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遭遇全球反壟斷
日本某行業龍頭老大"太郎"引退之際,該行業數家代表性企業共同籌辦引退送別會。會上,"太郎"的繼承人"二郎"在干杯致辭中說,為向前輩"太郎"表示敬意,我想效仿"太郎",在每年11月1日提高產品價格,漲幅也就7%左右吧。
出席者無一人吭聲,大家都低頭看著地板。不久后,參加送別會的同業全部提價,漲幅7%左右。
這是美國律師事務所SheppardMullinRichter&Hampton在針對日企的反壟斷講座中的假想例子。根據美國的反壟斷法,上述所有出席送別會的日本企業已經構成價格同盟,觸犯了美國反壟斷法。
在許多日本企業看來,這是多年來的企業慣例,但在全球化的反壟斷浪潮中,這一日本"企業文化"和慣例正遭遇各國反壟斷機構的強力狙擊。
日企遭遇全球調查
8月20日,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價格壟斷為由,對12家日本企業開出總額為12.354億元人民幣的罰金。這是中國反壟斷調查開出的最高金額罰單。其中,日本住友等8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被處罰8.3196億元人民幣,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制造商被罰4.0344億元。
從中國反壟斷機構披露的一些細節看,受罰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形成價格同盟。雖然方式各異,均與上述美國律師事務所所舉案例提到的"企業慣例"有關。
以精工、不二越、捷太格特、NTN這4家日本軸承生產企業的價格同盟為例的調查顯示,從2000年?2011年,4家企業在日本組織召開"亞洲研究會",打著探討應對成本上漲的旗號,最終形成了協調價格上漲方式和幅度的價格同盟。
實際上,早在中國反壟斷機構盯上日企之前,美國和歐盟已經對日企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壟斷調查。特別是在美國,價格壟斷被納入刑事犯罪。在美國司法部的強力調查過程中,涉嫌價格壟斷的眾多日本企業不得不以繳納巨額罰金的方式與司法部達成"司法交易"。
在2013年秋季針對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的反壟斷調查"司法交易"中,美國司法部對9家日本企業開出了總額7.4億美元的罰金。美國司法部消息顯示,這些日本企業價格操縱的產品對象超過30個,一些價格同盟持續了10年以上。
這是2010年以來美國、歐盟、日本公正交易委員會聯合調查日本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價格壟斷系列案的高潮。進入2014年,歐美反壟斷機構對日本企業的反壟斷重拳仍繼續揮舞。
2月,美國司法部宣布,普利司通輪胎因參與汽車橡膠產品價格同盟被罰4.25億美元。同月,加拿大渥太華省高級法院以零部件串通投標為由,向松下開出470萬加元罰單。4月,美國司法部指控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SHOWA涉嫌價格操縱和不當投標,罰款1990萬美元。
3月,歐盟委員會對日本精工等4家日本企業開出罰單,其中日本精工被罰6200萬歐元,不二越被罰400萬歐元。4月,歐盟針對古河電工等日企涉嫌高壓電纜價格聯盟開出總額3億多歐元的罰金。
就在中國反壟斷機構發力前后,歐美反壟斷機構針對日企再次掀起新的反壟斷浪潮。8月20日,美國司法部與日本特殊陶業達成司法交易,后者認罰5210萬美元。8月21日,加拿大一家法院對電裝公司處以245萬加元罰金。
日企抱團成眾矢之的
與汽車零部件相關的日企,在海外市場頻頻成為反壟斷主要對象,客觀上與其部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高有關。但專業人士指出,這更與日企在海外抱團、排他的企業"慣例"息息相關。美國司法部等反壟斷機構出臺"先報告者減免罰金"制度以來,長期盤踞市場的價格壟斷聯盟終于土崩瓦解。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在歐美反壟斷機構接連開出巨額罰單后,日本汽車零部件和成車制造商強化了"企業合規"教育,日本精工還在歐美、印度等市場專門設立了"企業合規"負責人。但即便如此,日企在海外市場因價格壟斷、價格聯盟、串通投標受調查和受罰的消息仍不絕于耳。
日本律師前川拓郎指出,在日本,上溯至明治時期財閥的少數企業集團長期支配日本經濟,集團內部的企業之間相互持股,缺乏外部股東的監督,與歐美企業相比,這些日本企業對價格壟斷的問題意識相對較低。
曾在歐洲反壟斷機構工作的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羅林森認為,一系列價格壟斷案與日本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商間的特有企業文化息息相關。例如,由豐田汽車主要供應商約200家企業組成的"協豐會",經常通過開會、高爾夫球等活動搞"親善","競爭企業之間關系密切,這是非常危險的"。同業競爭對手經常交流的結果是,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家有時連競爭對手的價格甚至成本結構都一清二楚,容易形成心照不宣的價格同盟。
在企業活動日益全球化之際,日本同業企業長期形成的特殊慣例格外顯眼。在一起反壟斷案例中,日本企業一名員工向美國律師咨詢時說,在同業企業的會議上,雖有人提出價格同盟的話,但他本人并沒有任何發言,應該屬于無罪。但律師指出,這種日本企業員工普遍存在的認識就是錯的,即使沒有達成價格同盟,僅交換價格信息在反壟斷機構看來就構成了違法。
《日本經濟新聞》分析,出于產品開發和零部件品質保證的需要,日本汽車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傾向于長期開發合作,導致零部件廠商相對集中,容易形成被懷疑價格操縱的土壤。美國司法部在反壟斷調查中指出,每家汽車廠商都有相對固定的零部件供應商,這實質上阻礙了正常的市場競爭。
如今,在諸多領域,中國已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市場,成為一些企業眼中搞價格壟斷和價格聯盟的"肥肉"。可以想見,中國反壟斷機構的"亮劍"不會曇花一現。今后,如何更有效地打擊國際價格壟斷,中國可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其他國家反壟斷機構展開合作和信息交換,借鑒各國成功的反壟斷經驗和法律規范。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