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杰 發自北京
魯能集團的案例,也許說明即便收到了央企“退房令”,也可能實現逆轉,有機會繼續發展房地產業務。在2010年退房令下達時,魯能沒有被列入16家房地產主業央企范疇。不過,隨后魯能集團并沒有完全退出房地產業務,反而大量拋售非房地產業務,最后“名正言順”成為21家主營業務房地產的央企之一。
“成立于2003年……形成了以房地產、新能源為核心,以持有型物業為重要方向的產業發展格局。”這是魯能集團現在官方網站上的介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之前百度百科[微博]的介紹,卻是 “成立于2003年1月……以煤炭、電力和新能源為核心,以持有型物業為重要方向的產業發展格局。”
核心業務介紹的細微差異,巧妙地表達著房地產業務在魯能集團重要性的不斷提升。落選2010年國資委首批16家主業地產央企名單的魯能,卻在近三年中絕地反擊,漸漸以房地產業為第一主業。魯能集團官網所顯示的高管名單中,有近一半的高管此前曾在魯能房地產任職,地產業務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退房令”后不退反進
在“退房令”之前,魯能集團的主業仍是煤電和礦業,旗下的上市公司除了主營房地產的廣宇發展,還有專注火電的金馬集團。
在2010年,國資委出臺退房令后,魯能開始了將其非房業務的轉讓之路。先是在2010年將其煤電業務轉讓給了金馬集團。2011年,魯能又將鋁業資產協議轉讓給中電投。2012年,魯能集團又與國網能源簽署股權劃轉協議,將其持有的金馬集團78.97%的股權無償轉讓給同屬國家電網[微博]旗下的國網能源。
在剝離了非房業務之后,房地產開始成為魯能的核心主業。尤其是在國資委于2011年又增補魯能為21家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企業之后,魯能更是大力進軍房地產行業。魯能集團對外聯絡與客服管理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之前魯能集團的主營業務的確是煤電,但之后確定房地產核心業務,原先由子公司管理的地產業務,現在由魯能集團直接管理。
根據不完全統計,魯能2012年僅僅在天津、海口、三亞的拿地總金額就達到55.7億元,而當年度的魯能銷售金額不過86.11億元,購地金額占到了銷售額的60%以上。行業龍頭企業如萬科、保利等,當年購買的土地總金額也僅占銷售額三成左右。媒體報道稱,魯能2013年~2015年住宅及商業地產總投資將超過730億元。
特別是在國資委內部明確表態,要求央企“一律不當地王”的2012年底,魯能依然于當年12月24日,經過192輪激烈爭奪,力壓融創以46.2億元將天津天塔道地塊收入囊中,樓面地價為15000元/平方米,溢價率24.53%。該地塊也成為了當年天津新的“雙料地王”。
對于為什么魯能在退房令出臺仍然堅不“退房”,并最終獲批成為21家主營業務房地產企業,魯能方面回應稱,“國資委規劃局局長王曉齊解釋,魯能集團在被國家電網收購之前,就在做房地產,而且規模已經很大。”
事實上,無論是在退房令出臺前,還是退房令出臺后,魯能都并不是一家在房地產領域有著強大競爭優勢的企業。根據克而瑞的統計,上述地產公司2012年的銷售額不過86億元,和退房令后被中遠“退房”的遠洋地產相比,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凈資產收益率都有著明顯的差距。
高管多有地產業經驗
地產業務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拿地金額和旗下地產子公司的擴張上,一批地產業務板塊的骨干,也因為魯能堅持在房地產領域受益。
根據魯能集團的最新高管名單,魯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等近半高管曾涉足魯能的地產開發業務。其中,劉宇無疑是最有代表性的。
根據《足球報》的報道,現任魯能集團副總經理劉宇,正是憑借在魯能重慶、海南的房地產項目的工作經歷,而最終晉升為副總經理的。2005年,他便出任魯能重慶公司總經理負責重慶市場的房地產開發,2007年又前往海南工作,最終全權負責海南房地產項目。
現任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兼總經理徐鵬,此前也曾在山東魯能拓展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前身為山東魯能房地產總公司)擔任要職。現任魯能集團黨組書記、副總經理的趙健,此前一直主管魯能集團地產業務,并為魯能置業集團董事長。
據廣宇發展財報顯示,時任山東魯能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王志華,曾擔任天津廣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監事長,后任董事長。此外,魯能集團副總經理孫瑜,也曾在旗下房地產公司任職。
睿信致成管理咨詢董事總經理薛迥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類似魯能集團這樣,高管絕大多數是房地產出身,并且放棄原來主業,以地產為新的核心業務,在央企中極其少見。而這與上述高管的晉升,是否有關聯?魯能集團方面的回應是,集團目前以房地產為核心業務,熟悉地產業務的優秀管理者得以職位提升是正常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