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下一錘將砸向進口車?
長江商報消息 中汽協副秘書長稱:是否對進口車價格進行調查,應由發改委發布消息
本報訊(記者 翟瑩 實習生 肖辛格)發改委下一個反壟斷“重錘”將落在進口車身上?日前,有報道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透露,國家發改委正在調查車商是否給經銷商設定價格,協會也在搜集價格和利潤率數據,調查范圍包括進口汽車及與中資伙伴在本地生產的汽車。
昨日,羅磊給本報回復,對此予以否認,他表示“并沒有確切消息說發改委對進口汽車立案調查”,搜集價格和利潤率數據只是“例行檢查”。
羅磊表示,“發改委是否對進口車價格調查,應由發改委發布消息”,并強調目前并沒有確切消息說對進口汽車立案調查。
而針對“協會也正在搜集價格和利潤率數據”的說法,羅磊表示,“對汽車銷售行業展開調查,是協會的自主行為。”他強調,此行為并不是配合發改委,“對汽車銷售行業是否違犯反壟斷法等調查是我協會的一項日常工作,相關研究結果會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
事實上,對于進口車是否暴利及壟斷這一問題,業內本身就存在分歧。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就曾發文表示,汽車行業被指暴利與其所了解的行業情況有不小的差異。
而武漢汽車業內人士則認為,造成進口車價格高的情況,除稅收外,很多原因是因為2005年4月起實施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按照《辦法》,經銷商應先取得汽車生產企業或經其授權的汽車總經銷商授權。
“原來個體經銷商取得了進口權,可以跟國外的車企談條件,在哪兒賣、怎么賣、賣多少都是可以協調的,所以在不同地區可以是不同的經銷商跟車企簽合約。但《辦法》實行后,豪車車商在國內成立總經銷商,資源、價格、數量都是它說了算,個體經銷商就必須找車企總經銷商。”上述人士表示,《辦法》從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廠家的價格主導權,造成“不違法的暴利”。
行業協會頻頻卷入壟斷“窩案”
工商總局:防止行業協會成壟斷行為“推手”
因多次組織商定黃金“協會價”,近日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和老鳳祥等5家金店被罰1059.37萬元。其中,行業協會被認定在達成、實施壟斷中起主導作用,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被處最高罰額50萬元。
在上海黃金壟斷案中扮演主導角色的行業協會,并非是協會卷入價格壟斷的第一例。今年8月是反壟斷法實施5周年,國家工商總局為此公布的12起壟斷案例中,就有9起是行業協會組織達成壟斷協議,占全部案件的3/4。
其中,“協會壟斷案”地跨江蘇、江西、湖南、遼寧、河南、浙江、四川、云南8個省市,涉及建材、工程檢測、二手車、保險、旅游、供氣等行業。僅在湖南一省,就有永州、郴州、常德、張家界四市的保險協會上榜,已呈壟斷“窩案”之勢。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市場營銷研究中心主任晁鋼令認為,從現有案例看,行業協會已觸及串通定價、限制促銷、不正當競爭等多種保價行為。行業協會涉及壟斷協議問題已較突出。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反壟斷執法處處長曹紅英昨日表示,當前行業協會涉及壟斷協議問題比較突出,要防止行業協會成為壟斷行為的“推手”和組織者。
工商總局近期公布了12起壟斷協議案件,其中9起是有關行業協會組織本行業經營者達成的壟斷協議。
曹紅英說,行業協會具有穩定、統一的組織形式。相對一般壟斷協議,行業協會組織達成的壟斷協議更穩固,更易得到執行,對競爭的損害也就更大,因此成為各國反壟斷法關注的對象。我國反壟斷法也對行業協會反競爭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
那么,如何防止行業協會成為壟斷行為的“推手”和組織者?曹紅英表示,近期工商總局開通了反壟斷案件公布平臺,對工商機關查結的壟斷案件向社會公布,以此深入宣傳反壟斷法,引導廣大經營者和行業協會自覺遵守法律規定。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