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2009中國主流期刊大會綜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2日 23:34  《傳媒》雜志

  主流期刊引領未來

  ——2009中國主流期刊大會綜述

  文/趙泓 韓培志

  5月23日,第三屆南方傳媒高峰論壇暨2009中國主流期刊大會在廣州華南理工大學舉行。本屆大會由華南理工大學主辦、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以“新媒體環境下主流期刊的未來”為主題。與會嘉賓分別就“分眾化時代主流期刊的定位”、“期刊與電視、新媒體間的互動”、“主流期刊的品牌建設”、“期刊的經­營管理之道”、“期刊研究與期刊人才培養”等議題展開了討論與交流,對主流期刊的現狀與未來發表了不少富有見地和啟發性的看法。

  主流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使命”

  什么是主流期刊?在簡要介紹廣東省的出版情況后,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朱仲南給出了自己的回答,“我們不要簡單地封自己就是主流,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我們愿意擔當,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把責任與使命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既然把自己稱之為主流,就要擔當這種責任和使命”,“銷售量不是評價一個期刊好壞的唯一標準”。

  本次與會的主流期刊大多是時政財經­類雜志,“理想”、“情懷”成為嘉賓發言的關鍵詞。《南方人物周刊》主編徐列提到,“時政類期刊一定要有理想存在,對社會的發展有推動作用,一定要包含新聞理想,扮演瞭望者的角色。我說的理想主義并不是高于現實主義,這個職業決定了你要有理想的平臺,否則你就不要做一個時政類的雜志”。《新民周刊》社長丁曦林提到主流期刊的界定,“什么是主流期刊,期刊在特定的讀者群和特定的區域當中是否能夠引領有影響力的人群,是否維護他們的價值觀,這是關鍵所在”。

  正如徐列所言,在中國,新聞類期刊這個相對不算很大的市場上,由于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追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風格和讀者群,細分化非常明顯,因而也就不存在激烈的競爭關系。大會上,《南方人物周刊》追求的“有料、有趣、有種”,《新周刊》的“觀點供應商”、“視覺開發商”、“資訊整合商”,《中國周刊》的“硬朗”,《鳳凰周刊》對獨立視角和新語言方式的追求,《新民周刊》在自身理想與海派文化間的融通等,都引起與會者積極的響應。盡管存在風格的不同,但與會主流期刊共通的,是對理想和信念的堅持,對讀者需要的迎­合和引導,對雜志可讀性的追求和對市場的尊重與開拓。《21世紀商業評論》從廣告收入轉向為企業提供高端商務服務的知識平臺,《鳳凰周刊》對高端團購客戶的重視都是對其中最后一點的證明。

  新媒體環境下,主流期刊有未來

  在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沖擊下,期刊尤其是強調信息內容的主流期刊何去何從?國外報業在互聯網沖擊下大幅衰退,期刊會不會步其后塵,因為互聯網而消失呢?對此,嘉賓們大多保持了樂觀的態度,《南風窗》社長陳中的一句話很具代表性,“在新媒體環境下,主流期刊有未來”。《新周刊》執行主編封新城說,“雜志不可能被互聯網奪取陣地,例如2006年,中國有很多風投拿大筆的錢投電視雜志,當年就失敗了,這是實踐證明了的,互聯網永遠不可能代替雜志”。《新民周刊》社長丁曦林則認為,“報紙、雜志、網站的存在和發展呈現著一種疊加的關系,人們選擇期刊還是網絡閱讀,沒有嚴格的排他性,而是相互兼容”,“當今所有媒體當中,期刊是最輕巧最便于攜帶的媒體”,“網絡和移動終端提供新聞產品的時候,存在明顯的技術瓶頸,商業模式未成熟,所以我覺得雜志的消亡目前不可能”。

  樂觀來自于對雜志本身特性的判斷和認知。內容、觀點提供商的角色成為各位老總經­常提及的主流期刊定位。陳中總結了雜志的兩個特點:一是新聞再播率或者再創造,期刊的優勢最為明顯;第二是品相,圖文并茂,印刷精美,期刊在攜帶和收藏方面優越于報紙和網絡。丁曦林也強調,雜志這種傳媒介質適合將新聞信息的深度調查和獨立思考完整地呈現出來,這樣具有文獻意義的貢獻,是新媒體所不具備的,主流期刊完全能夠利用自己的原­創性對抗整合性,用深度戰勝淺薄。

  樂觀并不意味著期刊業與新媒體不存在競爭,但與學術界常常討論的讀者和廣告流失不同,與會嘉賓談到的更多是其他層面的沖擊。例如“《新周刊》最痛恨互聯網,《新周刊》就是話題雜志,經­常提出一些話題,但有了互聯網以后,話題被互聯網搶去了,特別是在中國目前知識產權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內容的隨意復制與盜用現象泛濫。”《鳳凰周刊》執行主編師永剛就指稱“內容為王,我們今天遇到的威脅比較多,第一就是互聯網,第二就是一些同質化的文摘雜志”,“我們采寫一篇文章花1萬到2萬,我們還沒有出來,人家就已經­從互聯網拷貝出來了”。《南都周刊》執行主編許慶亮所持觀點也與一般流行看法不同,“中國期刊更大的問題并不是說抵御互聯網導致期刊市場萎縮的問題,而是怎樣培養期刊市場的問題”。

  盡管對于競爭的看法不盡相同,但媒介融合是一個普遍存在的事實,正如陳中所言,“對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實際上所有的期刊都跟他們有各式各樣的合作”,對此,與會嘉賓保持了一種開放的態度。《傳媒》雜志副社長周志懿認為,“互聯網不僅對期刊沒什么沖擊,相反給雜志帶來很多有利的地方”,“互聯網歸根到底就是渠道建設的問題”,他借用朱仲南的三句話“高處站、平處立、寬處行”講期刊如何應對網絡媒體的沖擊,“高處站”即認清媒體內容創意產業的定位,網站要“為我所用”;“平處立”即期刊也要有自己的門戶網站,利用網絡的互動性,根據受眾的需要調整自己;“寬處行”則指媒體到平臺的轉變,而不是僅僅盯在終端產品上。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段淳林則從品牌的角度,談到期刊面對新媒體,應如何利用新技術發展自身品牌。3G門戶總編高峰從新媒體的角度談到期刊與互聯網的合作。“在這樣一個階段,我們提供一個平臺和傳播的互動形式與技術,這兩個方面其實是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其實就沒有競爭,更多的是合作”。

  主流期刊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來到了廣州大學城,面對的是眾多學子,各位期刊老總對主流期刊人才培養的問題都各有準備。現場一位同學“期刊所需要的人才,要具備哪些特質”的問題得到了與會嘉賓的積極回答。

  封新城強調,想要進媒體,首先要做一個媒體的讀者,了解它是必須的。同時,傳媒是一個做的東西,不是僅靠學就行的。孫凱­認為,從業界角度講,招人難也是一個大問題,他提出了三條要求:文字好、有想法、勤奮。

  周志懿則對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生提出了四個建議:要有職業規劃,開始就要想清楚自己的興趣點,這個職業規劃包括職業激情;要有嚴謹的學術作風,要有責任感,特別是做文字工作的一定要敬畏文字;要有一定的文化積累,做普通記者可能不需要什么文化積累,但一個好記者、一個好編輯­就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要具備自我成長的機制,形成自我批評的習慣,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