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記者 陳一昀 鄭州報道
簡介:雙匯雖未在瘦肉精事件中沉落,但險些“喪命”的它即便是在事發兩年之后,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敢掉以輕心。
雙匯的救贖
雙匯雖未在瘦肉精事件中沉落,但險些“喪命”的它即便是在事發兩年之后,對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敢掉以輕心。
疑慮尚存
對于2011年3月15日曝光的瘦肉精事件,或許不僅是雙匯,消費者和媒體至今都心有余悸。
2013年3月15日,百名消費者與百余名媒體記者被邀至鄭州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鄭州雙匯)參觀其生豬定點屠宰與分割車間。
在屠宰車間內,經過一道道工序后,透過玻璃墻,“瘦肉精在線頭頭檢測臺”幾個紅色大字最為醒目。鄭州雙匯工作人員解釋說,這里安排專職人員逐頭從生豬的膀胱中汲取尿液,一到兩分鐘就能得到檢測結果,對發現問題的生豬,會進一步檢測并上報官方動檢做最終判定,嚴格遵照判定結果依法處置。
在場的工作人員與參觀之后座談會上負責雙匯食品安全的副總李紅偉都反復提到,膀胱及測試都有編號,生豬上面也標有編號,檢測時間只有一到兩分鐘,“這個時候,(豬的)頭、蹄、尾與胴體都在可控范圍內,都可追蹤到位,一一對應,包括紅臟和白臟,確保檢測結果在線。”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解釋并未完全解除消費者及媒體記者的心中疑慮,畢竟“生產流水線一直在走”,即便“這邊檢測出來,可能也不知道是哪頭生豬的”等諸如此類的討論不絕于耳。
此外,還有參觀者表示,瘦肉精應該從源頭上把控,“看生豬吃的是什么”,而不僅僅是中間環節的檢測,“生產流水線那么長,運豬進來應該是源源不斷的,但是我們在那里那么久沒看到有進的”。
事實上,大巴車帶參觀者到達鄭州雙匯時,已經將近9點50分,而大概10點30分時已經參觀完畢,前后約40分鐘。
雙匯集團副總及新聞發言人劉金濤告訴新金融記者,鄭州雙匯是雙匯集團最新投資建設的一個工廠,屠宰生產線于去年投產不久。鄭州雙匯總經理潘廣輝補充說,其肉制品加工項目已開工建設,預計今年6月主體工程封頂,12月底竣工投產。
在這樣一個新建的工廠里,生產流水線設備是嶄新的,技術人員著裝與車間內環境是干凈的,那么是否等同于雙匯老工廠的車間也一并如此。再者,行程安排只有屠宰和分割車間,并未涉及問題頻發的火腿腸等肉制品加工車間,即便鄭州雙匯的產品質量有所保障,或許也無法斷言整個集團全然如此。
對此,劉金濤表示,在場的不少媒體朋友曾參觀過雙匯的其他工廠,比如河南的漯河、濟源,及江西的南昌,而鄭州雙匯作為最新投資建設的工廠,與其他近些年投資建設的工廠相比,在規模與技術裝備上基本是統一的,至于“我們以前的老工廠,它的技術裝備也遠遠領先于同行業。”
轉型為穩
雖然存在種種疑問,但就參觀所見而言,車間內技術人員的嫻熟動作是毋庸置疑的。據工作人員介紹,屠宰車間生產線的生產速度為650頭/小時,平常每天工作6小時,僅一個班次,產能為3000頭左右,而由于生豬屠宰行業受節假日影響,彼時每天的工作時間會延長至8到9個小時,產能隨之達到5000到6000頭不等。
除雙匯本身的技術人員外,車間內著藍色工作服的是鄭州市畜牧局在此的官方駐廠動檢人員,共50名,自生豬入廠直到最終發貨,均有官方駐廠動檢人員把關。此外,車間內還配備一些內部品質檢測人員,對豬肉的品質進行檔次和要求的劃分。
在經過屠宰、分割等一系列工序后,這里的冷鮮肉可流向3種渠道——加盟店、連鎖店及商超系統。其中,連鎖店屬于雙匯集團下屬商業公司運作,而加盟店與商超歸銷售公司負責,雖都面向全國,但目前“連鎖店分布的沒有那么廣,河南占的比重大一點,其他地方相對來說少一點。”鄭州雙匯生產負責人說。
劉金濤也表示,由于南北地域不同,消費習慣和氣溫狀況也不一樣,“我們先緊著北方的發展,南方只有通過冷鮮肉在大型超市(銷售),先這樣去滿足,當宣傳普及到一定程度,會有一些人進入到這個行業,經銷、開加盟店。”
至于規劃,他表示,集團將圍繞工業發展商業,“我們的基地建到哪兒,我們的商業連鎖就要跟到哪兒,商業促進當地工業基地的發展。”
而有媒體同行反映,瘦肉精事件后,陸續有一些雙匯連鎖店退出,其下游渠道可能受到影響。對此,雙匯集團總裁張太喜的說法是,“這里面有我們管理不善的問題,或是選址有問題,有的店是家庭開的,開不了或賠錢,有很多因素”,同時他還表示關店是個別現象。
就瘦肉精事件對雙匯所造成的影響而言,中國肉業網分析師何中華告訴新金融記者,盡管瘦肉精是行業性問題,但它對雙匯的影響是全面的,直接影響是3個月,間接影響至今猶在。
張太喜在此次座談會上曾多次強調要牢記3.15,并宣讀雙匯將迎來的3個轉變——產品由高中低全覆蓋向中高檔轉變,企業由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規模型轉變,以及由國內企業向國際化大公司轉變。
目前來看,雙匯的最大轉變莫過于對外界日益開放的態勢上,而其對安全籌碼的加重無疑是它在瘦肉精教訓之后的最大驚醒,“穩”字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