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羿彬 高江虹
3月25日中午,當本報記者來到約定的酒樓,東星航空一位前高管在酒樓一角招了招手。
彼時,距離東星航空的停航,已過了12天。這位前高管對東星航空停航、乃至面臨清盤表示惋惜。據其透露,只要在2007年初,東星航空暫緩引進新飛機,或者在隨后數次跟眾多海外投資者的接觸中,接受其中的一兩筆投資,那么東星集團今日的命運或被改寫。
“當初有這么多機會擺在我們面前……走到這一步,實在太可惜了。”
新飛機“燒斷”資金鏈
“現在整個東星集團都應該沒有什么資產了,有的只是高昂的負債——武漢光谷的地產項目,一早就抵押了出去,鐘祥景區也抵押了,東星國旅沒有什么資產,無法整體抵押,但旗下的旅游巴車隊也很早就抵押了,至于東星航空的飛機,也不是東星的。”上述東星前高管對本報記者說。
目前東星航空正有三架飛機停在廣州白云機場停機坪,還要繳付高昂的停機費。東星航空眼下分散停泊在各個機場的9架A320飛機,在某種程度上正是令其陷入今時困境的重要原因。
上述前高管回憶:“當時正好是東星集團資金鏈最緊繃的時期之一,集團的地產板塊,恰好差2000萬元人民幣,才能完成武漢光谷中心花園的建設。”
當時的蘭世立有兩條路:繼續按計劃引入新飛機,或者推遲新飛機的交付,來確保光谷中心花園完工。
一位來自融眾集團(武漢的一家金融投資集團——編者注)的東星集團前副總2007年初勸告蘭世立,應該采取后一選擇——一旦光谷項目完工,就可出售,便能不斷產生可觀的現金流。只要東星集團獲得相對充裕的現金,就能繼續引入新飛機。
但蘭世立選擇的是前者。
現已在公眾視線中消失的東星航空常務副總經理汪彥錕,在當年4月對外表示,東星打算開通國際航線,當時僅有的三架飛機無法支持這一設想,必須引進新飛機。“汪彥錕是蘭世立的嫡系,但在東星誰說話都沒分量,除了蘭世立。”3月24日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東星飛行員對本報解釋汪彥錕所代表的意志。
這意味著蘭世立的選擇代價高昂。截至2007年11月,東星航空陸續引入了三架新的A320。“A320現在的每月租賃價格,大概是30萬美元一架,已經比之前幾年低很多了。”一位東航的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蘭世立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東星航空的規模做大。”按照東星與GE和空客在2005年簽署的合約,自2005年至2010年,東星將按“3架、3架、4架、5架、5架”的節奏接收新飛機。
與此同時,光谷中心花園終究沒能填補其2000萬的資金缺口,成為了東星集團無法贖回的銀行抵押品,以及一系列民事訴訟的根源。
回絕匯豐債券投資案
蘭世立一直有著盡快做大東星航空的想法。“其間,經過牽線,蘭世立曾經數次前往香港,與一眾投資者接觸。有很多次,東星與巨額資金觸手可及。”
2007年末2008年初,上述前高管與蘭世立一起前往匯豐銀行與投資人見面。“蘭世立那次遲到了,匯豐的一名副總裁,就在門口等了他45分鐘!”
那次,蘭世立見到了包括匯豐銀行總經理兼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冬勝在內的幾個高層人物。
“匯豐當時表示,可以購買高達兩億美元的東星航空債券,而且是不可轉換成股份的債券,這點與高盛不一樣,高盛希望買東星兩億美元的股份。匯豐的考慮是,等東星上市后,就能從這批債券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
然而,蘭世立再一次作出了意料之外的選擇。“蘭世立拒絕了,他只要7000萬美元。”這位前高管說。根據其對蘭世立的理解,他認為蘭世立從匯豐的出價中看到了未來引入更多飛機,以便日后圈得更巨額資金的設想。
這筆投資最終沒有談成。“匯豐對此很為難,因為他們做PE投資的起點就是兩億美元。”
上述前高管更透露,即使到了2008年,股市一路下滑,在最后一次與投資者的接觸中,對方仍承諾可以給予東星航空3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其實對于維持東星集團當時的正常運作,3億元人民幣也已足夠,但蘭世立仍然沒有點頭。”
博弈春秋、中航
隨著經濟環境的下行趨勢在2008年越來越明顯,蘭世立不得不面對資金鏈的再一次緊繃。“在2009年春節前,東星集團停了一兩個月沒有發薪。”上述前高管說。
蘭世立顯然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一位春秋航空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蘭世立于2008年底到上海與春秋航空董事長王正華洽談融資與重組問題。
“但因蘭世立的條件‘實在太離譜’,被王拒絕了。”
春秋航空的知情人士回憶稱,蘭世立首先向王正華提出“至少一億元”的融資需求,但是春秋航空本身的資金也比較緊,王正華回絕了。蘭世立隨后又提出,東星和春秋兩家航空公司可進行名義上的重組,即對外宣稱兩家公司重組,東星由此享受與春秋一樣的待遇,在航油、機場等方面可以像春秋航空一樣,享有一定的結算期,而不必如目前一樣一手交錢一手加油。這一舉措可幫助東星大大緩解資金壓力。
但王正華的擔心是,這相當于把春秋航空當作東星航空的擔保人。春秋航空一直在機場和油料公司方面享有不拖欠任何款項的好名聲,上述知情人士稱,王正華不愿意被東星毀掉春秋的信譽。蘭世立的提議再次被拒。
“蘭世立一直都覺得王正華的商業模式太低端保守——春秋主要朝廉價航空的方向發展,而東星則希望開拓商務客源;況且,他也知道民營航空的資金狀況都很緊張,春秋哪有資金援助東星。”該東星前高管則如是評價。
隨后蘭世立轉而與中航集團進行談判,不久中航發現蘭世立之前隱瞞了很多東星集團的債務問題,于是要求推倒重來。
中航發現的債務黑洞有多大?“除了蘭世立,也許沒有人知道真正的資金缺口,”這位前高管說,“東星集團的財務系統,完全獨立,只有財務總監和蘭世立本人能看到最終的賬本,各地市場部也無法知道本身的收支狀況,以及應收款項的去向。之前聘請德勤做審計,他們得到的,也只是財務總監向其提供的財務報告資料,真實性待考,因此,德勤最終選擇退出,不審計東星的資產,而中航集團堅持不用德勤的所謂審計結果,也是同樣道理。”
3月26日,德勤拒絕對該前高管的說法置評。
“孔棟在兩會期間說應該可在3月完成對東星的收購,我認為當時中航應已發覺了東星的債務黑洞,因為從時間點看,當時武漢政府已經介入重組,中航應該被知會。”上述前高管個人認為,孔棟的說法,是認為在緊張的資金鏈面前,可以壓價,而蘭世立也會接受。
然而,3月13日,東星航空發出了一份終止與中航合作談判的聲明。“中航不了解蘭世立的個性。蘭世立還想大賺一筆呢,中航假如開出1元的象征式收購價,他怎么可能答應。”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
|
|