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總部位于上海,為諸多500強企業提供工作餐。2004年初登陸香港聯交所,年度盈利近8000萬元,四年后,2008年度盈利已達4.2億元,增長速度傲視整個行業,業內甚至將它看作內地最大的送餐服務供貨商。然而這樣一個曾經被很多人認為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卻意外猝死,這家公司就是福記食品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記)。
每經記者 陶斯然 實習生 徐冰玉 發自上海
賭局注定成王敗寇!
總部位于上海,為諸多500強企業提供工作餐。2004年初登陸香港聯交所,年度盈利近8000萬元,四年后,2008年度盈利已達4.2億元,增長速度傲視整個行業,業內甚至將它看作內地最大的送餐服務供貨商。然而這樣一個曾經被很多人認為有投資價值的企業卻意外猝死,這家公司就是福記食品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記)。
值得玩味的是福記的掌門人名叫“魏東”,在中國資本市場,這個名字或許注定要被銘記!
2009年10月7日福記食品停牌,并于10月20日宣布進入臨時清盤程序。德勤企業重組服務合伙人黎嘉恩、楊磊明及主管何熹達獲香港高院委任為福記食品的臨時清盤人。
現在,福記的去向正在成為焦點,然而教訓似乎被人忽視了。
沉浮史
“天才賭徒”終陷四面楚歌
每經記者 陶斯然 實習生 徐冰玉發自上海
2010年3月15日下午兩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了位于浦東新區寶安大廈的福記酒樓,門口的紅板宣告著一對新人剛剛在此舉辦婚禮。兩位前臺小姐中,一個在打著電話,另一個正百無聊賴地翻著一本時裝雜志。當記者向他們詢問福記被清盤事宜時,“我們這里每天都正常營業,生意也沒有變化。”前臺小姐看了看記者,懶懶地說。
一切似乎安然無恙。福記,這家集合了酒樓經營、送餐服務、方便食品生產三大業務的餐飲大王,業務經營仍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可是在金融市場,福記早已是一片頹態,昔日的投資者為之唏噓。香港交易所里,曾經上揚至33港元的福記股票(1175,HK)已經以7.68港元的價格停盤5個月。2009年10月,福記突然宣稱,來自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員工正在對福記進行清盤。
隨后至今,中糧、譚魚頭等食品大鱷,競相出價爭奪福記。
魏東的發家史
當下,最悲情還是公司的董事長魏東,這個在十年前從一家小飯店起家,短短五年使福記在香港成功上市,個人身價位列2006胡潤百富榜第73名的神話人物,此刻卻只能沉默地任由自己的產業被他人搶奪。
拒絕了所有媒體采訪的魏東,或許正在黯然神傷“這究竟是為什么?”
“魏東是一名精明的天才賭徒。”一位長期觀察福記的人士曾如此評價其創始人魏東。
主修稅務,畢業自江西財經大學的魏東早年并未過多地展現他的經商天賦,自1990年開始,他在南通市國家稅務局做了8年的公務員,然后突然下海。1998年,魏東東拼西湊,依靠銀行貸款200萬元,在南通開了一家餐館。
他并非無備而來。他將公務員那套嚴謹的制度搬進了餐館里,設立了完整的管理模式,下設總經理、技術總監等職務,并將職能明確分工;同時,營銷上對菜單并不限制,盡一切可能滿足客人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客源。
那還是創業的“洪荒”階段,所謂的創業者罕有管理的概念,魏東如此細致的管理又何愁不能成功?1999年餐館的收益近千萬,經商天賦首次嶄露頭角;2000年,魏東乘勝追擊,收購了蘇州的兩家餐館,開辦了蘇州新區福記好世界餐廳。毋庸置疑,他依舊是大勝而歸。2000年5月,公司增資至800萬元,正式以“福記”品牌經營。
偏安江蘇一隅已經不能滿足魏東,經過一番思考,他決定進軍長三角地區的核心——上海。2001年,魏東32歲,他來到上海浦東,開辦酒樓。上海是冒險家的樂園,更是精明商人的天堂。有著良好商業嗅覺的魏東迅速看到了一個潛力更為巨大市場——在那時,上海的張江、外高橋、金橋等幾個工業園區剛剛興起,由于園區大多遠離市中心且大部分公司都未設食堂,職員的就餐就成為一大難題。
魏東為此提出了自己的解決之道——送外賣。
即使現在回頭來看,不得不說,主攻中高檔餐館的魏東,去做最低級的外賣送餐,這是一個多么艱難的決定。事后,有管理學家分析,以中國的產業工人數計算,工業配餐市場至少有4000億元,餐飲配送潛力巨大。
魏東的轉型,正是時候。
2002年,魏東正式進軍餐飲配送行業,并以他的管理天才,推出了日后被業界頂禮膜拜的流程化 “教科書”——福記垂直化模式。魏東將送餐流程自上到下,分為中央采購、開封及用料分配、清洗、切割、腌泡、半加工產品,以及由中餐館、送餐、方便食品組成的營銷終端。
魏東的“福記垂直化模式”到底強到了什么樣的程度?據當時一些考察福記的風投回憶,當初福記一個終端點只有40人,卻可實現日送餐2萬份的工作量。其人力成本僅占收入的5%,而其他競爭對手在30%以上!令人嘆服!
就這樣,福記,這艘魏東精心打造的餐飲巨輪終于駛上了快速發展的航程。
2003年,在進軍餐飲、進軍快餐之后,魏東開始人生中的第三次重要賭博——上市。2003年初起,魏東就通過向國際投行貸款的方式,建立了新的公司,并通過多次貸款和收購于2004年將整個福記的核心資本并入自己的旗下。
2004年12月,代號1175的福記食品服務在香港主板上市,集資凈額約達2.88億港元。魏東成功了。
急轉直下
2004年底,初登資本市場的福記每天可以生產10萬份左右的盒飯,不過,魏東的野心遠不止這么一點,他的目標是超過100萬的日生產、配送量。同時,為了控制整個流程,魏東的福記還要進入上游采購和加工市場。
要達這些目標,魏東需要錢,上市所募得的資金,遠遠達不到他的要求。2005年,魏東瞄上了可轉換公司債券(ConvertibleBond,以下簡稱CB)。
何謂可轉債?投資界人士常常戲稱,可轉債對投資者而言是保證本金的股票。它兼具了股票和債券兩者的屬性,結合了股票的長期增長潛力和債券所具有的安全和收益固定的優勢。其持有人可以選擇持有債券到期,獲取公司還本付息;也可以選擇在約定的時間內轉換成股票,享受股利分配或資本增值。通常來講,當公司股價上漲,投資者對企業前景看好時,就會選擇將債權轉為股權,獲取更大收益。
相比于銀行貸款,可轉債的融資成本更低。以2007年11月,簽訂的三年期零息可轉債為例,這份債券的換股價為32.825港元,如未換股,應以本金107.34%贖回,利息率僅為7.34%。而在人民銀行的網站上,2007年9月15日和12月21日的一至三年(含三年)貸款利率分別為9.47%和9.56%,高過可轉債。
2005年10月,距福記上市還不到一年,福記發行6.2億港元的CB,換股價定為10.25港元。2006年3月底,福記的年營業額上升75.2%至7.97億元,送餐服務營業額達5.55億元,其股價也一路飆升至近20港元,成為當年港股市場漲勢最好的股票之一,魏東夫婦,也以35億人民幣的身家,位列2006年胡潤百富榜第73位,與百度李彥宏并列。
2006年和2007年,他又相繼通過投行簽訂了兩筆CB,金額也提高到10億港元和15億港元 (換股價定為32.825元,比當時的股價高出32%)。
可是,金融市場并非如此簡單,金融工具的使用可能帶來的流動性風險,悄然潛伏下來。
2006年當年,盡管公司的業績突飛猛進,但其利潤也僅2.5億港元,也就是說,如果2009年11月福記的股價不能達到雙方合同約定的17.18港元,福記就要償還近10億元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