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快速增長符合歷史走勢,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
本報記者 李錦
2013年世界500強企業名單新鮮出爐。中國有95 家企業入圍,連續三年成為除美國外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繼續在世界500強中保持這樣強勁的發展勢頭,將在2015年趕上或者超過美國。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快速增長符合歷史走勢,大企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中國的命運。
大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作用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納稅總額為3.3萬億元,占2011年我國稅收總額的37.24%。充分證明了我國大企業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此外,大企業時代還體現在中國企業500強與世界500強、美國500強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在2002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美國、日本分別占有198席和88席;在2013年世界500強中,美日企業總體上呈現減少趨勢。充分證明,中國大企業已經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格局,并且將繼續改變世界經濟的競爭格局,以往由美日主導的局面正在向中國傾斜。
“大企業時代”的六大特征
兼并重組是促成中國進入到了“大企業”時代的重要推手。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中154家大企業共并購重組了1111家企業,并購重組活動持續活躍。在西方企業的發展歷程中,已經掀起了五次企業兼并浪潮。這五次浪潮一浪高過一浪,每次浪潮的掀起都有力地促進了現代西方企業的發展和資本的集中。現代工業第六次兼并重組浪潮可能由中國大企業帶頭完成,兼并的主角是中國大企業。在中國,國企顯然充當了大企業兼并重組的主力軍。今后一兩年,仍然是重要特征。
“大企業時代”形成對中國的發展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中國進入“大企業時代”具有六大內在特征:
首先,大企業時代對工業生產組織形式而言,生產和資本出現了集中的趨勢。這些大企業往往控制著一個或多個部門的生產經營,甚至可能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其次,向世界市場加快發展,進入國際化競爭時期。國際化競爭就是國家大企業之間的競爭。第三,大企業時代對生產力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一些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形成了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一些產業鏈相關企業合并重組,促進了企業業務鏈條整合,發揮了協同互補效應;等等。第四,導致生產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大企業產生并成為經濟生活的主體,適應了新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第五,兼并重組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與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形式。第六,與此同時,產生大企業時代的商業模式與文化,宋志平的包容和諧文化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文化決定企業的命運。稻盛和夫[微博]與宋志平,是僅有的同為兩個世界500強企業的領袖,他們都有一種文化在支撐,他們為“大企業時代”提供了重要的文化依據。
中國建材在宋志平領導下,進入500強。從公布的名單上,他領導的中國醫藥也進入500強。中國進入大企業時代必然有中國特色的大企業時代的哲學 。宋志平超越傳統西方市場經濟的兼并重組,包容哲學是大企業時代對資本主義叢林法則的揚棄與否定,為我國大企業的形成和大企業時代的到來做出了實踐性和理論性貢獻。可以這樣認為,宋志平的包容哲學既是中國進入大企業時代的管理哲學的精華,它的基本目標就是要在不斷急劇變化的大企業時代面前,建立起一個具有社會主義特征、充滿創造活力的中國企業自適應系統。要使這一系統能夠得到持續地發揮效用,不僅要求要有現代大企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組織,而且還要求有現代大企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來構成現代大企業管理科學。從經驗管理到科學管理是由泰勒完成的企業管理的第一次飛躍,從科學管理原理到現代管理理論是由德魯克完成的第二次飛躍,從科學管理到文化管理則是由日本稻盛和夫為代表而完成的企業管理的第三次飛躍。當前迅速崛起的社會管理是企業管理的第四次飛躍。宋志平的“央企市營,包容和諧”管理理論是學習發展前三次飛躍的成果,而在本質上可以納入第四次飛躍范疇。
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在他的成名作《經濟學》中說“美國的事業是企業”,那么,中國進入“大企業時代”的意義是什么呢?
企業強則國家強,中國的事業也是企業。大企業承擔著實現國家振興、民族復興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就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德國西門子與美國通用電氣、日本的小松機械與美國的卡特彼勒、法國施奈德與瑞士ABB、美國通用汽車與日本豐田,無一例外地體現出代表國家競爭力的大企業之角逐。這幾年,中石油、華為、中興、三一重工[微博]在美國的困境,都說明這種大國之間競爭的殘酷性。
企業的崛起與國家經濟的崛起具有一致性。世界500強是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的標志。細心的人不難發現,各國上榜企業的數量和國家的經濟實力排名有著驚人的相似,尤其是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的六個國家,同時也是在GDP世界排名中最靠前的六個國家。在2013年的世界500強企業中,共有95家中國企業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6家。201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新上榜的31家公司中,中國公司占新上榜公司總數的60%左右,中國新上榜公司的數量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一位。中國上榜企業數量連續第10年增加,而僅僅在兩年多前,中國的GDP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財富》雜志發布的結果更是為此做了注腳。
今年,中國有 95家企業入圍世界500強,而在11年前,僅有11家中國企業上榜。再看收入,在1995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上榜企業占500強總收入的比例僅為0.4%,在2000年僅為1.6%,而在今年則占到了17%,也就是說,比1995年增長了4250%,比2000年增長了1062.5%。 在某種意義上這標志著本世紀初國家制定的關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的戰略規劃進一步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已經成為了重要的國家戰略。這份榜單反映了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化,中國企業上榜的數量與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更加相稱。
國有企業的崛起與中國經濟的崛起也具有一致性,反映了中國國有企業跨越式發展與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是一種互動關系。中國國有企業占世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和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的比重,都是按匯率法計算。數據表明,這兩個比重都是呈上升趨勢,兩者還有趨同趨勢,也充分反映了“中國經濟大舞臺”會產生出“時勢造英雄”的效應,即中國崛起大勢造就中國大企業,造就中國民族英雄。特別是在2012年,中國國有企業占世界500強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已超過中國GDP占世界總量比重。可以預見,兩者將繼續保持同步迅速上升的趨勢。如果按照我們對于2020年中國占世界GDP總量的預測,即中國屆時將超過美國GDP,那么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數量也將超過美國,其中各類國有企業將超過100家。
阻礙企業變大、變強、變優的“中國因素”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顯示中國正在進入以大企業為主導的時代,但是大并不意味著強。中國上榜企業再創新高,達到95家,距離百家僅咫尺之遙。然而,就已經上榜的中國大陸公司看,存在嚴重的結構失衡和杠桿率過高的問題。與國際一流企業相比,中國大企業在諸如體制機制、資源整合、創新能力、人才培養、品牌影響力、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國際化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大而不強,這是中國大企業的尷尬。當然,大是手段,是途徑,強與優是目的,是我們的夢想。先大起來,這是不容置疑的選擇,有的人總是批“大”,意欲何為?
中國的企業為什么多年來一直是大而不強,我認為有四個原因。首先是企業自身的原因,缺乏具有高投資資本收益率商業模式,難以轉型升級。其次要歸咎于市場化的制度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但是制度基礎設施建設卻遲遲沒有跟上。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市場化是在政府嚴格監管之下的市場化。中國今年入圍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只有幾家企業屬于民營性質。聯想、華為在內的很多民營企業則在研發創新這方面做得比較好,這也是其能完全靠自己實力取得今天成就的重要原因,更使人佩服。
再次,是中國政府目前的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的思路。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國企或地方政府的投資和出口拉動。“軟預算”約束等問題一直是國企和地方政府的心頭之痛。由于大企業多集中在投資類的行業領域中,加之對投資資本收益率的忽視,消費遲遲不能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再之,我國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和大量行業的地域性分割。致使我國一直無法形成一個整合而統一的國內市場。這也是制約企業做強做優,降低中國出現偉大企業幾率的重要因素。
中國必須從內部推動市場化的改革,這是中國的企業變為大、強、優的偉大企業的必由之路。這個因素越來越重要了。
中國500強企業的路該怎么走
到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中國與美國可能要相當。但是中國企業與美國500強的差距不小,趕上世界先進企業的發展步伐,要走的路還很長。在此過程中,中國的企業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提高資源整合能力,迅速擴大規模仍是首選要務。在數年之內,加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是越多越好,三年應當增加到130家。
其次,要加快技術創新,提高國際競爭力是核心。從盈利模式看,中國上榜公司最多的是資源性企業,主要靠國家政策扶持和資源市場壟斷來獲取高額利潤。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靠此獲得的利潤屬于透支性利潤,難以長久。
第三,要加快市場競爭,調整產業結構是關鍵。中國進入世界前50強的3家公司都是壟斷行業的企業,依賴政府力量的慣性作用還在持續,而世界一流企業的壯大主要靠市場打造。
第四,加快品牌建設,提高國際知名度是根本。無論是中石化、中國工商銀行,還是國家電網[微博],并沒有成為真正的世界著名品牌,其80%以上的營業收入是在國內。
第五,建設真正的全球公司是長遠大計。優秀的全球性企業有52%的收入來自本土以外的國家,而日本這項比例只有33%,這是日企紛紛跌出500強的重要原因。反觀中國企業,即使作為吸金能力最強的工商銀行,其境外收入也僅占總收入的3.49%,而不少資源性企業及壟斷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則更低。
第六,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管理水平是基礎。我國不少500強企業的業績不盡如人意。河北鋼鐵、沙鋼、武鋼、首鋼等鋼鐵公司均預報業績有大幅下滑,除了金屬行業之外,在上榜的電力企業中,虧損的占了多數。中國遠洋是虧損王,今年仍是世界500強。
第七,機械制造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重點。世界前50強的制造業企業并沒有中國公司。中國機械制造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仍是亟須解決的緊迫問題。
第八,關注和發展“新經濟”的思路。美國經濟則率先從工業基礎型轉變為高科技型經濟,美國企業在世界500強中即使近年來數量上有所減少,但仍占據著世界領先地位。像戴爾[微博]、聯邦快遞等企業,發展的歷史不過幾十年。
第九,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是強大動力。美國大公司不會遇到來自中國的強大競爭者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電子及電子設備、食品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半導體、煙草、計算機軟件、建筑和農業機械、家庭及個人用品、互聯網服務、管道運輸、商業航空、娛樂、食品生產、制藥、食品和藥品零售、保健及其他。顯然,這些行業主要來自競爭性民營企業,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將成為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動力。當然,今年醫藥上來了,是個突破。
第十,加強企業深層文化和價值理念建設。衡量一個企業是否經濟強大的指標并不是以總資產規模或者總銷售收入,而是企業是否真正具有一個盈利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與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