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政府相關部門明確將對國內奶粉企業進行整頓,但對于整頓的細則一直沒有具體的說法。日前,國家食藥監總局于8月6日公布《企業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3版)》的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審查細則”),同時還公布了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的名單及相關信息。業內人士認為,相關的細則出臺令嬰幼兒配方奶粉生產準入門檻被進一步提高,整個行業將迎來一場大清洗。
從奶源地建設篩選企業
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上公布的文件,審查細則主要有5個要求:一是要求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HACCP)和GMP管理體系;二是要求以生乳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應有自建養殖場,以全脂、脫脂乳粉為原料的生產企業,應自控奶源;三是要求企業有研發能力;四是全面提高了管理要求,特別是原輔材料的采購要求;五是全面提高生產條件的要求,如提高了對生產環境的潔凈度要求,生產用水要使用純化水等。
乳業專家王丁棉對南都記者表示,“新出的細則征求意見稿,主要是生產企業從奶源到生產、工藝和質量管理等方面要求細化。然而,中國奶粉安全最關鍵的是奶源安全問題,提高國產奶粉信心的根本是提高國產奶源的質量和監管。”
同時,對于以全脂、脫脂乳粉為原料的生產企業,審查細則還要求“應自控奶源,建立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原料供應商相對固定,質量穩定可控。對采購的全脂、脫脂乳粉批批檢驗,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粉》(GB19644)的要求”。
有不愿具名的某南方奶粉企業執行總裁對南都記者透露,“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先奶源,后市場’被認為是解決之道,早在2008年11月,國家發改委頒布了《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到2011年10月底前,乳制品生產企業基地自產生鮮乳與加工能力的比例要達到70%以上’。而第二年頒布的《乳制品工業產業政策(2009年修訂)》指出,‘新建乳制品加工項目的奶源基地自產生鮮乳數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擴)建項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
在這種背景之下,當時很多有條件的乳企就已經開始自建奶源,“目前使用國內奶源的企業,年銷售上億的在自建奶源上基本沒有太大問題。”該執行總裁說道,“但是從這一次公布的128家企業的名單來看,有些就是鄉鎮小廠,年產值撐死不到千萬,自建奶源顯然無從談起,這次審查細則對于奶源的規定如果全部實行的話,首先在源頭上就卡死了這些企業。”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研究員宋亮對南都記者表示,有些企業不僅沒有自建奶源,原料奶粉主要是依靠其他企業,而且多有貼牌生產或者委托生產,因為無力自建奶源,希望通過和奶源源頭合作,并肩控制關系是很難的。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使用進口奶源的奶粉企業中,如雅士利、圣元和合生元等,已經通過海外設廠或控股供應商的形式對國外的奶源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這種模式是有錢人的游戲。”前述執行總裁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國內用進口奶源的企業不少,但是能實現對海外奶源控制的,十個手指頭都數得出來。”
對研發能力作重點審核
此外,本次公布的審查細則與以往的最大不同在于:對奶粉生產企業研發能力要重點作審核。對于企業的研發能力,食藥總局從3個方面對企業作出明確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應建立自主研發機構,配備食品相關專業5人以上研發人員。具體到研發能力,要求研發機構至少能夠完成以下任務:新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跟蹤評價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營養和安全、確定產品保質期、研究生產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因素,提出防范措施。研發機構應有相應的場所、設備、設施及資金保證。
此次公開的審查細則,比以往更加細化,在奶源以及研發能力上,對于企業提出的要求更高,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均認為,這個審查細則實際上是通過提高門檻的方式,實現對國內企業的清理,很多中小型企業在未來可能就只能在被兼并和關門兩種選擇。宋亮甚至大膽地預測,公布的128家企業中,未來可能將淘汰掉一半的企業。而多位奶粉企業的高管的預測則相對保守一些,“考慮到地方保護主義,淘汰一半可能比較勉強,但是清理掉二三十家企業則是沒什么懸念的。”有奶粉企業的高管對南都記者如此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新出的審查細則沒有提到國家食藥監總局明確提出禁止的“五不準”,即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不準用統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等未作詳細說明。
細則5大門檻
1實施HACCP和GMP管理體系(適用于制藥、食品等行業的強制性標準)
2有自建自控奶源
3企業有研發能力
4 全面提高管理要求,特別是原輔材料的采購要求
5生產用水用純化水等
[觀點]買配方生產不再?
宋亮表示,“與以往不同的是,食藥總局要求奶粉生產企業自建自己的研發中心,獨立完成新配方的開發。以前,不少企業是買別人的配方生產配方奶粉。部分國內企業雖然建立了企業自有的研發中心,但是研發中心實力并不強,而是依靠與國外的研發機構合作研發新配方,這一次,這種模式或將受到沖擊。”
南都記者 侯睿之 實習生 陳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