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本報記者臥底調查發現,“毒郵件”事發后,各快遞公司紛紛加強內部管理。郵件包裹的安全工作被逐級強調,但有快遞公司更強調“防范記者暗訪”。記者在某快遞公司山大路點部工作的某天晚上,遇到該公司領導來此“視察”。除了強調收派員必須“開箱驗貨”的規章外,這個領導更多向員工傳授起防范記者暗訪的“注意事項”。
新年伊始,2013年末的“致命快遞事件”并未被人們忘記。由于把關不嚴,湖北一家快遞公司違法收寄有毒化學品,其泄漏后污染的鞋子,最終成為“致命快遞”,釀成我省1死9傷慘劇,一時間,快遞業風聲鶴唳。
近期,本報記者臥底數家快遞公司,分別從事派件員和分揀員的工作,暗訪發現雖然這一1死9傷的惡性事件對整個行業有所觸動,但因為利益糾葛,長久以來圍繞快遞業的種種痼疾,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消除。規范快遞業,依然任重道遠。
墻上放教育短片,墻外“比賽”式分揀
2013年12月24日,本報記者以找工作的名義,填了一份個人信息的表格,又經過筆試、面試,來到一家快遞公司位于山大路附近的點部,并被安排做快遞件的分揀工作。該公司在業界口碑較好。所謂“點部”,是公司最基層的快遞投遞點,負責劃定區域內所有與該公司有關聯的快遞件的收發。
來到這里第一天,記者就目睹了一場不亞于“比賽”的卸貨場面。12月24日下午2點左右,來自中轉站的車停在點部倉庫后門外。隨著負責人一嗓子“來車卸貨啦”的吆喝,分揀員和快遞員馬上活躍起來,推起幾輛特制的四輪小車來到貨車旁。大小不一的包裹,被從貨車上連拖帶拽扔到四輪小車上,并很快推進倉庫。等待這些快遞件的,是七八個貼有各種地名標簽的大筐子。
真正的“比賽”才剛開始。“這個花園路!”語音未落,一個包裹“噗通”一聲落到了距離吆喝者幾米開外的一個筐里。
“你的,銀座!”倉管員將一只標有“易碎”的箱子使勁拋向收派員,后者措手不及沒接住,箱子便應聲砸到地上。這種傳接件會在三四個倉管員和五六個收派員之間進行,隨著“比賽”不斷推進,
速度不斷加快,各種包裹在空中飛舞,接得準的,地上少落幾個件;接得不準,快件只能掉到地上,被亂踢亂踏更是家常便飯。
倉庫內墻上的電視里正反復強調“輕拿輕放,大不壓小,重不壓輕”的快件堆放原則,但現場沒一個人關心,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速度和激情”。
對于倉管員來說,以最快速度將這些件分類,才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如果耽誤了送件,就可能扣錢。
不看證件問兩句就錄用
2013年12月26日,本報另一路記者以學生身份在位于順河高架附近的另一家快遞面試兼職。和稍早時臥底的公司一系列的招聘程序不同,這家快遞的工作人員沒索要記者任何證件,只是問了學校,便留記者做起快遞員。
在暗訪的幾天時間內,除了關心記者能否按時將件送達客戶手中外,無人詢問記者身份以及快遞件的安全問題。
快遞行業老板經常換,人員不夠時也會大量招聘兼職的,這是快遞員趙石(化名)眼中常有的現象。對于這些人的身份,公司“睜只眼閉只眼”,像記者那樣,沒核實證件就入職的不乏其人。
在快遞員小黃看來,公司招聘方式的不同,和運營模式有關。有入職考試的那家公司因為采取“直營”模式,相對正規。如果因為運送快遞出事,總公司可直接追究領導責任。而國內大部分民營快遞采取“加盟”模式,“問題可能更多。”
李強(化名)兩個月前花了兩萬元加盟費承包了一家民營快遞的網點。趙石介紹,李強是與快遞濟南分公司簽的協議,比較正規,“但有的加盟商會二次轉包,甚至‘三包’、‘四包’,那些小承包點總公司基本管不了。”
省城另一家快遞的一名加盟商透露,最早公司在濟南市區共有四個分部,都歸濟南分撥中心管理,后來每個分部又將自己地盤劃分出去,多次切割轉包。
“只要不被曝光,怎么干都行”
對快遞員和承包老板來說,收寄更多的快件比提高招聘門檻和員工素質更現實。“附近的科技市場每天能收送上萬個件,快遞員不用怎么費勁,就能輕松賺錢。”快遞員小黃笑言,對這樣的“香餑餑”,不驗視直接收件很正常。
“毒快遞事件”發生后,國家郵政局在全國范圍開展收寄不驗視整治活動。“都知道要開箱驗貨,但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一位快遞員透露,即使檢查,缺乏專業知識和專業儀器的快遞員,也只能憑經驗和肉眼的直觀感受來做出判斷。
談及圓通[微博]“毒快遞事件”,小黃說,之前他聽說公司也曾因為違規寄送快遞致人受傷的,只不過沒有被曝光,內部處理了。“只要不被曝光,怎么干都行。”
對于普通快遞員而言,“出事”似乎距離他們很遙遠,多收送幾個件、多賺點錢,才是眼前觸手可及的事。
當記者表示擔憂收發件的安全問題時,快遞加盟商王大(化名)則表示“不必擔心”,只要問題不出在公司內部,“什么都好說。”
快遞公司領導傳授防記者技巧
本報記者臥底調查發現,“毒郵件”事發后,各快遞公司紛紛加強內部管理。郵件包裹的安全工作被逐級強調,但有快遞公司更強調“防范記者暗訪”。
記者在某快遞公司山大路點部工作的某天晚上,遇到該公司領導來此“視察”。除了強調收派員必須“開箱驗貨”的規章外,這個領導更多向員工傳授起防范記者暗訪的“注意事項”。
“媒體報道是有規律的,都會緊盯著熱點問題。”當晚,站在臺上的這個領導,很“內行”地向聽眾分析,最近快遞業出現了“毒快遞”事件,已經有快遞公司遭殃,接下來“尤其要小心記者的暗訪”。
至于記者如何暗訪,他舉例說,有的記者會佯裝寄快遞的客戶,到各個點進行試探,“他們不像一般客戶那樣詢問快遞費,而是會問各種問題,像你在這里的收入如何、你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有什么看法等。”
這個領導要求,遇到這樣的人,一律以“我只是一線干活員工,對此事一無所知”進行答復。同時他還特別提出,要小心記者的偷拍暗訪:“對于他們帶的手表、手機等,要多加注意。”他指出,一旦一些問可疑問題的人總是將手機或手表“放在胸前”,對準你的頭部或干活的手,就要特別小心:“記者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這個領導強調,非常時期,任何人不能亂說話,否則“你在這家公司的工作就到頭了”。
(原標題:圓通“奪命快遞”:曾多次寄化學品樣品)
圓通丑聞盤點:
時間 | 事件 | 詳細情況 |
2013年11月 | 毆打客戶 | 11月底,重慶市渝北區的高女士在網上買了一雙鞋,賣家通過圓通速遞發貨,快件到達網點后十天半月都不派送。有消費者上門自取竟遭圓通員工毆打。 |
2013年10月 | 持刀傷人 | 武漢硚口區23日晚發生持刀傷人案。幾名圓通速遞網點工作人員,與1名硚口區城管委執法隊員和3名協管員,因沒收貨物發生肢體沖突。雙方均有人員在沖突受刀傷。 |
2013年8月 | 出賣客戶信息 | 圓通申通[微博]等快遞公司人員在提供快遞服務的同時,還將收集到的公民個人信息明碼標價公開出售,快遞員同意以0.2元到0.5元不等的價格將手上的快遞單賣出。 |
2013年3月 | 暴力分揀 | 深圳圓通速遞公司地王分公司的分揀中心,中午休息的時候,有的工人坐在郵件上,有的工人甚至躺在郵件上。當被質疑郵件會扔壞時,圓通員工稱如果不是很貴重的東西都無所謂,不怕壓不怕扔。 |
2013年3月 | 丟失郵件 | 煙臺董女士往北京發了一箱海鮮,好幾天也沒到,最后這箱海鮮現在竟然失蹤了。董女士多次聯系快遞公司,問題也沒解決。海鮮值3000多元,圓通派來的快遞員未錢賠。 |
事件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