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以來,我們開始協助發改委調查進口車流通領域的價格問題,進口車企是否為汽車經銷商設立了最低限價,這也是發改委對各行各業的反壟斷調查的一部分!弊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秘書長向南都記者透露,這一反壟斷調查從去年開始,已成該協會例行工作之一。
事實上,8月13日,發改委剛剛對黃金飾品行業開出首張反壟斷罰單。8月7日,發改委更是對奶粉行業開出史上最大罰單。
汽車行業或將成為發改委反壟斷“大刀”揮向的下一個目標?
調查進口車定價
近期,進口車企身陷旋渦,“外資進口車企成‘暴利王’”的言論甚囂塵上。有數據顯示,寶馬、奔馳、保時捷等外資品牌的進口車型,在中國大陸地區與國外的售價,最高差價近3倍。
對此,羅磊向南都記者表示,“此番的反壟斷調查,并非針對進口車利潤過高的問題,而是針對進口車企是否對經銷商限定了最低的終端價格!
羅磊稱,兩者不可混為一談,進口車定價高(指導價)、利潤高,并不等同于壟斷,此次反壟斷調查主要是針對車企是否涉及到一些壟斷行為。
作為汽車流通行業的監管組織,早在2008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就展開了相應的調查,“這不得不提及早在2005年出臺的《汽車品牌實施管理辦法》(簡稱”《辦法》“),進口車企在華銷售通過一家總代理來進行,這為其壟斷提供了政策溫床!绷_磊稱,此番反壟斷調查,除了協助發改委之外,另一層深意就是行業監督自律。
2012年11月28日舉行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年會上,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便首次公開表示,下一步要加大對汽車產業反壟斷的力度,并確定了整車銷售價格、售后服務、拒絕交易三個反壟斷的重點。
目前,這一反壟斷調查,并非針對部分進口車品牌,而是針對目前在中國成立了總代理的所有進口車品牌展開的調查。對于這一調查的進展以及相關的調查形式,羅磊沒有披露更多的細節,只是稱“仍在進行中,尚不能透露,對汽車銷售行業是否違反《反壟斷法》等調查是我協會的一項日常工作,相關研究結果會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
《辦法》出臺以來,其由類似于奔馳(中國)、寶馬(中國)這類總代理來建立銷售渠道的模式,一直備受爭議,甚至被認為“不改變《辦法》,中國汽車行業的壟斷是難以根除的!绷_磊則頗為節制地表態稱,此次反壟斷調查并非一定要改變現有的總代理模式,而是希望能完善現有的《辦法》,對于進口車銷售渠道形成一定的監督,更好地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
經銷商:壟斷確實存在
中國車市連續三年稱冠全球。大眾、通用等跨國車企紛紛稱中國市場已成為各自全球第一大市場,未來要投放更多迎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車型。
但從價格來看,中國消費者似乎并未贏得“尊重”,尤其是進口車,同一款車的售價高于國外市場,再正常不過。進口車企則以稅費推脫———中國的車價中包含了花樣繁多的稅費,目前國內進口整車的關稅是25%,在此之上還要征收17%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后者取決于發動機排量。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看來,目前,某些進口車確實有壟斷之嫌。他進一步表示,車企暴利和市場操控的確有關系,進口車國內價格與同款車的海外價格相比高出很多,有多種原因,高稅收只是其中一點;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階段決定,中國進口車市還處于賣方市場,需求旺盛,價格自然上升。
汽車行業專家鐘師還指出,進口車價虛高主要是因為部分暴發戶、富二代哄抬車價,主動加價。他還“炮轟”了針對進口車展開的反壟斷調查,“進口車競爭非常激烈,并非寡頭經濟,壟斷得涉及到國計民生,非得說進口車企壟斷、操縱價格,還真算不上。”
張志勇坦承,目前的中國車市,價格控制的形勢依然存在,但供求差距不斷縮小,暴利空間也在逐步壓縮。
盡管行業人士一再為進口車企“鳴冤”,但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陳姓寶馬經銷商則向南都記者“陳情”———壟斷確實存在。
該陳姓人士稱,投放到中國市場的進口車價格高于其他市場,由來已久。這不能全歸咎于中國對于進口車的征稅過高,廠家對于進口車的指導價,完全是自己來定的,部分暢銷車型還有最低限價的規定,經銷商的終端價格都在廠家的指導價基礎上來進行小幅調整的。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來佐證進口車領域存在的壟斷問題!胺侵幸幥(總代理)渠道購買的車,4S店不提供保修、免費保養。這些車都是經過報關才能進入中國大陸銷售的,寶馬則發文嚴令禁止對美規、中東規(非中規渠道)進口的車提供保修服務,購買了上述車的消費者只能自費保修、保養!彼毖,這一中國進口車領域不成文的“霸王條款”則是壟斷的體現,“在國外購買的手表、奢侈品手袋等,都是全國聯保,國內要為其提供保修、保養服務的,但在進口車領域則是完全不同的!
進口車價格或下挫
發改委是否真的要拿進口汽車“開刀”?
至少從羅磊昨日在新浪微回應來看,尚不明確,“應由發改委相關領導發布消息”。
的確,如不少業內人士所言,進口豪華車僅占2012年全國汽車銷售5.7%的份額,即便受反壟斷制裁,也不足以波及到整個汽車行業。
不管是最近被指責的進口車企利潤過高,還是這一針對進口車的反壟斷調查,大家最為關注的是“進口車會否降價”。
目前,以寶馬為例,進口車與國產車的銷售比例是45:55,尤其是進口車的利潤貢獻率較大。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孫世清傾向于認為,在短期內,或將拉低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等品牌的高端進口車的車價;長期來看,有望加速上述品牌的高端車型的國產化進程。
實際上,數據顯示,近年來,跨國車企紛紛加碼中國市場,高端品牌的國產化進程也在提速。據悉,2015年,奧迪在華將實現70萬輛的產能。2020年,北京奔馳將實現70萬輛的產能;未來5-10年內,寶馬在華的產能將提升至90萬輛。
進口車國產化進程加快,車價也將進一步下探,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將日趨白熱化。此外,隨著進口車、高端車價格進入下行空間,切入到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的細分市場,后兩者,尤其是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將被擠壓,“進口車、高端車的價格下降、性價比提升,觸發合資品牌、自主品牌價格下挫只是早晚的問題!睂O世清表示。
令人訝異的是,昨日汽車股大漲,中航證券分析師稱“與進口汽車反壟斷調查”消息無關,以兩大漲停的汽車股華域汽車、雙林股份為例,其利好消息分別來自于收購和股東增持。該分析師稱,這一消息對于自主品牌汽車絕非利好消息。
截至南都記者發稿前,發改委尚無相關的官方消息披露。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反壟斷法》的出臺,發改委嚴懲壟斷的“大斧”不只揮向快消、金融、汽車等行業。反壟斷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王曉曄曾表示,今年以來發改委查處價格壟斷大案表明:我國反壟斷機關對價格壟斷不法行為查處力度在不斷加大,對其他行業和企業是個警示。只有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市場的規則,消費者的要求,企業和產品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南都記者雷敏實習生余璐遙
CFP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