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 張藝) 國際油價連續4個交易日上揚,并創出年內新高,國內成品油漲價預期再起。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兩大巨頭在內銷漲價的同時,卻以超過10%的稅前折扣力促成品油的出口。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兩巨頭以出口來消化煉油廠的過剩產量,同時以減量保價的方式,來維持國內市場的高利潤。
國內批發價再漲
5月3日,紐約原油期貨價盤中創出年內新高87.15美元/桶。在一片漲聲之中,兩大巨頭近期步步推升國內成品油批發價。“今天剛接到中石化的消息,批發價又漲了近100元/噸,從4月20日到現在已經漲了150元-200元/噸。”一民營加油站站長告訴記者,昨日93號汽油拿貨價7950元/噸,4月下旬為7800元/噸;97號汽油拿貨價由之前的8050元/噸漲至8250元/噸。
出口價格低一成
在國內批發價走高的同時,成品油出口價卻十分優惠,與國內批發價價差在3000元/噸左右。卓創資訊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國內汽油、柴油的出口價約是5012元/噸、4644元/噸。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表示,國內成品油零售價稅費較高,而出口價是“裸油價”,因此稅費方面本身就存在著一定差價。
有業內人士計算,國內成品油稅費占零售價的30%。但扣除30%稅費后,出口價仍比國內成品油稅前價便宜600元/噸左右,即存在超過10%的折扣。
出口價低的同時,出口量卻激增。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為264萬噸,同比增長70%以上。今年前3個月,中國累計出口694萬噸的成品油,同比增加66.4%。這已是中國連續四個單季出口量都在600萬噸以上。而2006年到2009年一季度期間,單季最高出口量在480萬噸左右。
兩巨頭減量保價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成品油出口量激增,但出口量占一季度原油加工量的不到一成,而國內市場才是兩大巨頭的重心所在。
“這其中是微妙的量價關系在起作用。”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自2005年油荒后,中石油和中石化意識到,并非賣得越多利潤越高,有時候甚至減量才能保價。目前國內煉廠開工率高,國內成品油資源豐富,因此就以出口的方式來消化。近日國際油價的走高,又給了兩大巨頭一個提價的契機。
該業內人士分析,國家進行成品油稅費改革后,保證了煉油企業利潤,煉廠均想方設法加大馬力來煉油。“近期全國煉廠產能擴充迅速,煉廠是按10年-15年后的需求來規劃的,而現在正處于陣痛期。”但煉好的成品油到了銷售這一環節就遇到瓶頸了,國內市場的需求并不能跟上煉廠產能擴充的速度,尤其是在敏感的經濟復蘇期。
因此,國內需求上不來,降價無濟于事,兩巨頭為保證煉廠開工率,消耗過剩的資源,便將成品油打折出口,同時也保證了國內市場利潤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