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的最后等待:吉利融資突擊路徑揭秘
徐鋒,俞凌琳,范文清
“我們需要解放這只老虎。”當馴獸師李書福說出這句話時,也許已經預見到整合沃爾沃的艱難。
瑞典時間3月28日15時(北京時間21時),經歷了驚心動魄的等待,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與福特汽車首席財務官Lewis Booth簽署最終股權收購協議,吉利以18億美元價格獲得沃爾沃轎車公司(簡稱:沃爾沃)100%股權以及相關資產(包括知識產權)。
在協議書上落筆后,興奮的李書福緊緊握住Lewis Booth的手,后者的笑容含蓄而拘謹。十分鐘后,全世界都獲知了這一消息。
隨后的小型新聞發布會上,面對“吉利與沃爾沃關系、管理團隊、新工廠建設”等問題,李書福向在場的瑞典媒體適時拋出承諾:“中國將成為沃爾沃轎車的第二個本土市場。”
而就在數天前,還傳出談判可能夭折的風聲。3月20日,李書福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如果收購無法完成,責任不在吉利而在福特。”當談判組成員向李書福匯報時,對談判尾聲福特提出諸如“運營資金一并注入”等新條件,李書福確實有一絲不快。而瑞典工會三天前反對收購的聲明也讓談判籠罩在陰云中。
國內對這起蛇吞象的并購,也有“王寶強娶溫特萊斯”之說。一個令外界擔憂的問題是資金。據本報記者了解,為在5月4日前籌足120億收購資金,李書福團隊目前仍在緊張融資。
此前本刊記者兩次面訪李書福時,無論表情還是言談之中,李書福都已顯出必勝者的姿態。一落座,他便談起未來整合傳統汽車企業的思路;他還強調說,之所以收購沃爾沃,首先是看中了公司價值。彼時距收購塵埃落定,尚有三個月。
重塑全球汽車產業格局,需要李書福豪賭的勇氣。畢竟,汽車制造業的程序此前主要是西方人寫的。
融資路徑
就在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引發全球關注之際,李書福團隊的融資依然處在進行時。3月31日,最新一筆25億元現金將打入北京吉利萬源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萬源”)賬戶——該公司是為收購目標公司而專門設立的。
本報記者通過追蹤吉利萬源的資金流向,勾勒出了吉利收購背后不為人知的融資路徑。
2月12日,一個陌生的名字——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簡稱:大慶國資),向吉利萬源賬戶注入5億元資金,按照協議另外25億元將在3月31日前繳清。
賬戶資金往來還顯示,2月10日和3月2日,吉利萬源的股東——北京吉利凱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凱盛”)分別向該公司注入資金4.8億元和36億元。加上之前出資的2000萬元,截至3月2日,吉利凱盛共向吉利萬源注入資金41億元。
增資的同時,吉利萬源召開股權分置會議,同時增加公司注冊資本。2月26日,北京市亦莊開發區宏大北路7號7021室,吉利萬源法定代表人童志遠主持本次會議。他同時也是吉利“中國沃爾沃轎車項目”首席運營官。
在這次會議上,吉利萬源的股東決定將該公司的注冊資本由原來的2000萬元,增加至71億元。其中吉利凱盛投資由2000萬元增至41億元,占注冊資本總額比例的57.75%;大慶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將增資30億元,占注冊資本總額的42.25%。
吉利萬源股東由原來的1個增加到2個——原股東吉利凱盛實際控制人是吉利控股,法定代表人為吉利控股集團總裁、董事局副主席楊健;新增股東大慶國資,法定代表人是金宏達,2009年2月24日擔任大慶國資董事長之前,金的職務是大慶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主任。
股權分置后,吉利萬源的董事成員是:童志遠、尹大慶、沈暉、金宏達和羅昱,按照股權比例,前三者來自吉利,后兩者來自大慶國資。監事成員為袁小林和由廣榮,分別代表吉利和大慶國資。
大慶國資成立于2003年6月6日,注冊資金為7億元,主營產品及服務是國有資產投資與資產管理。2010年2月7日,大慶國資與吉利控股集團、吉利凱盛簽署了《股權質押協議》。在該協議中,吉利凱盛自愿將向大慶國資提供等值于30億元人民幣的股權質押。大慶國資作為質權人將收取質押股權的全部股息、紅利及其他任何利益。
3月2日,吉利萬源注冊資本由原來的2000萬元劇增至71億元人民幣。
3月10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了吉利萬源的股權分置申請。“由于吉利萬源股權分置已經完成,未來該公司將不會有新資金注入。”一位主打收購和兼并案的律師分析。
與吉利萬源幾乎同時注冊的另一家內資企業——北京吉利凱旋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凱旋”), 目前其股東只有李書福一人。截至記者發稿時,注冊資本仍為1000萬元。
按照18億美金的收購價格折算,李書福這次收購需要超過120億元人民幣。吉利萬源的注資已經完成,那么下一步50多億元的融資缺口,需要通過吉利凱旋來完成。2月28日晚,吉利控股對外發文稱“收購所需資金已經到位”。如果信息屬實,吉利在正式交割日期5月4日前,必須要有50億資金注入吉利凱旋。
國內落地
在觀察家眼中,吉利收購沃爾沃,是一場新市場對舊市場的爭奪,也是一場李書福和資本的時間賽跑。
李書福巧妙的地方在于,其將融資與國內建廠緊密捆綁。
沒有人懷疑,在中國汽車消費迅速增長的背景下,“收購沃爾沃”足夠引起資本市場和各地方政府濃厚興趣,李書福需要的是做足概念,在公眾面前表現出足夠自信。因為收購沃爾沃的概念,足以觸動地方政府、資本市場和媒體的興奮點;這樣有故事的品牌,同樣也能讓沈暉這樣的職業經理人,在后期選擇投奔李書福。
自2009年初吉利競標沃爾沃曝光后,涉及李書福收購沃爾沃的各種信息乃至于猜測,開始充斥國內外報刊。頻頻現身的各路人士像擠牙膏一樣,定時向固定媒體管道透露著消息。
從2009年1月參與競購沃爾沃開始,隨著談判進程深入,在各方關系撮合下,李書福團隊接觸諸多地方政府、投行以及各類基金的步伐也在緊張進行。
李書福的融資策略是——哪里投資,未來基地落戶哪里。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目前土地供應已經很緊張,而且前有新經濟寵兒馬云,后有溫州、義烏等輕工業產業集群扎堆,吉利不可能獲得浙江省和地方一級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優惠,現在無論在寧波還是路橋,李書福要廉價拿地已經非常困難。
早前在天津市高層牽線下,李書福與天汽曾一度達成口頭協議——天汽以土地和資金入股沃爾沃項目,基地落戶天津市濱海新區的天汽廠區。由于天汽沒有足夠資金,并認為吉利收購沃爾沃風險過大,合作最后告吹。一度和吉利走得很近的渤海產業基金,此前已經投資奇瑞,對汽車項目有一定經驗。對于不介入沃爾沃,渤海基金相關人士透露,“主要是擔心收購后的運營和消化。”
此前有信息稱,北京市將以50億換得沃爾沃項目49%股權。據記者了解,北京市和吉利達成的方案是,由北京國資管理有限公司發債30億元人民幣,參股沃爾沃收購主體。截至發稿前,北京市方面在注資上尚沒有動靜。
北京市早在數年前就提出了“打造千億汽車產值”的目標,因為在首鋼外遷后,北京除了北汽已經沒有大型工業企業,沃爾沃項目落戶北京,符合北京市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目標。
此前童志遠加盟沃爾沃團隊,被內部人士認為是北京介入沃爾沃項目的信號。由于曾擔任過北京戴-克奔馳的總裁,首席運營官童志遠在收購沃爾沃完成后,將扮演北京市政府資產管理人角色,同時也負責沃爾沃落戶北京后與各部門的協調。
以上只是解決收購資金問題,李書福還要為后續運營融資。
按照吉利財務顧問洛希爾的估算,初期運營資金在5億-10億美金。早前成都市政府已經給成都銀行和國開行成都分行下文,要求配合吉利的融資收購。根據融資計劃,由國家開發銀行和成都銀行各提供20億元和10億元低息貸款,3年內吉利僅需付約三分之一的利息,三年后酌情償還。
融資計劃由成都工投完成并提供保證擔保,不過成都方面不會入股沃爾沃項目。但是作為交換條件,未來吉利必須加大對成都基地的投資力度。吉利成都基地原本規劃是主產SUV,未來很可能把更多吉利旗下的產品放到成都生產。
成都市和重慶市爭奪中國西部汽車產業龍頭,由來已久。且成都有“中國汽車第三城”之稱,加大在中國西部最大消費市場的產能,完全符合李書福的戰略需求。
中國牌
按照計劃,正式簽約后,吉利將立即成立沃爾沃項目接受及籌備管理辦公室,在為期6個月的接受過渡期內負責與福特交接。吉利萬源將以沃爾沃汽車母公司形式出現,下設金融、風險管理、生產制造、采購等部門。吉利萬源將通過在瑞典設立一家全資的特殊目的公司(SPV)來持有沃爾沃汽車股份。同時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銀行簽訂貸款協議。
目前該收購協議將等待瑞典、中國和美國三國政府審批,如果審批流程順利,沃爾沃在中國國產預計要到一年半或兩年后。
無論收購最終勝算如何,李書福收購沃爾沃,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生態和心態都是一次核沖擊——一個造車僅10年的民營企業家,史無前例地借收購進入了世界主流汽車市場,成為僅次于奔馳、寶馬和奧迪的第四大豪華乘用車公司的老板。李書福成了傳奇!
完成交割后,沃爾沃研發總部仍將留在瑞典,但在中國將建立一個研發中心,聘請來自沃爾沃公司和中國本地的工程師,通過兩個研發中心實現全球化開發。并且開發跟寶馬7系、奧迪A8直接競爭的沃爾沃S100車型,以提高高端車市場占有率。
為了實現沃爾沃收購盡快盈利,李書福已經提前設計了一個五年規劃。為控制成本,吉利并購沃爾沃后,中國采購比例每年將提高8%,5年后超過40%,以便5年內降低采購成本至少12億美元,零部件出口每年帶動40億美元。李書福規劃的未來沃爾沃北京基地,生產規模是年產30萬輛整車,全球未來五年內,產銷規模要增加到年產90萬輛。
洛希爾銀行給李書福做的收益預測是——2011年可實現盈利,2015年實現息稅前利潤7.03億美元。當然,這些預測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