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運行中的核電機組已達17臺,在建28臺,核電事業已進入體系化、規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
我國核電設施運行是否安全?未來如何保障我國核電安全平穩發展?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穩步發展,目前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核工業體系。核能在優化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促進污染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核技術在工業、農業、國防、醫療和科研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核電設施運行是否安全?未來又如何保障我國核電安全平穩發展?針對百姓最關心的核電安全問題,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旱表示,我國大陸地區已經投入運行的17臺核電機組安全業績良好。多年的監測結果表明,核電廠氣態和液態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核電廠氣態和液態流出物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核電廠周圍輻射環境沒有因為核電廠運行而改變。“我國核電廠的設計、建造、運行和管理汲取了世界各國幾十年的經驗,其安全水平是比較高的。”
根據世界核運營者組織(WANO)主要性能指標,我國運行核電機組普遍處于國際較好水平,部分機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例如,秦山第三核電廠2臺機組在WANO排名中已連續多次位列第一,連續6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核電安全監管工作,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印發了《核電安全規劃》、《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進一步提高了核電的本質安全度。
“核能是清潔、安全、綠色的能源,福島核事故改變不了核能的優質能源屬性。作為一個人口眾多、能源和環境問題十分突出的國家,發展核能是解決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核工業界應在充分研究和吸取福島核電站事故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將核電站的安全提高到更高水平。”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強看來,人們有關核事故的擔心,其實源自對核電的一些“誤會”。
“核電站發生嚴重事故的概率極低。切爾諾貝利事故是反應堆固有的安全性缺陷與工作人員安全文化素質差等結合起來產生的嚴重事故,日本福島核事故是因特定條件下發生的強地震加上強海嘯。而我國核電廠址均選在遠離地震帶的低地震活動區,核電廠的抗震設計又有充分的安全裕量。”潘自強認為,實現國家制定的有關規劃,必將大大提高我國核電站核與輻射安全水平。
我國“核安全規劃”明確了2020年遠景目標:運行和在建核設施安全水平持續提高,“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電機組力爭實現從設計上實際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可能性。到2020年,核電安全保持國際先進水平,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水平全面提升,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柴國旱介紹說,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對核電廠實施著嚴格、規范、科學的技術評審和全程現場監督,對重要核活動實施嚴格的許可證管理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國家核安全局對核電廠實行全壽期、全過程、全面連續的監督,包括選址、設計、建造、運行、退役、設備制造、人員、應急等各個方面,監督手段則包括現場監督、技術評審、獨立驗證等。
我國核電廠的安全管理始終遵循“一條根本方針”,堅持“五項基本原則”。根本方針是“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基本原則為:預防為主,縱深防御;新老并重,防治結合;依靠科技,持續改進;堅持法治,嚴格監管;公開透明,協同發展。
“我國核電運行的安全性不容置疑,發生嚴重核事故的概率已非常低。但從技術角度講,概率再低,哪怕是百萬分之一,也并不是零。”潘自強認為,確保安全是發展核電的前提,必須大力加強核事故應急準備工作。根據“縱深防御”原則,核電廠通常設置5道防線,核應急是核電站縱深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線,確保在萬一發生核事故的情況下,迅速采取應急措施,將放射性危害減少到最低的程度,有效地保護工作人員、保護公眾、保護環境。
(責任編輯:張靜)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