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模式”有望得到推廣
本報記者 楊仕省 北京報道
和過去的9個年頭一樣,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可能將繼續關注三農問題。
“關于出臺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調研工作自2012年年中即已開始著手準備。”國家發改委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據他介紹,自2012年7月開始,中農辦、發改委、農業部等18個部委就聯合對農業經營體制等問題進行調研,了解農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經營情況。參與制定“三農”政策的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1月12日在農業系統內部論壇上也透露,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
本報記者采訪各方獲得的信息表明,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將涉及相關經營體制的深層次改革問題。當前,中國糧食產量一方面實現了“九連增”,但與此同時,農村的“空心化”問題已暴露無遺,“誰來種地”的擔憂漸起。
許多農業專家為此建議,有關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改革的問題,應盡早提上中央議事日程。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前不久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華夏時報》記者提問時指出:在三農具體改革方向上,明確提出發展“家庭農場”這一全新的概念。
業界人士指出,一旦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確定主推家庭農場,則已經實踐5年的松江模式有望得到推廣。
積極信號漸濃
近期中央層面的會議密集釋放出有關“農業經營體制”的政策信號。
2012年11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農村經營體制改革要“因地制宜”。去年11月份召開的黨的十八大也在報告中提出,發展農民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更明確地指出,鼓勵發展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
雖然近年來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經營主體,但我國農業經營的主體一直是家庭承包經營的農戶。
本報記者也注意到,改革農業經營體制的提法并非首次,只是此次的內容更為細化。早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曾提出,著力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推動統一經營向發展農戶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
陳錫文此前也曾表示,從全世界范圍來看,農業生產都是以農戶經營為主,少數公司化的農場參與其中。“新的中央一號文件能夠延續和細化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相關提法,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陳錫文說。
主推家庭農場模式
“讓農民種自己的地,打自己的糧。”陳錫文近期的一次講話,被外界認為是對2013年一號文件的主旨精神進行注疏。據陳錫文介紹,今年即將出臺的一號文件政策的基本精神是在堅持農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等生產經營形式。
也有報道稱,對于未來發展農業經營,中央確立的基調之一也提及大力扶持家庭農場模式。
“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持續向外轉移,一些地方開始出現農忙季節缺人手、務農勞動力老齡化和農業兼業化副業化的現象。”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最新的一份報告稱。
從2007年起,為應對農業勞動力大量非農化及老齡化趨勢加劇,上海松江區開始實踐百畝左右規模的家庭農場模式。據悉,“松江模式”是由當地區政府推動,采取以農戶委托村委會流轉的方式,將農民手中的耕地流轉到村集體。到2011年底,全區耕地流轉面積已占全區耕地面積的99.4%。
其中,近一半的耕地流向家庭農場。到2012年6月底,總面積為604平方公里的松江區的家庭農場,已經發展到1173戶。就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徐小青曾認為,以目前的經營水平來看,一個家庭農場可由夫婦兩人經營,他們的年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
而今,松江家庭農場模式有望被推廣。因為,家庭農場將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的新概念。畢美家指出,按照十八大的思路,家庭農場等農業生產單位,將成為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體。據農業部統計,目前中國經營面積達30畝以上的種植業大戶已達887.4萬戶。
據農業系統專家介紹,由農業部推動的家庭農場實驗,已經在去年初開始進行,涉及吉林、湖南等多個省市。能否大規模推廣家庭農場制度,有專家認為,目前仍面臨一系列的制度缺陷,但肯定還會繼續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