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專欄】僵化能源體制憋死中國光伏神獸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李鳳桃 王紅茹|北京報道
一場關于中國光伏產業的保衛戰正在打響。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李克強總理親自做了很多關鍵性工作。
對外,李克強總理在不同場合多次明確表示,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案損人不利己,如果處理不好,還可能引發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希望雙方從大局出發,通過談判磋商解決貿易爭端。
對內,李克強總理實地了解國內光伏企業的困難,并給企業支招、打氣,希望企業和政府一起做好工作,渡過難關。
6月4日晚,歐盟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案初裁結果后,中國政府隨即宣布啟動對歐盟葡萄酒的雙反調查程序。隨后,有消息稱,中國正在醞釀對歐盟豪車啟動反傾銷調查。
與此同時,中國光伏業界也在積極進行應對,并在應對中表現得越來越成熟。在中國機電商會牽頭組織下,有關企業正在搜集數據,為法律抗辯做準備;推動中歐行業合作,化解摩擦;積極進行有效的公關游說,等等。
其實,中國企業的“應對”并非只有應急之策。阿特斯、英利等國內光伏企業早前就已經開始研究并實施了向全球新興市場轉移的發展戰略,歐盟市場已不再是部分龍頭企業的“過度依賴”。
2006年開始應對歐盟對中國鞋反傾銷案,2009年開始應對中美輪胎特保案,2012年開始應對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案……
面對來勢洶涌的貿易摩擦浪潮,我國在利用WTO規則捍衛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和企業利益方面,已愈發成熟、自信。
“即便有貿易戰,我們也不怕。現在歐洲經濟這么差,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跟我們打貿易戰。”一位業內專家說。
5月8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向27個成員國發去了一份調查報告,“認定”中國光伏產品莫須有的傾銷“罪名”,將貿易保護的大棒揮向了歐洲光伏市場上的最大出口國——中國。
6月4日晚,歐盟委員會不顧18個成員國的反對,宣布自6月6日起開始向中國光伏電池和關鍵部件征收11.8%的臨時懲罰性關稅。此為初裁的第一階段。
這一稅率相對于歐盟委員會此前所提出的平均47.6%的稅率有所降低,但兩個月后,如果中歐雙方未能達成解決方案,此后4個月中,稅率將升至47.6%。此為初裁的第二階段。
而初裁執行期過后,今年年底如果兩方依然未能達成解決方案,歐盟將進行最終裁決,只要得到多數成員國的支持,就能做出在未來5年內執行更高關稅。
未來兩個月的談判將會決定此次貿易爭端的走向,決定中國150多家光伏企業在歐洲市場的命運,涉及到210億美元的貿易出口額和中國70%光伏產品的市場歸屬。
商務部有一套四體聯動機制
在歐盟委員會公布初裁結果的第二天,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出現在了新聞發布會的講臺前。
沈丹陽說,中國政府的三個態度沒有改變。“第一,堅決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態度沒有改變。因為這種征稅措施是不公正的,是對貿易救濟措施的濫用。第二,堅持通過談判、磋商解決貿易爭端的立場沒有改變。第三,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產業利益和企業利益的決心沒有改變。”
沈丹陽恐怕都記不清自己有多少次站在中外媒體前,反駁歐盟的貿易保護行為。
2012年9月,歐盟正式發起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同年12月,歐盟啟動了對我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調查。
歐盟啟動雙反調查后,中國政府立即開始了應對和交涉工作。有關人士表示,中國商務部有一套應對貿易摩擦的四體聯動機制,一旦有貿易摩擦發生,就要求商務部、地方商務部門、行業組織和企業四方開始保持密切的溝通。
“我們的企業在應訴中表現得越來越成熟。”中國最大的機電類商會組織——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中國機電商會”)有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一直以來,中國機電商會是中國光伏企業對歐盟雙反進行抗辯的牽頭組織單位。
2012年12月和今年3月,中國機電商會兩次組團參與歐盟的聽證會,并進行了抗辯。在應對歐盟雙反上,中國機電商會有三項主要工作:第一,組織企業搜集數據,進行法律抗辯;第二,通過推動雙方之間的行業合作,化解摩擦;第三就是公關游說。“我們一直在跟歐盟相關方面保持聯系和溝通,比如歐洲光伏工業協會、德國光伏工業協會、德國能源署等,也給歐盟成員國寫信闡述我們的觀點,跟歐盟的議員、歐盟成員國在華使館溝通,希望他們了解這個案子的真實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充分考量雙方的經貿合作關系,反對對中國光伏產品征稅。”中國機電商會有關負責人說。
事實表明,中國機電商會的游說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次歐盟雙反調查和初裁過程中,歐洲產業組織為中國應對歐盟制裁創造了好的輿論環境。
此次歐盟雙反調查中,有150家中國企業應訴,歐盟最終抽取了7家。這7家企業將向歐盟提交相關的材料,配合歐盟核查,并擁有申請參加聽證和抗辯的權利。中國光伏龍頭企業中,英利成為應訴方,阿特斯沒有被抽中。
英利爭取到了參與各個應訴環節的機會。填寫歐盟委員會的問卷,向歐盟委員會申請市場經濟地位,再到準備應訴和抗辯的數據、材料,配合中國機電商會做談判準備,成為英利現階段的重要工作。
“以前,在面對雙反問題時,很多中國企業不去應訴,如此,歐盟委員會就采用了起訴國的數據,根據這些不客觀、不真實的數據征收高關稅。”英利綠色能源法務部總監樊振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應訴雙反案件的時候,如果企業積極參與,就有可能爭取一個比較好的結果;如果不參與,有可能被迫接受一個非常高的關稅。”
企業和政府、商會之間進行了最密切的配合。“不只是英利,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光伏企業,任何情況下,商會需要相關材料,我們都是第一時間去做相應的準備工作。另外,企業會主動把掌握的信息、分析報告定期和商會做一些溝通和匯報。”樊振華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中國政府對歐盟雙反更是快速反應。隨著案件不斷地推進,今年以來,中方交涉愈發密集,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多次與歐委會貿易委員德古赫特通電話,國際貿易談判代表鐘山、副代表崇泉多次率團赴歐磋商,商務部工作層與歐方開展技術層的磋商。“對這個案子,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做了大量工作。”沈丹陽說。
中方為何率先宣告首輪談判破裂
在中國政府的多次溝通協商下,今年4月,歐委會終于同意,由中國機電商會代表中國光伏企業赴歐進行首輪價格承諾談判。
中國機電商會有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在此之前,中方一直無法啟動談判,因為歐盟方面正處在調查階段,并未對中國產品是否存在傾銷給出結論性意見。5月8日,歐盟委員會“認定”中國存在傾銷行為,并計劃對中國光伏產品執行47.6%的懲罰性關稅。“在這個時候,中方已經做好了談判的準備。”上述人士告訴記者。
談判分兩場,分別在5月15日和17日進行。5月15日,中國機電商會代表與歐盟委員會貿易救濟司有關人士見面,首次就價格承諾進行談判。對此,中國機電商會在企業的密切配合下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帶去了一套和解方案。但結果并不愉快。“當時我們提出方案,但是他們不愿意具體來談,對我們的方案不置可否”,據中國機電商會相關人士透露,歐盟委員會貿易救濟司給出的意見是,在6月5日初裁之后,才可以正式談判,此次談判只是技術性的磋商。
從整個過程和歐盟委員會的態度來看,似乎只是在為他們的法律程序走一個過場。中國機電商會的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此次會面,歐委會并沒有顯示出和談誠意,這不禁讓中方懷疑,歐盟委員會是否只是借此向成員國傳達“雙反制裁已經與中方談判”的最新進展,從而爭取成員國支持。
為了讓中、歐各界了解談判的真實情況,以及明確中方堅決反對的立場,5月22日,中國機電商會在北京正式發出公開聲明,宣告談判破裂。
政府的關鍵性作用
為了推動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雙反案的解決,中國政府特別是李克強總理高度重視,親自做了很多重要的關鍵性工作。
5月6日,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會面,并爭取到默克爾的支持。在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表示支持自由貿易,“德國將在能力范圍內阻止歐盟向中國征收永久關稅”。
初裁前夕,6月3日晚,李克強總理應約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通話。他對巴羅佐說,此案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影響中歐企業的利益,還可能引發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家,希望中歐雙方從大局出發,通過談判磋商解決貿易爭端。“如果歐方執意采取制裁性措施,中方必然要進行反制”。
這是我國政府高層第一次對歐盟明確傳達出反制裁的強硬態度。當然,中方更希望以談判磋商的方式來解決爭端。
6月4日晚,歐盟委員會作出初裁決定。這次初裁比較特殊,不僅采取的稅率遠低于此前聲稱的稅率,而且是對企業統一征收,而不像以往那樣,對應訴企業按不同的稅率征收,其他企業則是平均稅率。
“對于目前為止的結果,中方并不滿意,但是這已經來之不易,是中方堅持原則、據理力爭,盡了最大努力才取得的,”沈丹陽說,“我認為這其中李克強總理親自做工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6月7日,李克強總理實地了解國內光伏企業的困難,并給企業支招、打氣,希望企業和政府一起做好工作,渡過難關。他說,除了穩住國際市場,重要的是啟動國內市場,消化產能。
樊振華對《中國經濟周刊》說,“在這個應對過程中,我們看到政府、行業協會為企業發展著想,尤其是中國政府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為下一步的談判創造了好的基礎和環境,這方面應該是非常積極和正面的。”
“我們手里有很多牌”
據媒體報道,歐盟成員國對華光伏征稅的“投票”(實為立場聲明,非正式投票)結果顯示:27個成員國中,18國反對,4國支持,5國棄權。其中,法國、意大利、立陶宛、葡萄牙支持對中國光伏產品征稅,而德國堅定地站在了反對一方。
由于歐盟委員會在架構上獨立于各成員國,依據歐盟法律,成員國的意見在初裁階段不能左右歐盟的決定。但年底的終裁,各成員國的投票結果則具有法律效力。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們對懲罰性關稅的結果很失望,但是,這個稅率比以往歐委會在媒體上暗示的稅率有所降低,這說明,在強大壓力下,歐盟往正確的方向上邁出了一步,我們希望步子再大一些”。
未來兩個月是中國政府與歐盟談判的關鍵時期。各方都在猜測:中國拿什么來逆轉歐盟的決策。
6月5日,就在德古赫特宣布初裁結果幾個小時后,中國宣布啟動對來自歐盟的葡萄酒展開反傾銷調查。這將意味著,歐盟每年對華10多億美元出口額的葡萄酒貿易將經受中國的反傾銷的考驗。
中國的反制措施立竿見影。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三大葡萄酒出口大國隨即建議歐盟委員會就此召開歐盟領導人特別峰會,但被巴羅佐拒絕了。
有媒體稱,歐洲最害怕的是中國在醫藥、手機、汽車、大飛機及服務領域的制裁,葡萄酒與之相比,小巫見大巫;其次是擔心中國政府將在歐洲國家的投資暫緩或收回,則后者得不償失。
“我們有很多牌,政府也有很多牌,但是我們不便說。”中國機電商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不可否認,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機制越來越成熟,而中國政府在國際貿易爭端中的反應和應對也讓人振奮。”
商務部的一位專家則提醒說,中國的應對方式和策略還有改進之處。中國政府的牽制措施應該更快一些。“從去年9月歐盟啟動雙反調查時,中國政府就該想明白一套組合拳,拉出一個反制措施的清單,針對歐盟的每一步動作做出反應”。不單單是經貿領域,應在政治、金融、外交等多個層面對歐盟雙反進行牽制。
企業:不依賴、不放棄歐洲市場
6月12日,端午節,樊振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們沒有休假,依然在做抗辯和談判的準備。“這兩個月應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談判期。在下一輪的抗辯中,我們也會針對歐盟制裁本身存在的法律瑕疵,以及程序上的違規提出合理理由及相關數據,比如,在參照國的選擇、稅率的計算等方面,以此作為后期抗辯的基礎。”樊振華說。
中國機電商會的工作人員也在做相應的準備,一位工作人員說,這段時間工作太緊張了,經常要熬夜加班。“初裁結果出來后,我們正在分析裁決的法律漏洞。目前,我們的工作主要有兩方面:第一,進一步做法律抗辯;第二,跟企業進行緊密溝通,準備應對方案,為談判做準備。”中國機電商會有關負責人說。
“目前,即使增加一部分成本,我們出口到歐盟的光伏組件還在正常發貨。”瞿曉鏵說,“初裁實施才一個星期,我們需要觀察一段時間。”阿特斯出口歐洲光伏組件的出貨量正在快速下調。2008—2009年,阿特斯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量占全球出貨量的50%,2012年已下降至40%,而今年一季度,這一比例已被調整為20%。
這是瞿曉鏵在兩年前就開始的市場多樣化戰略,試圖讓阿特斯從已供過于求的歐洲市場向全球新興市場轉移。“我們通過進入快速增長的新興市場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第一季度,亞太市場已經占我們總發貨量的50%左右,成為我們的第一大市場。”瞿曉鏵說。
在亞太地區,日本、泰國、印度這些人口眾多的國家已經成為中國光伏企業下一輪開拓的市場。
轉移市場的還有英利。曾經占英利總出貨量80%的歐洲市場,今年一季度的占比只有50%。“其實,應對歐盟雙反的策略,我們很早就開始研究并付諸實施了。”樊振華說。
“我們會保證一定的份額在歐洲市場,但出貨方式會有變化。”瞿曉鏵說,自今年3月歐盟要求中國企業在海關進行注冊并押30%貨款作為保證金后,阿特斯即開始考慮是否從加拿大的組件廠直接發貨,以規避歐盟的注冊和征稅。
未來,如果歐盟提高對華光伏產品的稅率并執行終裁,必將逼迫中國企業在第三國設廠生產光伏電池及組件,并出口歐洲。“至于在哪個國家設廠,東南亞、中東抑或是歐洲本地,各有各的說法。”阿特斯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說,“無疑,這個成本肯定是高的。”
“你想,在國內組織一個團隊都很難,更何況在海外。而且,每一個國家的法規、安全標準上都不一樣,稅務、招工、勞動法等都要考慮,這都是一個系統工程。”瞿曉鏵說。
歐洲市場已硝煙彌漫。“因為要繳納大量的關稅,中國產品價格必然大幅上漲,而利潤并沒有提高,這將直接導致企業在這一市場的競爭力下降,甚至被迫退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光伏分會秘書長吳達成分析稱,初裁后,中國的光伏產品進入歐盟的大門雖然沒有完全關閉,但是卻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壁壘。
“不管歐洲最后是一個什么樣的貿易壁壘,不管兩個月后是否談出一個合理的方案,我們都不會完全放棄歐洲市場。”瞿曉鏵說。
(實習生王帥帥、張月暉對本文亦有貢獻)
總理公關
5月23日
李克強總理訪問瑞士期間,在《新蘇黎世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還未消散,各國需要繼續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不搞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尤其是不能動輒就用“雙反”措施。
5月26日
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表示,中方十分關注歐盟對中國光伏等產品進行的“雙反”調查。這些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向國際社會發出了錯誤信號,不僅不利于中方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損害了歐洲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在全球化背景下行不通,損人不利己,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我們主張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貿易摩擦,堅定維護世界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6月3日
李克強總理應約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通電話。李克強表示,中歐關于光伏產品的貿易爭端涉及中國重大經濟利益,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中歐合作大局。貿易戰沒有贏家。
6月7日
李克強總理在河北考察光伏企業時說,中國光伏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我們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重振光伏產業既要穩住國際市場,更要啟動國內市場。
專訪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
立足于“打”就能贏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1982年,擔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商務處秘書時,他就開始跟洋人打反傾銷官司;1997年1月至2003年8月,擔任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副會長期間,他專職跟歐美打官司。
跟洋人打了30多年交道,他在歐美大名鼎鼎,洋人稱其為中國“反傾銷第一人”。
他就是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
“我是把他們看透了。”6月10日,周世儉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暢談中國如何應對歐盟光伏產品雙反。
對歐盟不能僅限于“談”
《中國經濟周刊》:在歐盟宣布對華光伏產品雙反的同時,我國也宣布對歐盟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但商務部否認這是中方的強硬回擊。對此,您怎么看?
周世儉:商務部對進口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的這個舉措,在我看來就是報復性措施;但是官方不這么說,就是想給歐洲留個臺階下。
《中國經濟周刊》:我國對歐盟的葡萄酒進行雙反調查,這個做法有效嗎?
周世儉:有效,但還不夠。我一貫主張,我們應該采取“以打促談”的政策,不能只把希望寄托在“談”上。我們要立足于“打”,以“打”求和。
葡萄酒打的正好是法國、意大利等4個力挺制裁我們的國家,主要是法國,而葡萄酒是法國的支柱產業,為法國人提供了75000份工作,中國從歐洲進口的葡萄酒60%來自法國。這次我國針對葡萄酒的雙反調查絕對是正確的,恰恰集中打到了法國身上。
《中國經濟周刊》:據您了解,目前官方持什么樣的態度?
周世儉:現在官方的意見是用“打”來配合“談”,還沒有下決心堅決去“打”。以我個人幾十年的談判經驗來看,必須以“打”促談。現在商務部相關人士還在跟歐盟進行談判,希望在8月6日之前能達成協議。我認為光寄希望于“談”,兇多吉少。
年底終裁,投票出現平局就是我們輸
《中國經濟周刊》:臨時反傾銷稅在國際上普遍存在嗎?我們該如何理解歐盟這一舉措?
周世儉:臨時反傾銷稅的確切名稱叫保證金。這個保證金其實不是讓中國企業交,而是要征歐洲當地進口商的稅。之所以叫保證金,因為按照法律規定,年底的最終裁決才算數,初裁就是交保證金。到最后終裁,如果不是反傾銷,之前所交的保證金就要退還給進口商;如果終裁結果是反傾銷,而終裁比例比保證金幅度低,多退少補。比如終裁比例是9%,那多交的兩個點要退還給進口商。如果終裁比例是15%,差額的這部分就得補交。雖然不是中國企業交稅,但是所起的作用是一樣的。歐洲人一看征稅了,要是能買別的國家的光伏產品就不買中國的了,這樣我們的光伏產品就出不去了,工廠就要關門,工人就要下崗、失業。其實,從6月6日初裁那天起,就已經起到了阻擋我國的光伏產品進入歐洲的作用了。
《中國經濟周刊》:為什么還有這兩個月的期限?
周世儉:之所以要延長兩個月,就是歐盟要拿這個作為一個討價還價的底牌,逼著中國機電商會讓步。同時,這兩個月也是在我國強大的壓力下做出的讓步,稅率從47.6%壓到了11.8%,尤其是李克強總理親自出面施加壓力的結果。
《中國經濟周刊》:根據歐盟反傾銷調查程序,歐盟委員會年底的投票至關重要,這里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項?
周世儉:反傾銷最后的關鍵是年底的終裁,終裁之前27個國家代表要投票,投票是一針見血的。目前看,27個國家中14個國家反對就能起到作用。據我所知,現在商務部也讓各個駐歐洲使館的人員在做工作,但工作一定要做扎實,一定得要他們有明確表態。需要注意的是,在7月1日之后,克羅地亞加入了歐盟成員國,這樣就變成28個國家了,到時就得有15個國家明確表示反對才管用,14:14都不行。歐盟實行的是一國一票制、簡單多數通過的方式,即棄權視為同意采取反傾銷措施。這一點包括美國的反傾銷法跟歐盟都是一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6個委員,當出現3:3平局的時候,我們認為是達成平局,但是美國法律規定外國企業敗訴。這里面沒有道理可講。這也提醒我們要多長個心眼。
歐洲沒能力、沒資格和我們打貿易戰
《中國經濟周刊》:這一次由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雙反引發的貿易摩擦,您能否預測一下最終的結果?
周世儉:只要中國政府肯立足于“打”就能贏。就怕有些人一直抱著“談”的想法,即便是跟他們談,也一定要在“打”的基礎上去談。我認為葡萄酒這一招還不夠狠。我們手里的牌有的是,比如汽車、手機,再加上空客,這幾個哪一項都是幾百億的金額。真要動這個,我認為我們就勝了。
其實,以“打”取勝的案例有不少,比如1983年,美國單邊限制了我國的紡織服裝進口,當時的領導人是鄧小平,他當時就拍了桌子,說停止購買美國的糧食,結果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糧食價格暴跌。我當時在美國大使館,負責東美農產品的貿易,當時的美國小麥協會會長威爾遜、大豆協會會長理查德都來找我,我說你們要是解決了對我們紡織服裝的限制,我們才有錢購買你們過剩的糧食。當時我國對美國紡織品的出口占1/3,我要求他們回去做工作,結果他們回去后就給農場主寫信,讓農場主給各州的議員寫信,最后是各州的議員一起都進行反對。在內外壓力下,美國向中國讓步,允許中國的紡織品每年進口增長4個點。幾十年前中國跟美國打的紡織服裝貿易戰,就是這么打贏的。
還有1995、1996年的知識產權談判,當時的美國代表揚言要制裁中國。我國代表說你制裁我就報復你,然后召集我們開會。怎么報復?首先就拿美國的農產品開刀。這一招立竿見影。美國是最務實的民族,馬上跟我們達成了協議。
光伏這件事我們也要搞對等報復,歐盟制裁我國的光伏產業超過200億美元,這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反傾銷案。我們打他的葡萄酒才10多億美元,根本不對等,所以必須加碼打痛他們,他們才能老實。
《中國經濟周刊》:在您看來,這次的貿易摩擦會否引起貿易戰?
周世儉:應該不會,即便有貿易戰,我們也不怕。現在歐洲經濟這么差,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格跟我們打貿易戰。
《中國經濟周刊》:基于目前光伏產業的現狀,您是否看好中國光伏企業的未來?
周世儉:我看好。國家改變政策了。而且國家現在之所以這么重視光伏產業,主要是這個案子的金額確實太大了。光伏產業,國家一定要扶植,而且要充分利用歐洲多數企業。據說歐洲有450多家企業都站出來反對,因為我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的多晶硅是從歐洲進口的,現在竟然不允許我國出口太陽能電池板了,那我們也不買歐洲的多晶硅了,這樣歐洲生產多晶硅的工廠就要關門。就是要告訴歐盟,如果制裁中國的光伏產業,結果是雙輸,中國得不到便宜,歐洲也得不到便宜。
在摩擦中成長的中國外貿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道
入世12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騷擾”不斷。據2012年11月7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6年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統計顯示,2003—2012年9月,中國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案件758起,涉及金額684億美元。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從某種意義上說,用好世貿規則,應對貿易摩擦,成為中國入世的必修課。自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WTO議定書》生效,中國成為WTO第143個成員,身份的變化讓中國解決國際貿易摩擦的方式發生了徹底改變:實現了從無序到有法可依的嬗變。12年來,從2005年歐盟中國鞋反傾銷案,到2009年的中美輪胎特保案,再到今天的歐盟光伏產品雙反案,面對洶涌的貿易摩擦浪潮,我國在應對措施上已越發游刃有余。
在WTO規則內保護“中國鞋”
2012年11月18日這一天,無論是對中國鞋業,還是對浙江奧康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奧康”)來說,都意義非凡。當天,奧康正式收到歐盟高等法院的判決書,最終裁定歐盟初級法院在審理奧康抗辯歐盟反傾銷的案件上,個別法律條款使用不當,欠缺公正,終審判定中國奧康勝訴。
這一天距2006年10月歐盟決定對中國皮鞋實行反傾銷、征收為期兩年的16.5%的高額反傾銷稅,已經有6個年頭。
2005年,中國鞋出口歐盟9.8億雙,金額達32.3億美元。毫無疑問,歐盟是中國鞋業出口的重要市場。如何應對高額的反傾銷稅對中國制鞋業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當務之急。2006年10月23日,奧康聯合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5家中國制鞋企業上訴歐盟初級法院。
估計沒人能想到這場一審官司會耗時4年。2010年4月,歐洲初級法院駁回了5家中國鞋企的訴訟請求。一審敗訴后,由于種種原因,其他幾家企業相繼退出,只有奧康堅持下來繼續抗辯,并終于在2012年11月迎來了勝利。
奧康抗辯的勝利,是中國鞋業運用法律手段和國際規則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結果,對行業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清華大學經濟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認為,這是中國加入WTO的勝利,如果不加入WTO,因為沒有法律依據,歐盟可以用任何可能的方式禁止中國鞋進入歐洲;而加入WTO,就為解決這個矛盾提供了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規則,而且對于不合理的規則,雙方都可以提出修訂。“即便這個法律再不公平,也在這個法律圈內,也在可控的范圍之內,任何爭端最后都能夠得到雙方的理解。”何茂春說。
中美輪胎特保案讓中國學會“對等報復”
如果說中國鞋抗辯歐盟反傾銷讓中國學會運用法律進行維權,中美輪胎特保案則讓中國學會“對等報復”。
2009年4月20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以中國對美輪胎出口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對中國產乘用車輪胎發起特保調查。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建議,在現行進口關稅(3.4%~4.0%)的基礎上,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特別從價關稅。
2009年9月1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對中國輪胎特保案實施限制關稅,為期3年。第一年將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加征35%關稅,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這是奧巴馬政府對中國發起的首例特保調查。
中國輪胎年出口量占總產量的40%以上,如果削減輸美輪胎半數產量,就意味著我國會出現12%的剩余輪胎產能。此外,根據WTO規則,如果奧巴馬批準了對中國輪胎的特保制裁,相關國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國的制裁方案。
“在應對機制上,發揮政府作用,尋求多種溝通渠道是當時的主要對策。”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向《中國經濟周刊》回憶。
在政府層面,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副總理王岐山當即做出重要批示。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組成產業代表團赴美游說,向美國政府施壓。此外,中方還聘請了公關公司向美國政府、議員、社會團體和知名人士以及媒體等宣傳中方立場。
在企業層面,國內相關企業則直接或通過其美國合作進口商及經銷商,向美國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個人表達反對制裁中國的聲音。
與此同時,中國商務部收到國內產業申請,反映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汽車產品和肉雞產品以傾銷、補貼等不公平貿易方式進入我國市場,對中國相關產業造成沖擊,要求商務部發起雙反調查。“這是中國反擊的絕好時機。”何茂春說。在奧巴馬宣布對中國輪胎實施懲罰性關稅后的第三天,中國商務部即表示,對美國上述產品啟動雙反立案審查程序。
“中國的閃電回擊應該是奧巴馬沒有想到的。”周世儉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中國政府搶到了時間點。
為什么是汽車部件和禽肉?“因為按照WTO保障措施第8條規定,受害的一方有權實行對等報復。所謂對等報復,就是金額上對等。汽車部件和禽肉這兩項加起來剛好是21億美元多一些。”從金額上看,中美反傾銷案的金額相當。周世儉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輪胎特保案讓中國應對貿易摩擦的舉措更進了一步,即按照WTO的規則學會了“對等報復”。
近年來,我國利用WTO規則有效運用貿易救濟措施的案例不在少數。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按照WTO統計方法,2003—2012年9月,我國共對外發起反傾銷調查案件131起,反補貼調查案件5起,涉及金額近200億美元。被調查產品涉及化工、輕工、鋼鐵、造紙、電子、紡織、機械、醫藥、汽車、農產品等十大產業的60余類產品,涉案企業200多家,分布在全國27個省區市。
據此,有國外學者指出,中國是以推動貿易自由化而非貿易保護主義的取向來闡釋反傾銷規則,并正在成為負責任、守規則的國際社會成員。
歐盟光伏產品雙反案凸顯政府力量
光伏案自去年9月立案調查以來,對于目前的結果,中方并不滿意,但這已經來之不易。“這是中方堅持原則、據理力爭,盡了最大努力才取得的。我認為這其中李克強總理親自做工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
局外人也許并不知道,稅率從此前歐方擬定的47.6%下降到11.8%,是李克強總理親自打電話給歐委會主席巴羅佐而取得的成果。“這次光伏案,李克強總理是拿起電話直接打給巴羅佐,這在以前比較少見。相反,有一年法國總統為了法國企業的一件小事,一個電話就打到了中亞(當時江澤民主席在中亞訪問),江主席半夜三更就被吵起來了。”何茂春對李克強總理此舉表示贊賞。
在普通人看來,光伏雙反案本是一宗經濟案件,現在因李克強總理親自做工作,已經上升到了政治層面,“有很大效果,如果沒有李克強總理打電話,這事兒恐怕還懸。”何茂春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
歐盟初裁對中國光伏企業的打擊不言而喻。歐盟委員會公布初裁結果之后的第三天,6月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專程來到河北的光伏企業,實地了解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困難。他表示,“最近光伏產業很困難,但困難是暫時的,當前中歐談判成效是有的,但談判沒有結束,我們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希望企業挺過兩個月。”
“李克強總理親自深入企業視察,為遭遇困難的中國光伏業‘打氣’,一方面向歐方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中國不懼怕貿易保護主義,將采取一切必要手段遏制這一不良勢頭。另一方面彰顯出政府高層對光伏問題的高度重視,深入民情,體恤民心。”周世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