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應該改變不合時宜的傲慢
歐盟日前決定, 自6月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及關鍵器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中歐雙方未能在8月6日前達成解決方案,屆時該稅率將升至47.6%。中國商務部6月5日做出了回應,啟動對歐盟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審查程序。
在中國希望通過對話磋商解決問題表現出了極大誠意后;在中國總理警告此案涉及中國重大經濟利益,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嚴重損害中方利益,也必然會傷及歐方利益,影響中歐合作大局;在歐盟18個成員國反對而僅有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立陶宛支持的情況下,歐盟的這一不受歡迎的決定具有強烈的挑釁性。
歐盟一方面認為這個決定是向中國提供的一次性機會,所謂將球踢給中國,同時又宣傳,歐盟已經裝上子彈,“現在是11發子彈,8月6日將是47發子彈”。這是要求中國做出妥協。在這種氣氛下,中國及時做出報復性措施是恰當的,也是合理的。事實上,貿易戰沒有贏家。
中歐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在歐洲陷入債務危機后,中國加強了來自歐洲的進口,擴大了在歐洲的投資,以實際行動幫助歐洲。中國光伏產品盡管在歐洲市場迅速獲得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但不應視為傾銷所致。歐盟以印度為第三替代國來斷定中國產品存在政府補貼和傾銷行為是不恰當的。眾所周知,不管在規模效應、生產效率、技術水平、人才優勢方面,還是基礎設施網絡,印度與中國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其成本必定會高于中國。由此作為參照判定中國傾銷是不合理的。
事實上,中歐在光伏產業共同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中國光伏產品的上游材料主要來自歐洲,中國只是一個加工廠,而在下游,中國質優價廉的產品推動了光伏產品在歐洲市場的應用和普及,歐洲上下游供應商創造的產值約400億歐元。如果歐盟執意打擊中國企業,歐洲進口商、售后服務人員、批發零售商等26.5萬人將受影響,而支持制裁中國企業的歐洲生產廠家,最多創造不過8000個工作崗位。
因此,歐盟的這一缺乏事實依據的不公正的決定,損害了中歐雙方的利益,決策者聲稱僅僅是捍衛“公平貿易原則”,這種傲慢的態度錯估了形勢。盡管中國光伏產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且存在債務問題,但中國有足夠的能力承受中歐貿易惡化的結果。如果歐盟選擇更加昂貴的產品,那是它的自由,也是消費者的悲哀。
事實上,和大部分高科技產品一樣,中國只不過是一個承擔更多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的加工廠,而上游關鍵材料和技術都來自發達國家,下游銷售的品牌溢價也是由發達國家占有,中國是一個廉價代工者。如果歐盟想要扶持歐洲的光伏產業,排擠中國供應商,那么,其過高的價格本身會抑制市場發展,并損害上游企業。
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口導向非常明顯,這使得歐美發達國家常常以市場相要挾,尤其是在經濟危機后,貿易保護主義猛烈抬頭。事實上,他們應該清楚一個事實,中國正在以人口優勢以及不斷增長的收入,成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在中國向內需經濟體轉型的時代,歐洲企業未來會更加依賴中國市場,因此,我們認為,歐盟的決策者不應該不合時宜的傲慢,而是要認清事實,推動中歐合作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