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巨頭成品油價“內外有別” 打九折低價出口,國內還想提高價格
辰雨
一方面以低于國內成品油稅前價10%的價格向海外出口,另一方面又在國內謀求成品油提價。中石油、中石化這兩大巨頭憑借其市場壟斷地位,制造“內外有別”油價實在有些令人費解。
成品油低價出口
2010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境內天然氣、成品油和化工產品需求實現了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國內成品油出口也有明顯的變化。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3月成品油的出口量為264萬噸,同比上揚了70%以上。
此外,卓創資訊公布的數據還顯示:3月,國內汽油、柴油的出口價(折合為人民幣后)約是5012元/噸、4644元/噸。
上述價格要比中國眾多加油站掛出的汽柴油零售價低出一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對比了沈陽、北京、上海及廣州四個地區發現,93號汽油的最高零售價為每噸8666元~9137元之間,0號柴油最高零售價略低一點,但最便宜的也要每噸7408元。
這樣算下來,汽柴油出口價要比國內零售價至少便宜3400元、2700元。
據了解,各類“稅費”是造成價格差距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費者每購買一升零售汽柴油,就會向國家上繳城建稅、消費稅、增值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本報記者計算發現,以上海每升6.87元的93號汽油為例,含有增值稅、消費稅總計1.998元,而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為0.22元,稅費約是零售價的29%。
扣除稅費后,上海汽柴油的零售價約為每噸6700元、5573元,這仍比出口的汽柴油價格高出一截。經計算,出口的汽柴油價格要比上海的稅前汽柴油最低批發價折讓8%到12%左右。
“作為煉廠,出口其實并沒有什么利潤可圖。”一位中石化下屬煉廠的內部管理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分析人士指出,汽柴油出口價格便宜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首先:一些并不發達的亞洲國家(及地區)沒有大煉廠,中國會定期替對方加工原油,不可能對它們賣高價。
其次,由于中國有偏低的人工和物流成本也讓一些外商投資企業早就動了心。它們把中國作為成品油加工地,出口便宜的汽柴油。據中石化的不完全統計,約20%到30%的出口量是外商投資企業。
出口大幅增加原因何在?
盡管汽柴油出口并沒有太高的利潤,但汽柴油的出口量卻在放大。
今年前3個月,中國累計出口了694萬噸的成品油,同比增加66.4%。這已是中國連續四個單季出口量都在600萬噸以上了。2006年到2009年一季度期間,單個季度的最高出口量不過是480萬噸左右。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國內需求不足,企業需要通過其他方式賣掉產品。
雖然中石化、中石油都試圖以最新的數字表明,中國汽柴油的產銷量都在大幅上升,需求顯然在好轉,但是,今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零售、批發量并沒有超過2008年同期。
一部分賣不掉的產品就要出口。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石化自行掏出了一些補貼來鼓勵各煉廠加大出口力度。卓創資訊的報告數據也稱,汽柴煤油3月末有1854萬噸左右的庫存。記者發現,這部分庫存占同期產量的30%左右。
上述事實至少說明,中國的汽柴油價仍是有降價空間的。但現在,讓中石化、中石油等公司大幅降價又是難上加難。
一方面,根據定價機制,只要22個工作日原油加權價波動率達4%的標準,中國的成品油就符合提價標準。而經濟復蘇之后,原油價很有可能不斷螺旋上升,兩大石油企業不但不會在這種局面下降價,還有可能繼續提價。
另一方面,國內石油巨頭控制著煉廠、批發及銷售網絡等整條產業鏈條,上下游利益趨向一致的必然結果就是:各個環節都期望創造最大利潤。而降價顯然是不符合各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