富煤”地方政府推進煤化工項目的動力之一是煤炭外運效益低下。長期以來,陜西、新疆、寧夏、內蒙等煤炭富足省份以依賴煤炭外運。內蒙古、陜西等官員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從經濟上考量,外運煤炭并不劃算,而更應該加快煤炭資源在省內的就地利用和資源整合,延長煤化工產業鏈,防治煤炭資源的大規模外流。為此一些地方政府不僅將煤化工項目列為重點投資項目,甚至還規定了轉率。其中,新疆提出煤炭開發項目的就地轉化率必須達到60%以上。
而煤化工項目本身的經濟效益也頗具吸引力。
“原油價格高位運行,煤化工項目就具有經濟效益。”張志斌表示,當油價高于70美元/桶時,現代煤化工產業的經濟競爭力就能顯現出來。例如,以煤制造天然氣為例,生產1立方米天然氣的成本大概是2.08元,已經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去年以來,國內煤炭和國際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國際油價在100美元/桶附近震蕩,煤化工產業的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加之我國天然氣烯烴原油進口依賴性強,這是煤化工項目集中上馬的主要原因。
“動輒上百億的項目投資,對于地方經濟的拉動效應也不可忽視。”一位能源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根據公開數據顯示,如煤制油、煤制乙二醇均是每萬噸需投資億元,即建一個百萬噸的煤制油項目需投資100億元。
本報記者掌握的數據顯示,目前內蒙古自治區的煤化工項目超過30個,陜西省的各類煤化工項目超過15家,新疆更是有78~80個煤化工項目。
地方環境承壓
煤化工生產中轉化1噸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烴,需用水約10~15噸。真正上規模的煤化工企業,每小時的用水量約為2000~3000噸。
在煤化工火熱重啟的同時,業內對于煤化工的經濟性和環保風險依然存在爭議。
就在西洽會項目成交的同時,4月6日,新疆廣匯集團位于哈密地區伊吾縣境內的煤化項目發生儲油罐燃燒爆炸事故,大量含油水泄漏。資料顯示,這是廣匯集團“年產120萬噸甲醇/80萬噸二甲醚、5億方LNG 項目”,總投資額為80億元。
在此次火災發生后,廣匯能源董事長尚繼強在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中表示,重建及恢復預計將會對公司二季度業績造成不利影響,但對于全年業績,影響應該不會很大。
“火災雖然對企業本身影響不大,但是否也考慮了對當地環境造成的影響?”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任浩寧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煤化工屬于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大規模重啟煤制油項目勢必會加劇環境污染問題,這與調整能源結構的初衷相違背。
而廣匯能源的煤化工項目事故絕不是個案。
4月1日,陜西省掛牌督辦9起環境違法事件。其中渭南市陜化煤化工有限公司已建成的一條30萬噸/年合成氨生產線被陜西省環保廳責令限期整改。這條生產線在2012年10月22日開車調試運行,但卻沒有獲得環保部門的批復和驗收,而且生產出來的廢水排入渭河,氨氮超標10倍。而在稍早的1月份,中國神華集團在包頭170億方的煤制烯烴項目也收到了來自國家環保部的罰單。
“在環保方面,我最為關注煤化工行業的耗水問題,在多個政府組織的煤化工談論會上,我也提出一定要謹慎對煤化工產業的投資。”上述能源行業人士告訴記者, 中國煤炭布局的一個特點是“多煤少水”。 如果地方政府大規模批準煤化工項目,這些會對黃河水資源產生嚴重影響。
根據公開資料,煤化工生產中轉化1噸煤用于煤制油或煤制烯烴,需用水約10~15噸。真正上規模的煤化工企業,每小時的用水量約為2000~3000噸。
“雖然本次重啟的項目為‘新型煤化工’項目,但實際的耗能、耗水等指標有多大的改善還不得而知。”任浩寧表示,盲目探討煤化工行業巨大市場容量和美好發展前景的做法并不可取,行業的最終走向還應根據國家能源結構的調整而定,而非由單純的數字大小而定。 所以,涉足煤化工項目的企業應及早將技術提升、工藝優化、環保措施落實到位 。
本報記者獲悉,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共同編制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項目規劃》和《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政策》有望在近期發布,將會對各地在建的煤化工項目進行審查和監管,同時也將對產業能耗、轉換率等指標作出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