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佑
2005年年底,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STP.NYSE,下稱“尚德”)登陸紐交所的時候,施正榮神采奕奕地站在主席臺前,與眾多高管合影紀念。這位光伏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在此后多年時間內,也隨著公司的壯大穩固了自己特殊的行業地位。
從幾個人搭建的生產線,再到曾擁數萬職員的尚德,用時不過十余年。從尚德走出的管理層也分布于江浙各個地區,其中不乏此后在紐約上市的各家光伏公司高層。
2005到2008年的短短3年中,不僅尚德自己成為了民營企業中首屈一指的光伏制造商,各個光伏供應鏈上與尚德、施正榮都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些年中,尚德的股價一直節節攀升,最高時達到了90美元之多,而施正榮自己也因為海外光伏市場的全面提升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時光荏苒。7年之后的2012年,施正榮及尚德的苦痛逐步顯現了出來。該公司的股價下滑劇烈,從最高峰一路下跌到了不到1美元,甚至面臨著退市的風險;回看尚德內部同樣驚心動魄:大量人員被削減、一部分產能被調整、公司高層屢屢出走。
而更加令人揪心的,則是這家國際一流制造商凸顯的財務困境。危機的征兆起于一場糾紛。由尚德控股的環球太陽能基金公司(下稱“GSF”)原計劃是在2012年時被出售。尚德在做財務盡職調查時突然發現,其中一筆反擔保政府債券存在問題,尚德在GSF中的股份出售變現也戛然而止。這樣一來,尚德的到期債券、公司貸款都無法兌現,尚德困局陡生。
去年上半年,尚德還有20億美元的債務缺口、歐洲銀行對光伏行業的貸款縮減、中國需求雖向好但回款困難等問題也一涌而出,曾經行業第一、風光一時的尚德也不得不要面對突如其來的風暴,而且這場風暴有可能會讓尚德不復存在。
或許是為了避開公眾的目光,或許是希望由此低調,施正榮出現在公眾場合的次數在去年明顯減少,不少采訪及聚會都被其一一推卻。
但是,尚德并沒有在大風浪中完全倒下,憑借以往的政企關系,施正榮獲得了其生產基地——無錫市政府的支持,不僅由政府出面協調銀行繼續放貸,使得尚德得以維持經營;而且當地國有企業參股尚德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種種跡象顯示,尚德這家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在不斷下滑,短期內還看不到完全扭轉的可能。哪家公司、機構可能會成為這家名企的主人或者參股方,也尚無定論。由光伏行業、尚德本身經營所產生的痛苦何時能結束,由誰來接收或者緩解,都并未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