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重科業績一枝獨秀有水分?
張國棟
與三一重工[微博]的紛爭尚未平息,中聯重科又卷入財務造假風波。
1月8日,中聯重科A股和H股均臨時停牌,因有媒體報道了這家公司尚未披露的信息。一位自稱是國際投資者所發匿名信,舉報中聯重科財務造假,將部分未實際售出甚至不存在的訂單計入正常銷售額。僅華東區銷售去年前3個月的銷售按年增長,就由3.8%被夸大至34.8%。
昨日晚間,中聯重科發布澄清公告,對財務造假等指控全盤否認。
不過,從去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中聯重科在國內工程機械領域可謂一枝獨秀,其銷售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均遠遠超過三一重工[微博]、徐工等同行。業績增長的背后,中聯重科采取的激進的銷售政策,以及會計調整功不可沒。
財務數據受質疑
報道顯示,中聯重科的華東地區業務成為匿名信關注重點。以去年前三個月為例,該區域正常銷售額為20.55億元,B類銷售額為1.38億元,C類銷售額4.83億元,只以正常銷售額與2011年同期的19.84億元作比較,按年增幅只有3.5%,但將三種銷售額加起來,則按年增幅一下子躍升至34.8%。
根據見報解釋,除正常銷售外,B類銷售是買家預期會購買但未有出貨日期、未付款且產品仍放倉儲的潛在訂單,C類銷售則是中聯重科將一些舊有客戶套上別家公司而虛構出來的訂單。
這位國際投資者因此質疑,中聯重科高速增長的業績當中存在造假可能。
1月8日晚間,中聯重科回應稱,不存在財務造假以夸大利潤表現的情況。“華東區去年前三個月的銷售數據為13.19億元,與2011年同期的10.02億元相比,同比增長31.64%”。
此外,中聯重科表示,該公司從未有分類銷售政策,更不存在B類銷售和C類銷售,公司所有銷售均為正常銷售,不存在所謂“內部銷售文件”。
但這些回應并未能讓外界信服。
三一重工一位高管認為,在去年那種行業低迷的情況下,中聯重科不可能做到如此漂亮的銷售業績,“誰逆行業大勢就是行業大盜”。數據顯示,同為行業龍頭的三一重工去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46%,凈利潤同比降23.42%。
實際上,在中聯重科去年上半年業績發布后,就有外界提出看法。“雖然我個人一直認為中聯重科比三一要穩健一些,但真實的中聯重科,上半年不可能掙到56億,除非這個世界發瘋了。”一位業內資深投資人曾公開表示,中聯重科去年的中報業績,有違常識和工程機械的客觀現實。
同日,三一重工高管梁林河也在其微博上隔空呼應,“我早就說過會出事的,內蒙乾泰的200多臺大挖不就是典型嗎?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他還表示,“撒旦”的滅亡是因為自己,絕不是上帝。
激進銷售
不可否認的是,相較其他同行企業,中聯重科去年的業績堪稱一枝獨秀,其中,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91.08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7.77%,凈利潤69.59億元,同比增長16.75%。
“我一直奇怪中聯為何會逆勢增長,難道眾人皆醉他獨醒嗎?”前述三一重工的高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本報記者對比發現,國內整個重型機械市場雖然不景氣,但中聯重科前三季度的凈利和營業額實現雙位數增長,成為國內10余家上市公司中唯一業績正增長的企業。
中聯重科在當日公告中表示,取得雙位數純利增長,主要是因為公司產品技術、質量和服務的進一步提升,使得產品訂單增長,以及產品毛利率的提高、產品結構的優化。
但這種高速增長的背后,也與該企業以往的做法大有關聯。
過去一年里,同在一地,同為巨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兩家的明爭暗斗從未消停,“間諜門”、“微博門”、“遷都門”等讓二者的競爭推向白熱化。而在銷售模式上,雙方也不乏精彩對決。
此前,中聯重科除了縮減壞賬的計提比例,還采用激進的賒銷模式(即信用銷售),不惜以低首付、零首付銷售產品,沖銷量。中聯重科早前成立的中聯融資租賃公司更是派上用場,目前該公司在全國各地成立了12個分公司,有中聯重科融資租賃(北京)有限公司和中聯重科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兩個平臺。
這些促銷手段迅速取得成效,不僅幫助其迅速擴大了市場,也不斷提升其營業收入。
如今,這一銷售模式開始給中聯重科的未來埋下諸多隱患,其中之一就是應收賬款激增。去年前三季度,中聯重科應收賬款197億元,同比增長69%,反映現金流緊張狀況不斷加劇。
在上述三一重工高管看來,激進應該只是條件問題,至少有依據,但有些沒有銷售依據,那就是造假,“激進銷售還沒碰紅線,盡管對行業破壞大,但還好,沒造假那么惡劣”。
對于匿名信的來源,也有部分人認為是三一重工所為。
不過,三一重工的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三一是躺著也會中槍。“三一忙著搬遷,哪有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