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進口中國車計劃引巨大爭議
中國專家:工會的阻撓不應該成為貿易保護的武器
6月1日是美國政府為通用汽車公司設定的決定生死的最后限期。面對即將到來的“審判”,有消息稱,通用汽車計劃自2011年起把在中國生產的汽車銷往美國,以節約生產成本。消息一經泄露,立即遭到工會的強烈反對和批評。美聯社稱,該計劃甚至可能給通用帶來政治麻煩。
遭到工會猛烈攻擊
《華爾街日報》13日報道說,根據他們獲得的一份計劃概要顯示,通用汽車擬定于2011年向美國市場銷售約1.73萬輛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然后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別增至3.8萬輛和5.3萬輛以上,同時增加從韓國、日本和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的汽車進口量,并將在美國裁減2.1萬個生產崗位。報道稱,通用的這份計劃概要遞交給了美國國會議員,作為其成本削減戰略的一部分。
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對通用的計劃表示強烈反對,它在一項聲明中說,通用汽車在美國得到了逾150億美元貸款,公司不能用美國納稅人的錢來給國內的失業現象推波助瀾。UAW駐華盛頓從事游說工作的艾倫•魯瑟在給美國議員的信中說,通用公司增加進口的數量相當于美國4個工廠的產量,這意味著會有4家工廠被關閉,這是用美國納稅人的錢補貼其他國家的就業。通用發言人13日拒絕就此發表評論,但表示公司與UAW的談判仍在繼續。
可能帶來政治麻煩
美聯社5月14日更是以“從中國進口汽車將為通用帶來政治麻煩”為題評論此事。文章說,當通用成千上萬的工人為更多汽車工廠將被關閉憂心忡忡之際,該公司計劃進口中國產汽車的報道已經給通用汽車公司和白宮帶來了政治問題。奧巴馬政府向通用提供了154億美元的救濟,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住該公司在美國的9萬個工作機會,從中國進口汽車顯然不會推進這個目標。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動問題專家哈利•謝肯教授說:“原因很簡單,生產地是公司的決定,但當牽涉到納稅人的錢時,其敏感性就截然不同。一方面接受了政府上百億美元的援助,另一方面卻增加海外產量,我認為這將在政治上惹火燒身。”謝肯教授認為,通用公司當然可以想辦法降低成本,但也必須顧及政府保護美國工作機會的計劃。通用公司的一位技師說,普通員工對增加進口量感到不安,他說:“進口更多的汽車,那我們的工作怎么辦?”
中國車進美國是遲早的事
不過,美國汽車研究中心負責人科爾卻對通用表示出充分的理解。他提醒奧巴馬說,一個公司的生存能力比進口一些汽車帶來的問題要重要。他說:“一個工廠的幾個崗位重要還是一個公司的整體成功更重要?顯然是后者。”美國雅虎新聞評論說,隨著美國汽車業危機進一步加深,有一個簡單而又實際的解決辦法,那就是在中國設廠,而且這已逐漸成為一種主流思想。對于底特律汽車工業來說,中國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美國汽車網站資深分析師托普拉克認為,這個計劃不會影響通用的未來。他說,從計劃引進的汽車數量來看,通用此次針對的不是大眾市場。通用可能只是想擴大自己在美國市場的銷售種類,并以此證明,在美國不可能生產出價格如此低廉、安全性又能得到滿足的汽車。
美國《汽車新聞》13日報道說,如果計劃成功,通用汽車將成為第一個把中國制造的汽車引進美國市場的大型汽車制造商。此前,中國汽車廠商曾為此做過努力,但由于中國汽車不符合美國嚴格的安全標準,加上美國人對中國陌生的品牌缺乏信心,中國汽車一直沒能真正進入美國。托普拉克認為,與中國汽車公司相比,通用在美國市場上擁有自己的經銷網絡和品牌認知度,更容易達成這一目標。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通用汽車向美國市場銷售在中國生產的汽車的做法是“非常明智之舉”,也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表現。他說,通用汽車想在美國起死回生很難,因為美國汽車業“高成本、高耗能”的生產模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而通用在中國的分公司是能夠救總公司的希望之一,因為通用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非常好。周世儉說,曾經有美國官員私下稱,“通用要是放棄在中國的樂土,那簡直就是蠢透了”。
周世儉說,美國工會正是造成美國汽車生產企業高成本的因素之一,美國汽車工人平均每小時工資達70美元,甚至遠遠高出日本等汽車企業工資成本。周世儉認為,有關工會這次強烈抗議通用汽車的計劃,也是一種狹隘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體現,工會阻撓不應該成為貿易保護的武器,從經濟全球化角度來講,中國汽車進入美國是遲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