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檢五糧液1618故事
本刊記者 羅麗娟 戴小河
五糧液1618被國際一流檢測結構SGS檢出甲醇超標,隨后SGS先稱檢測結果錯誤要求重檢,后再稱檢測結果無誤,致使檢測結果撲朔迷離,五糧液1618的甲醇含量成謎。
全球領先檢測機構首份報告
五糧液1618甲醇超標近兩倍
2012年底,因酒鬼酒的塑化劑事件,白酒業被鬧得沸沸揚揚,《證券市場周刊》從多個業內人士處獲悉“多數白酒質量堪憂”,因此決定隨機抽查白酒樣品送檢。
送檢之前,《證券市場周刊》聯系了STC、天翔集團等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均表示不接受個人送檢,只接受企業或委托送檢,因此輾轉找到SGS上海實驗室(下稱“SGS”),其表示可以接受個人送檢。
公開資料顯示,SGS譯為“通用公證行”,其總部在瑞士的日內瓦,在全球137個國家設有1350多家分支機構、專業實驗室和7萬多名科研人員、工程師、博士、化學家等檢驗人員,為中國境內首家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 ISO17020認可的第三方合資檢驗機構。
SGS自稱是目前全球認證數量第一大的機構,全球領先的檢驗、鑒定、測試和認證機構,是公認的質量和誠信的基準,創建于1878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資格最老的民間第三方從事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鑒定的跨國公司。
1985年,SGS公司股票首次在瑞士證券交易所(SWX)上市。2001年至今,SGS持有記名股票。
2012年12月20日,在不能確定SGS能否真正進行獨立檢測的情況下,《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改變送檢多款酒企白酒計劃,在上海五糧液旗艦店只購買了一瓶五糧液1618作為檢測樣品,并派專人送往SGS,要求檢測鉛、甲醇、氨基甲酸乙酯及農藥殘留的含量。
當日,位于上海市徐匯區宜山路的SGS實驗室回復稱已收到樣品,將于次日安排檢測,并告知一周左右時間出具檢測結果。
因為元旦假期因素,SGS的檢測報告延后到2013年1月4日。在SGS出具的五糧液1618測試報告(No:SHFDO121218199FD)中顯示,五糧液1618白酒的鉛、氨基甲酸乙酯及農藥殘留三項含量未有超標現象,但甲醇含量一項的測試結果為699mg/L。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蒸餾酒及其配制酒》(GB2727-1981)規定,蒸餾酒的甲醇的理化指標為:以谷類為原料者,≤0.04g/100ml;以薯干及代用品為原料者,≤0.12 g/100ml,該標準均按60%酒精度折算。而于2013年2月1日起實施的新標準GB2727-2012中規定甲醇的理化指標為糧谷類≤0.6g/L,其他為≤2.0 g/L,該標準按100%酒精度折算,對甲醇含量要求有所提高。
五糧液白酒資料顯示,五糧液1618是以谷物為原料, 因此按照“蒸餾酒的甲醇的理化指標為:以谷類為原料者≤0.04g/100ml”的國家標準計算,五糧液1618甲醇含量699mg/L(0.0699g/100ml)的檢測結果超標。即使是按照新標準折算,該甲醇含量也大幅超標。
業內專家介紹,甲醇是一種麻醉性較強的無色液體,其主要來源是釀酒原料及輔料中的果膠質,在糖化、發酵、蒸餾等制酒工藝過程中形成,對人的神經系統和血管有毒害作用,尤其對視神經危害較大。甲醇攝入量超過5毫升就會出現中毒反應,超過10毫升就能造成雙目失明,超過30毫升將致人于死。甲醇在體內不易排出, 會發生蓄積。
近年來,國內假酒造成的急性甲醇中毒事件屢有發生,其中多系用甲醇或含甲醇很高的工業酒精勾兌假酒而成。
同樣檢測方法結果突變
檢測單位稱超標要上報監管層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接到檢測報告后,因該檢測結果顯示五糧液1618嚴重超標,于是多次咨詢SGS工作人員該結果是否可靠,都得到肯定答復。
為謹慎起見,《證券市場周刊》通過SGS業務人員聯系上負責該項檢測的技工人員陸先生,針對699mg/L的檢測結果是否確信可靠一事,陸先生并未直接回答記者,而是要求《證券市場周刊》將電子版檢測報告寄回SGS,“以便研究”。
2013年1月10日,SGS來電回復“因檢測方法有差異導致檢測結果有問題”,要求《證券市場周刊》寄回紙質版檢測報告,并將五糧液1618一同寄回SGS,以便重新檢測,并多次致電《證券市場周刊》稱此次檢測系“工作人員失職”。
同日,本刊記者在將第一份檢測報告掃描后,將檢測報告原本連同酒樣寄往SGS上海實驗室。
2013年1月18日,《證券市場周刊》收到SGS出具的第二份檢測報告(No:SHFDO121218199FDS1)。該報告顯示,五糧液1618的甲醇含量由原先的699mg/L變更為104mg/L,按照國家標準計算,此次檢測結果不存在超標現象。另外,第二份檢測報告的樣品名稱也由此前的“五糧液1618”變更為“白酒”。
《證券市場周刊》對比兩份檢測報告后發現,第二份報告除了樣品名稱與甲醇含量有變動外,其他科目與檢測結果皆與首份檢測報告一模一樣。并且,兩次檢測所采用的甲醇檢測方法均為GB/T 394.2-2008酒精通用分析方法。
同樣的測試方法,同樣的測試樣品,為何得出差距懸殊的檢測結果?
記者拿到第二次的檢測報告后,撥通了負責五糧液1618檢測項目的SGS技術人員陸先生的電話。陸先生在電話中表示,第一份報告顯示檢測樣品名稱為“五糧液1618”乃工作人員違規所致,其言之鑿鑿稱SGS在公正方面絕對權威,不像國內檢測機構可以“做結果”。
當記者追問如果送檢樣品存在超標現象的檢測結果,檢測機構會如何處理?陸先生表示,SGS會先將檢測結果上報至國家的相關部門,由其決定能否發布。
本刊無法判斷SGS是否在第一次檢測結果出來之后向有關部門匯報過,但是兩次差異如此之大的報告,到底該相信哪一份?
一錯再錯
SGS無法自圓其說
針對兩份檢測方法相同而檢測結果不同的檢測報告,《證券市場周刊》記者采訪多方食品檢測專家后發現,報告上兩次所寫的甲醇檢測方法GB/T 394.2-2008既酒精通用分析方法很有可能不適合用于普通白酒檢測,因中國對蒸餾酒與配制酒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為GB/T 5009.48-2003。
對此疑問記者反復向SGS求證。對于記者的疑問,技術人員陸先生表示,兩次檢測方法實則不一樣,首次檢測采取的方法的確是檢測白酒應用的GB/T 5009.48-2003,而報告中所寫檢測方法GB/T 394.2-2008乃業務員失誤,而第二次采取的檢測方法為五糧液酒瓶上注示的標準,但檢測報告所標方法同樣是GB/T 394.2-2008,對于兩次檢測報告中方法的注釋和實際情況不一樣的疑問,陸先生表示是因為SGS工作人員使用電子文檔時模板套用出錯。
2013年2月20日,SGS又向《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發來郵件說明情況。但該封郵件又推翻了此前SGS自稱的第一份檢測報告結果有誤的說法,其在郵件中表示:“第一次報告并不屬于檢測結果錯誤。”“第二次報告是報告模板的套用錯誤,測試自身并無問題。最終給到您手上的都是經過審核無誤的正式版。”
然而,SGS自稱的“最終的無誤正式版”,是一份連檢測方法都填寫錯誤的檢測報告。
按照SGS的郵件說明,如果第一次檢測不存在檢測結果錯誤的話,那么五糧液1618的甲醇含量超標。
針對兩個標準GB/T 5009.48-2003 和GB/T 394.2-2008檢測出來的結果是否一致時,有食品檢測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檢測方法不一樣,參照的標準不一樣,得出的結果也可能會不一樣,且新的甲醇含量結果104mg/L與首次結果699mg/L相差太大,不符合常規。
此外,SGS也表示,他們的檢測過程和結果均經過多方人士再三核實才會蓋章,作為老牌檢測機構的SGS,兩次都出現細節錯誤的可能性不大。
一瓶酒,同一個檢測技術人員,用了同樣的檢測標準,出現了不同的報告。在兩個月的檢測、溝通過程中,SGS不同的檢測結果,到底是技術本身有問題?還是另有原因?我們不得而知。消費者怎樣才能拿到一份真實的檢測報告?讓自己的消費更安心一點。
本刊記者秦穎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